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HKU Medicine

HKUMed is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ong Kong. It was founded as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by 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in 1887 and renamed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in 1907.

Follow publication

【HKUMed135 良師醫友】羅英傑 X 黃宇匡:傾囊相授

--

外科醫生培訓的師徒制,有點像武俠片當中,師父將武功傳授徒兒,一代傳一代。港大醫學院成立135年,不單傳承前人的歷史,還締造更多具前瞻性的成就。

今集「良師醫友」,有港大臨床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黃宇匡Ian(MBBS 2007)與外科學系講座教授羅英傑。他們的師徒關係正好體現了前輩擺脫「只有我是對」的想法,放手給後輩空間發展,醫學發展才有突破。

Charming又Supportive的老師

黃醫生回憶讀醫時,上過羅教授的課,形容這位老師年輕、醫術好、為人友善,笑說「整個Package很Charming」。他一直以外科醫生為志向,完成專科訓練後便加入港大的食管腸胃外科,「食管腸胃外科所牽涉的技術很多樣化,這專科歷史悠久,聞名於國際。」

羅教授補充說,黃醫生當年外科實習表現優秀,得悉對方有意加入食管腸胃外科,他感到很高興:「從事這科毫不容易,它並非熱門專科,但要應付複雜的手術,需要投放大量心力。Ian還表示對投身學術界有興趣,是更加難得。Ian為人謙厚、好學,是外科醫生必要的品格;他的獨立思考在新晉醫生當中更是突出。我在他身上看到潛質,當然樂意成全。」

說到羅教授的指導方式,黃醫生常常將「Supportive」掛在口邊:「他總是很支持和信任我,會建議我個人發展朝什麼方向行;為我開拓和建立專業網絡,透過不同渠道裝備自己;亦給予空間展開我想進行的研究。」

他舉例說,港大外科於2019年為香港胃酸倒流病患者,進行全亞洲首宗以植入式磁石環增強下食道括約肌功能手術。這項新手術正是黃醫生在美國受訓時接觸過,向部門提出引入。相對於傳統的胃底摺疊術,新手術毋須改變胃部結構,並可減低傳統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這項手術在西方國家已經流行,但要真正用在香港患者身上,過程甚是艱難:「始終亞洲沒試過這項手術,若要將技術帶進香港臨床應用,需要搜集很多實證、進行研究和游說,教授不但支持我的提議,過程中也出力幫手。」

學生就是你未來的醫生

此外,讓黃醫生感受甚深的是,羅教授不只在有需要時出手幫忙,還時刻爭取機會教導後輩。即使是半夜三更有緊急手術,臨時要求羅教授回醫院,「教授不但沒有抱怨,也不會做完手術匆匆離去,而是把握機會教導,也給我機會去參與手術。」

羅教授分享道,醫生師徒制雖然是傳統,但相處模式隨時代改變:「以前資深外科醫生總是說『這種手術我做了廿年,你照樣做就可以』,但其實『我做乜,你做乜』的師徒關係已經不合時宜。」

他見證著醫學發展迅速,深明沒有一個人是十項全能,即使是自己所屬的專科,也有不擅長的地方,這才需要團隊間互相幫助。他期望團隊成員能夠發展所長,超越自己;與其要求後輩跟足自己的做法,現在他卻會對下屬說:「你想想有什麼新方法,可行便去做吧。多加機會給新晉醫生發揮,這是我培訓醫生的哲學。」

港大食管腸胃外科於六十年代由王源美教授(前外科學系主任)推動發展。羅教授回想當年從黃健靈教授(前外科學系主任)身上學習,到現在自己培育新晉,都是承先啟後,延續前人的成就。

他對醫學傳承的重視還有一個「貼身」的原因:「當你老了,這班學生就是你的醫生,你希望他們成為怎樣的醫生?視乎你現在怎樣教育了。」因此他經常提醒同事,不只要教得到,還要教得好,然後笑著補充一句:「所以要對學生好一點。」

黃醫生也形容羅教授是個平易近人的上司,「無論是個人或工作上的疑難,還是對部門的建議,我也放心向教授請教,表達意見;加上我們都是三個兒女的爸爸,所以家庭的事也會找他傾談。」

共寫篇章

對於羅教授來說,最難忘的事莫過於見證後輩的表現逐漸受到肯定。約三年前,黃醫生的研究成果首次獲刊登於《Annals of Surgery》(《外科學年鑑》),是外科之中頂級的學術期刊,「為他的成就感到開心,因為我看到他的潛能,相信他將來有更好的發展。」

黃醫生亦介紹另一個與師父共同創造的成就 — — 有本歷史悠久而備受推崇的外科教科書《Bailey & Love’s Short Practice of Surgery》,其中有關食道的章節(Book chapter)將由他和羅教授合作撰寫。舊人帶新人,師徒合力撰寫學術文章,也是黃醫生現時培訓學生的方式:「每次研究成果獲得認同,都推動我們進步。現在我也有學生共同參與研究,他們也有機會在文章上署名(Authorship)。」

黃醫生現時擔任一、二年級醫科生全年的小組導師(Preceptor),到第三年增潤學年亦會接收學生參與研究實習,到之後臨床學年課程至畢業前的專科見習,也以小組學習為主。雖然密集的小組教學佔據很多時間,但能緊貼學生的狀況,黃醫生說:「教學也是我喜歡的工作,滿足感在於引發到學生對外科的興趣,而我能夠將知識傳遞給他們。」羅教授也坦言,相比起來,黃醫生較自己更有教學熱誠,願意為學生做多一步,提升教學方法,又關心學生的進度。

這是他對為師者的勸勉:

第一是切忌搶走後輩的功勞,「像剛才提及的磁石環植入手術,是Ian主導的,成就要歸功於他,我只是協助而已。」

第二是認清教學目標,「作為老師有時陷入迷思,以為教得愈深奧,就顯得自己愈能幹,但可能把學生嚇怕了。要清楚你教的是什麼學生,任教適合程度的東西。」

第三是不吝嗇分享,羅教授形容,外科培訓看來像師父向徒兒傳授功夫。那麼他有否將「畢生絕學」傳給後輩?「武俠片中,師父總會自留一招,有需要時使出最後絕招抵擋背叛的徒兒;但醫學不能如此,要無私分享,希望下一代超越自己。」

羅英傑
港大臨床醫學院外科學系食管腸胃外科講座教授及分部主任、鍾江海基金教授(腸胃外科)

黃宇匡
港大臨床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

--

HKU Medicine
HKU Medicine

Published in HKU Medicine

HKUMed is the oldest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Hong Kong. It was founded as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by 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in 1887 and renamed the 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in 1907.

HKUMed
HKUMed

Written by HKUMed

HKU Medicine — Committed to advancing research,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dicine and health, for the betterment of humanity.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