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二段的鄰家姊妹: 閂山鈴鳴

Tofutoeby
圖文自然
Published in
Mar 14, 2023

Durston X-mid Pro 2 百岳初體驗

閂山跟鈴鳴山一直以來都放在口袋名單中,但卻一直被擱置。原因之一是我跟尼基為二人登山的組合,需要接駁的路線覺得很麻煩,就先跳過。百岳數來到32座之後,A級山所剩無幾,想想該是時候去探一探閂山跟鈴鳴山了。至於原因之二...,哈哈,多年前朋友去的時候遇到黃金遍地的情景,嚇傻了我們,對閂山鈴鳴山留下可怕的印象。這次實際踏查,山上垃圾的情況還好,小白花僅有少數;反倒是接駁車走的林道山坡旁,有著為數可觀的垃圾傾倒,頗為諷刺。

D0 我們先安排住宿在光果農莊,方便隔天搭乘接駁。光果農莊的床位過年後漲價,一床500元,還是便宜。床位是一人一床上下舖位,不是一般常見的大通鋪系列,而且還有拉簾可以保有一點點的隱私。衛浴稍嫌不足的是: 洗澡間沒有蓮蓬頭,必須使用水桶舀水,有些不便。晚餐跟早餐我們貪圖方便,都跟光果農莊預定: 晚餐一人$200,吃的是套餐型式,簡單的燴飯或者咖哩;早餐一人$100,吃的是稀飯小菜無限量。

光果農莊的床位及晚餐

隔天一早搭乘6:30的接駁車前往廢棄的730林道,過程中如網路上所說非常顛簸,還好行車時間不長,約50分鐘就抵達11.7k 木柵欄登山口。不得不稱讚司機的技術超好,在狹窄的林道上會車、倒車都輕而易舉。他們會用無線電互相告知所在位置,預計在哪裡停等會車,默契十足。一路上像是碰碰車* 10倍的刺激,一起併車的山友們都覺得印象深刻。

謝謝辛苦的接駁車,出發囉!

D1 11.7k木柵欄登山口 - 閂山 - 24.1k營地 (8HRS 含休息)

730林道一路平緩,即使是重裝,仍然輕鬆寫意,是可以一邊跟夥伴閒聊的程度。搭配著冬日的暖陽,不時出現的平坦地,真的讓人好想丟包在路邊小憩~!

林道上有幾個標誌性的位置,分別是16k的廢棄機車、18k的閂山之門、23.2k閂山登山口,以及24.4k的水源和25k的工寮。特別是廢棄機車跟閂山之門,山友們爭相拍照留念,是林道上的明星景點。

倒木形成意外的明星景點: 閂山之門

花了4小時悠悠地晃到閂山登山口,短暫休息吃過午餐,準備輕裝登閂山! 原先以為閂山步道只有2.8k爬升300m,應該很快就能抵達山頂。低估了前面重裝的體力消耗,還是花了1.5 HRS 才抵達。沿途遭遇比人高的箭竹、芒草、台灣小蘗、刺柏等輪番攻擊,打臉戳眼及鞭刑伺候。下山後脫下褲子,大腿屁股多了好幾個瘀青。

除了植物的熱情招待,草原上的風景亦令我驚豔!這趟旅程三天的天氣都很好,中央尖山、南湖大山及無明山看得非常清楚,殺了不少時間。網路上查資料很多人說閂山山頂沒什麼風景,但我們抵達的時候,還能看見後方的大山美景,意料之外的收穫最棒了,哈哈!

各種角度看大山
閂山山頂腹地不大,好天氣時可見大山美景。
閂山鈴鳴路上常見的川上氏小蘗(台灣小蘗)
這張照片可以明顯看出川上氏小蘗(台灣小蘗)的葉片是偏皮革質地,與玉山小蘗的葉片偏圓滑不同。黃花的生長樣態也有不同。

第一天除了登閂山,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一個好的營地。228連假登山的人真的很多,粗估超過200人。在閂山登山口前午餐的時候,聽見一旁的大哥說24.4k的水源很小,不夠用,可能要到27k鈴鳴山登山口取水;且林道上比較好的營地都已經被占滿。一次聽到二個壞消息,簡直是晴天霹靂…。我跟尼基希望可以輕量化登山,並沒有多背水,打著如意算盤是可以紮營在離水源近一點的地方。才剛離開閂山,林道上的空地就開始出現帳篷。我們心裡想著: 這裡離水源有一段距離吧! 這麼遠的地方就紮營,該不會前面都沒位置了吧? 帶著不安的心情,繼續往前。好險後來遇到一個大叔給了重要情報,水源已經有好心人接上水管,現在供水無虞;前方也還有營位可以搭。最後,我們看上了一塊不算很平的地,但是大小適中剛好可以搭我們的Durston X-mid pro 2。旁邊有一群友善的型男大叔及一對可愛小情侶跟我們一起紮營,中間還有倒木排成的椅子,看起來是個溫馨烤火的好所在!

這是我們第一次帶X-mid pro 2到百岳行程,之前出場過一次是去北坑駐在所,一次是去收費的營地。這頂帳篷是非自立帳,所以對於營地的要求比自立帳高,很吃搭設技巧。隔天輕裝行程需要登山杖,得從帳篷拆下來,沒辦法像自立帳一樣保有一個儲存空間。這二點是我們出發前,猶豫不決的點...。不過,最終還是決定要帶它出門了! 畢竟,東西買了就是要用!

