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UMed135良師醫友】陳嘉倫 X 翁淑菲:生命影響生命

HKUMed
HKU Medicine
Published in
Jan 17, 2023

--

港大醫學院歷年來培育無數人才投身醫護專業。導師的教學熱誠和專業態度,往往是影響學生行醫之路的重要因素,甚至為有意擔當起春風化雨角色的同學帶來啟蒙,啟迪他們建立教導後輩的方法,薪火相傳。

今集「良師醫友」的主角是港大臨床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翁淑菲Sofie(MBBS 2007)與昔日讀醫時的導師 — — 婦產科學系系主任、臨床副教授陳嘉倫Karen。

只借出一次的參考書

翁醫生還是醫科生時,最後一期專科見習(Specialty Clerkship)獲分配到婦產科,當時陳醫生是其導師(Tutor)。回憶對老師的第一印象,翁醫生一開始就開玩笑:「同學之間一看到Karen都說『嘩,隻眼好大!』,但現在看來她的眼睛變細了,可能工作太辛勞。」陳醫生聽罷也點頭同意。翁醫生接著說:「醫學院有些老師是很有威嚴,而她則是友善、沒有架子的。」

陳醫生則指對方當年是比較出眾、用心學習的學生,「我喜歡發掘學生潛能。我見她本科程度的知識掌握得很好,便借出一本進階的參考書給她看看。這麼年來我只借過給她一個人。」

這時翁醫生道出真相:「坦白說,我掀了幾頁就看不下去,對當時的我來說實在太難了!之後將書原封不動地歸還。」這本當年讀醫時覺得太艱深的書,翁醫生後來畢業後才買了一本新版給自己,並一再強調:「醫科同學其實用不著讀這程度的書。」

教學要思維清晰

上陳醫生的導修課(Tutorial),讓翁醫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教學很系統化,每星期都擬定好一個題目。醫科生要讀的實在太多,若老師有條理地安排好教學大綱,對我們的學習有莫大幫助。」她最記得陳醫生帶他們一班學生入產房,讓他們接觸儀器和工具。

這個教學心得,陳醫生也是受到前輩啟蒙:「這個人是醫學院前院長、婦產科前系主任馬鍾可璣教授,我在英國讀書時深受對方照顧。她對我說:『教學前你必先思維清晰,才能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我也本著這個宗旨,每一堂我也會思考清楚才教導出來。」當有了清晰的教學目標,自然便會多想一步,構思如何豐富教學模式:每一期Clerkship內容都是固定的,第一、二堂都會帶學生到產房,讓他們把產鉗等工具拿上手。

讀醫期間,翁醫生一直未能定下清晰的發展方向,直至完成在婦產科這一期專科見習,便決定向這一專科發展:「一方面當然是我感興趣,另一方面是因為Karen給了我很豐富的學習體驗。我自問不是那種會熱切向老師發問的學生,唯獨在婦產科見習時,我第一次電郵給她提問。她是讓我喜歡這科的原因之一。」

意想不到的一面

由師生變成同事之後,翁醫生才發現陳醫生另一面貌:「學生時代認識的她,是位很有條理的導師。後來才發現她有時無記性,總是忘記一些瑣事,我常用『甩頭』來形容她。」

陳醫生笑著「自首」:「我一向都是如此,好像今天忘了帶白袍,早午餐又亂放一通。可見我為了令教學有條理,背後花了一番工夫。」

二人近年在醫學院的婦產科教學培訓上合作緊密,更顯出她們性格不同 — — 陳醫生思維跳躍,翁醫生則相對冷靜。陳醫生說:「我們都愛構思新意念,有時如果我的念頭太過瘋狂,她會勸停我。」最近她們試行「婦產科KOL」:邀請在不同醫院婦產科見習的醫科生拍攝關於日常的短片;還有讓學生在堂上參與關於醫學倫理的辯論。

陳醫生形容二人之間的溝通是恰到好處,商討十分鐘已有結論和下一步對策,亦會相應實行出來。「為什麼傾十分鐘便可以?因為她做好準備,我只需提供一點意見改善便可以執行。我從前只知道她是向學的學生,現在更覺她是可靠的同事,審慎思考才行事。我很高興我們是一個團隊。」

以身作則

至於醫院的臨床工作,翁醫生形容陳醫生是態度正面、時常給予支持的前輩,「遇上緊急手術,需要她臨時回來醫院處理,她不但沒有怨言,完成手術後還會鼓勵大家做得很好。亦試過晚上致電她,就一個複雜個案索取意見,她不只是下決定叫你去做,還會告訴你怎樣分析各樣利弊。」

陳醫生也是受親力親為的前輩感染:「我任職廣華醫院時,有位前輩懷孕38週,還是會出手用吸盤協助分娩,要知道用吸盤是很費力氣的。我經常提醒自己,如果想學生將來做得好,自己也要做好。生命影響生命正是如此。」

說到以身作則,翁醫生覺得從老師身上學會了什麼?她說最深刻有兩點。第一是對待病人的同理心:「我主要從事生殖醫學,而陳醫生則專注婦產腫瘤科,會接觸到晚期病人,安排舒緩治療,陪她走最後一段路,這些個案在婦產科是較少遇到的。要知道Karen個性心急,但在病人面前一定不能著急,她總是充滿同理心與對方溝通。」

陳醫生回應說:「這需要學習和練習,例如向病人家人建議DNACPR(不作心肺復甦術)指示,要理解對方感情上是很難接受。要先和對方建立共鳴感,否則你有你講,對方根本聽不進耳。」

第二是對學生的窩心:「專科見習的迎新時段(Orientation),Karen總是溫暖地歡迎學生。現在由我負責這個環節,希望學生覺得我是平易近人的老師,也喜歡這個專科。」陳醫生表示:「七個星期見習期,日程繁忙得很,我希望讓學生感到被歡迎,不會被嚇怕;作為老師,我們歡迎學生隨時找我們。」

教育就像栽種

當然不會每個學生都成為婦產科醫生,然而二人都希望學生在他們身上學會專業態度(Professionalism)。翁醫生舉例說,婦產科牽涉較敏感的檢查程序,有些不經意的舉動,可能令病人不太自在。這時候我會分享自己經驗,提醒學生站在病人角度思考。「我投身這個專科,多少是因為從陳醫生身上學到重要的東西。我希望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感覺。」

陳醫生形容醫學教育就像栽種,自己只是放下小小的種子,讓學生自己發芽成長,「若我當初連種子也不放,就不會有收成了。一想到每個學生或後輩,未來的成就都可能比我更大,這給了我希望。」

陳嘉倫
港大臨床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臨床副教授

翁淑菲
港大臨床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

--

HKUMed
HKU Medicine

HKU Medicine — Committed to advancing research,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dicine and health, for the betterment of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