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角度探討老闆、專業經理人與freelancer的差異

前幾天轉了好朋友91的FB貼文,簡單談了一下freelancer與員工的差異性,後來有朋友建議我要不要乾脆寫一篇老闆、專業經理人跟freelancer,從商業角度上的差異點,所以我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我將分別從工作平台、收入來源、煩惱的事、忙碌方式、努力的源頭、花錢的思維、請人的考量,以及工作時間等面向來比較。

工作平台

所謂的平台,就是我們工作、發展,與他人互動的地方,如果你在一家外商工作,這家公司就是你的平台,藉由公司的品牌,你可以跟很多人做生意,也有機會與其他國家的工作者共事,更有機會出差到海外去體驗其他國家的民俗風情,對你來說公司就是平台。

老闆來說,他是公司這個平台的建造者,他的思考角度是創造一個足夠強的平台,有強力的品牌、文化,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而他擴展平台影響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透過商業合作,與其他平台合作,強強聯手。

專業經理人來說,他是平台的使用者,這家公司如果是行業領先者,專業經理人的名片便非常好用,有些資源只有在這個平台上才能取得,有些人只有在平台上別人才會鳥你,有些場合別人是看著你名片上的title才發邀請給你,而有些經驗你可能在這個平台上才有機會學到。

用平台,養品牌,這是我給專業經理人的誠摯建議,當平台的力量強過你個人品牌能力時,你可以借用平台的力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我不是教你招搖撞騙,用平台的力量時,你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件事對平台有幫助,而且不會傷害到平台,否則你不該隨便用,這一段落篇幅有限我就不多談,往後另外寫文章來探討這一塊。

freelancer來說,脫離了平台的光環,這時能憑恃的只剩個人的品牌,很多freelancer早期非常辛苦,因為客戶不認識你,市場也不認識你,你就是個徹徹底底的nobody,缺乏平台與品牌的支撐,早期要擴展業務會非常辛苦。但你並非沒有生存之道。

借力其他平台便是你可考慮的作法,以講師來說就是主動去找管顧公司合作,由管顧公司來幫你接觸客戶與安排授課機會,初期你的收入會比較少,也不見得很穩定,但你可以藉由這種方式累積自己的經驗與知名度;以工程師來說,你缺乏獨立開發客戶的能力,可以選擇加入接案平台,讓平台為你安排合適的case。

收入來源

老闆來說,他重視的是長期收益,因為多數公司在短期是比較能獲得太豐厚的利潤的,即便有短期盈利,這些賺到的錢多數還是會繼續投入在公司經營與擴張上,因此個人的短期收益對老闆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

而全年的主要收入來源大致上就是經營的分潤與股票,實際到手的錢則是經營的分潤再扣掉稅。

專業經理人來說,如果拉長到整個職涯來說,大家肯定還是重視長期收益,但若以現職來說,多數時候重視的還是短期收益,談的是年薪,而非3年或5年薪,當然了,有時公司會給股票選擇權或其他延後收入選項。

而收入的來源主要是固定薪資+獎金+股票,而實際到手的錢則是當年的收入扣掉稅。

freelancer呢?在剛執業時通常收入不多且不穩定,除非積蓄夠多,否則你首先關注的一定是短期收益,能先看到接下來兩個月的收入就不錯了,但隨著案源穩定了,有一定的知名度與口碑,就會開始關注長期收益,會開始思考能長期盈利的項目是什麼,也會開始思考如何穩定客源,如何讓客人回頭,如何維持長期關係,就這一點,freelancer跟老闆的角度就蠻雷同了。

收入的部分,大多來自接案收入,這邊的「案」覆蓋的範圍比較廣,你可能是講師或顧問,那案就是你的課程、顧問服務,如果你是工程師,那案就是開發案,案泛指提供產品與服務的機會。常被忽略的實際拿到的錢,很多人看一些講師的年收入有200萬好像不錯,但時常忽略了一件事,就是他的支出,包含他為了談case而衍生的費用,例如交通、道具、治裝等費用,整年下來扣除稅之後,或許他只有拿到150萬不到。