實際搭設二天的感想是: 非自立帳還是得要多多練習搭設技巧。這一次的營地是在樹的旁邊,加上地面有一點斜傾,一開始沒有把四個角落拉得非常平均,導致撐起來以後的形狀不是很漂亮 (ridge line的部分鬆塌、浴缸的四個角落歪掉)。這一帶的地面帶有碎石,營釘很難打下去,所以我們打得很淺,以致於帳篷與地面的縫隙有點大。好處是很通風,早上起床都沒有反潮;缺點是比較冷。營地半夜的體感溫度只有-3/-4,好險我們的睡袋跟睡墊都很保暖,隔壁鄰居都睡的不好,因為真的太冷了。另外,也需要多練習不透過營釘搭設,例如透過樹木、石頭的方式。以前自立帳的時候,石頭隨便綁一下就可以了;x-mid pro 2的四個角落穩固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不夠穩固,整頂帳篷就搖搖欲墜了。

第一次帶x-mid pro2來百岳行程,收到很多山友關注~
非自立帳的x-mid pro 2: 隔天行程需要拆掉二支登山杖,瞬間變成地攤躲警察 😅
夜晚的x-mid pro 2 因為DCF布料的半透明質感,看起來很像一隻水母吧~ !

D2 營地-崩塌地-鈴鳴山-人待山-人待山北峰-營地 (6HRS 10MINS含休息)

由於第一天已經先去閂山,第二天我們的行程就比較輕鬆,只去鈴鳴山就可以回營地耍廢。相較於其他隊伍要一天取二座百岳,就比較辛苦。我們的設定是天亮以後才出發,去程走崩塌地,節省登頂的時間。回程再繞去百岳遺珠人待山,走一個小O型。

網路上查到去程如果不高繞的話,會遇到一個崩塌地,大部分的人似乎會選擇高繞。但也有看到資料說其實地形難度不高,且有繩索可使用。後續又聽到協作說崩塌地其實很容易走,我們決定試一試! 實際走過的感想也是算簡單,雖然角度滿陡的,受惠於手點腳點很多,一旁的繩索也牢固(但仍建議重心不要全放在繩索,只是輔助用),一下子就可通過。

過了崩塌地型之後,接上林道又變得好走。到27.6k 鈴鳴山登山口開始需要陡上爬坡,一路爬升200公尺,進入稜線後坡度才會減緩。進入稜線就稍微可以擺脫惱人的箭竹及芒草,欣賞開闊的草原及大山景緻。我們大約十點上到稜線,由於溫度很低,稜線上的植物還掛著未溶完的霧淞。遠遠地看著像極了糖霜裝飾,偶爾飄過一抹霧氣,真是仙境一般!

快到鈴鳴山之前與眾多山友錯身,山友們興奮地告訴我們: 「你們很幸運,雲霧已經散開,現在上面出大景了」! 上到三角點果然如大家所說,視野超好! 360度的全開無死角,花蓮方向還出現了厚厚的雲海~~😍 排隊拍完登頂照,我和尼基找了一處絕佳地點坐下來午餐。曬著暖暖的太陽,吃著簡單的午餐,眼前盡是一大片的雲海及立霧主山/太魯閣大山,這怎能叫人不愛上登山呢!

往鈴鳴山會遇到的地形,只要稍加注意,都可順利通過。
霧淞 1
霧淞 2
山頂的雲海美景

往人待山及人待山北峰,又再度接到箭竹芒草招呼(攤手)。不過到第二天已經很習慣了,不像第一天會嘆氣,只是默默地把它走完。人待山也是一座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原本有被列入百岳名單,但最終因選擇了六順山而放棄了人待山。

人待山過後,我們不小心走錯了路,好險馬上就發現了。再怎麼熱門的百岳路線都還是有可能走錯路,離線地圖一定是要下載的。人待山北峰之後的路,變的比較濕滑,有點像小觀音山下切大屯溪古道的路徑。大約40分鐘可以回到高繞路段跟林道的交會點,接下來就是取水回營地的開心時光。

回到營地後,開始幫尼基做的羽絨腳套拍攝情境照。這是我們第一次帶它上山,剛好營地海拔有2800公尺,入夜氣溫很低,可以測試一下保暖度。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倆都穿上腳套,原本很容易腳ㄚ變枝仔冰的我,覺得超級有用! 但第二天有重新調整帳篷,帳篷拉的不夠低,冷風從空隙灌進來,導致第二天睡覺的時候腳一直暖不起來。有羽絨腳套的好處是晚上睡覺真的比較暖,尤其對女生容易手腳冰冷而言;缺點是....早上要出帳篷要脫掉的時候 >_< 真的好依依不捨呀~~~😝

由左至右: 第二天帳篷與地面空隙太大,冷風從腳的地方灌進來 ∵∴自製羽絨腳套,使用舊睡袋的羽絨及ripstop nylon 10d布料
營地晚餐: 第一天是拿坡里義大利麵 (蛋白質為德國香腸),第二天是白醬花椰義大利麵(蛋白質為鯷魚罐頭)

D3 營地-11.7k 木柵欄登山口 (3HRS)

第三天的行程超輕鬆,就只是沿原路出去等接駁車來(無腦走)。第一天花了5小時的路程,最後一天竟然3小時就踢出去,自己都覺得好笑。三天連假的天氣都很好,完全沒有下雨,真是難得。走到中間經過一個開闊點,忍不住停下來欣賞,看著山巒層層疊的景色出神了幾秒鐘。每次請假上山的時候,同事問我:「爬山那麼辛苦,又冷又累,為什麼還會想去呢」,我常常不知道怎麼回答。在山上的某一些時刻,心中會突然清澈透明了起來;好像更了解了自己一點,好像更了解了夥伴一點,好像對人生更有了信心一點。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總里程40km 安排三天二夜可以舒服的享受

--

--

Tofutoeby
圖文自然

Fujifilm XT30/ After-work cooking / Hiking /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