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電腦與倉頡輸入法

Wan Leung Wong
Hong Kong Linux User Group
2 min readDec 11, 2018

朱邦復之所以做得中文電腦之父, 係因為倉頡造字系統, 使得可以用很少記憶體, 就可以處理大量的中文字型.

無 倉頡造字系統 , 根本就不會有中文電腦. 70年代, 電腦發展, 基本上只向羅馬化. 日本在當年的日系系統, 係沒有漢字, 只有片假平假名, 玩過古老日本電腦GAME就知. 係之後MEMORY開始平, 才能加回日本新體字. 而中文電腦當年需要處理4千幾個日常漢字, 係評為無可能, 因為存字型所要的記憶太多, 所以當年不論台灣同大陸, 主流都是向中文羅馬化發展, 因為大陸同台灣, 有拼音同注音, 可以羅馬化中文, 直接用日系系統. 而香港日常以英文為主, 係不會開發中文系統.

而朱邦復發明倉頡造字系統, 用中文字型的特性, 歸納幾十種符號, 再用倉頡碼加造字系統, 將倉頡碼以符號砌字方式, 顯示中文字, 令可以以有限的記憶體, 存放4千幾個常用漢字. 將當年認為”不可能”的常識, 變成可能.

由於這個造字系統, 才令中文電腦由不可能變成可能, 今日你我才能以電腦打中文, 看中文, 否則以中國人性格, 中文已經全面羅馬化(大陸的用拼音顯示, 台灣用注音顯示).

因此, 這個造字系統, 當年的蔣緯國將軍看見DEMO後, 即冠名做倉頡.
今日人們所認識的倉頡, 以為只是一個古老沒什麼進步的輸入法,
但不知道, 這個是中文電腦基礎.

--

--

Wan Leung Wong
Hong Kong Linux User Group

Backend Software and System Engineer. Free software enthusiast. Internet Freedom sup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