標題的意義

將每一篇文章都當成是第一篇

Heng-Yi Wu
每週獻曝
3 min readJan 14, 2019

--

之所以取這個標題,有稍微在第一次每週分享提到過:

搞笑諾貝爾獎官方說,會這樣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每一年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 《那些關於搞笑諾貝爾獎的二三事

搞笑諾貝爾獎的 logo source

弟弟看過幾篇每週分享,他的評語是「太雜了」。聽到這個評語,我的第一個情緒是高興,因為我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廣納各方新知個目的。「雜」就是我對我的《每週分享》的期許,所以我希望我自己能把每一篇都當成是第一篇,而不被自己的專業或是時空侷限。

無以為繼

以前有寫一陣子部落格,後來就不知不覺地荒廢了。

很久以前看過《我為什麼鼓勵工程師寫 blog》,也很想要跟著做,但每次耗時費力地寫完一篇文章之後,卻成效不彰。即使不是靠流量吃飯的部落客,要自己一個人堅持下去,等自己的文章被人發現,還是一件非常難熬的事。

這麼痛苦又沒有什麼回饋的事,傻傻地做下去有什麼意義呢?

最少一位讀者

來到現在服務的公司之後,同事跟我都有在追蹤阮一峰的部落格,從 2018 年開始,每週五他都會固定分享《每週分享》,內容五花八門,目的是在網路世界留下他的足跡與想法,以另一種形式在網路永生

2018 年底,同事第一次主動向我提出一起寫《每週分享》的想法,或許是我那時的語氣給他沒有很重視這件事的感覺,又或者他自己也還沒有下定決定,這個想法後來也就這麼擱置一旁了。

2018 年 12 月 14 日,同事再次提出了一起寫《每週分享》的想法,或許是我這次的語氣感覺比較重視這件事,又或是他自己做好準備了,我們就此開始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每週分享》。

一開始也是寫的提心吊膽,總覺得這一篇寫完,會不會就沒有下一篇了?所以我們一開始沒有特定為文章建立一個 publication,也沒有規劃什麼行銷方案,盡可能讓自己的得失心不要這麼重,集中精神構思每一期的每週分享。

從第一期開始,我和同事就說好要當彼此的審稿人。由於我們在工作上正在在同一項專案中合作,負責 review 彼此的 code,所以我已經跨過自己的作品被他 review 的那道心理障礙了。反倒是每次發草稿連結給他時都會有一點小興奮,因為知道自己的作品在這個世界上起碼有一個人會認真看過,即使這篇文章之後都不會再有人看,也死而無憾了。

伊卡洛斯的翅膀

雖然還「年輕」,但我自己已經知道,自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一流的工程師。說我是妄自菲薄也好,但我認為努力就可以成功那是講給小孩子聽的童話,長大之後認清了現實,也不會覺得這個認知有多麼殘酷。

即使軟體吃掉世界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這句話如雷貫耳,但我在信仰上還是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單靠軟體無法深入的領域存在。做為一個還算合格的工程師,我希望我能去尋找、發掘出那些領域;即使那個領域不需要軟體幫助,至少我知道自己探索過了。

所以每週分享,也算是我職涯規劃中的一次嘗試,是伊卡洛斯逃離高塔的翅膀。藉著定期寫文章,不斷提醒自己跳脫工程師的象牙塔,因為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新知與機會可以嘗試。

--

--

Heng-Yi Wu
每週獻曝

臺灣製造 👨‍💻從第一個程式語言選擇 JavaScript 開始完全長歪 😵 但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在 PHP 跟 Ruby on Rails 的幫助下賺來的 💰 現在主攻 app 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