若真要比較,專業經理人是受薪階級,薪資收入上是相對穩定的。

煩惱的事

老闆來說,第一關注的當然是經營績效,同時也重視收入與支出、產品與渠道、合作與競爭、客戶與員工,總之企業的大小事都是他關心與煩惱的事。

專業經理人來說,就相對單純了,因為他只要把老闆分派的KPI達到,問題就不太大,當然了,如果level高到一定程度,還是要跟老闆一樣關注大小事,但多數的專業經理人更傾向於關注KPI。

此外,專業經理人也很重視職業發展,自己的下個機會在哪裡?

freelancer來說,最關注的事就是收入來源,包含有多少人願意付我錢,我可以提供的服務有哪些類型。freelancer在沒有穩定的客源之前大多是有一餐沒一餐的,有時一個月有10個機會,有時整個月只有1個機會,開發收入來源成了最關注的事。

而會成為freelancer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希望擁有自由,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與想過的生活,因此財富自由也是這些人追求的一個目標。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freelancer通常會發現自己在市場上缺乏獨特性,很難談到一個好價格,或吸引他人慕名而來,因此會開始思考市場定位的問題。

花錢的思維

老闆來說,花的錢大多是自己的,當然了,很多可能是投資人的錢,但因為他關注公司的成長與盈利狀況,在思考錢這件事時,總都是希望花在刀口上,如果真要花錢,也是希望花在投資未來的事,包含員工、技術、品牌、市場關係等。另外他們也明白資本的威力,知道手邊有錢,應該將錢持續投入在市場的擴張與成長上。(補充資料:參考先錢我談資本的力量的文章)

專業經理人來說,所花的錢大多是年度預算編列下來的結果,在執行上大多是在按計畫花錢,其實心態上更接近花別人的錢,比較少會從老闆角度去思考每一分錢花的是否值得與有效益。

freelancer來說,不會再有人為他的支出買單,所有的錢都要自己掏腰包,因此在花錢時往往比較精打細算。freelancer花錢大多基於兩個目的,第一是提升效率,有好的工具,如高性能的筆電,來提升工作效率與品質;第二則是為了穩定收入,把錢投資在產品或服務上,提供更高品質的內容給客戶。

請人的考量

老闆來說,因為他關注的事情太多,他也明白自己根本不可能妥善處理所有的事情,他必須找更專業的人來協助他完成所有的工作,因此請人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解決問題。而請人時他永遠會思考成本與人力資源的問題,目前的人才梯隊是否足以應付未來的挑戰,如果不行又該怎麼處理?

專業經理人來說,請人的目的跟老闆沒有太多的差異,也是來解決問題,而在考量點上,更多聚焦在資源是否足夠?今年的這些計畫是否能準時完成?對專業經理人來說,人永遠都不夠用的,過去經驗裡我很少看到有人跟老闆說我們人太多了,應該要停止招募或砍人了,多數狀況下,大家都覺得多多益善。

freelancer來說,當忙不過來時才會想到要請人幫忙,而請人的首要目的大多是輔助性工作,例如幫忙處理一些行政、服務性質的事。考量點主要放在分工上,即有人可以分擔自己部份工作內容,否則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

我問過一些freelancer:「如果你忙不過來想請一個人幫忙你,那你會想請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得到的答案有8成都是助理,因為他們認為專業性工作由自己來處理即可,而瑣碎的事就讓助理來完成就好。我給她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專業性產出一個小時可以讓你賺3,000元,但有一個人可以協助你讓你一個小時賺6,000元,這人會是誰?」

想清楚這個問題的人,往往會開始思考將其他專業性工作外包給更專業的人來處理,而非總是想著有人來分擔自己不想做的那些事。這樣的思維,更接近老闆的角度。

忙碌方式與努力源頭

老闆的,總是在找機會,想想自己還要做些甚麼事,所以總是追著事情跑,而努力時想著公司如何生存下去,而生存的目的,大多是為了自己那遙不可及的理想。

專業經理人的,每天處理大小事,有一堆會議要開,一堆人的事情要處理,還有一堆問題要解決,攤開行事曆,滿滿的行程,所以過去我常說:「即使我什麼都不想,還是會有人推著我往前。」

專業經理人對於生存這件事的關注沒那麼大,更多的是關注生計與自己職業發展的問題。

freelancer,要更主動去開發客戶,確保自己的案源穩定,且愈來愈好,否則可能難以為繼。努力的目的一方面為了生存,而更長久的目標則是希望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工作時間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工作時間,多數的老闆是沒有工作時間的概念,因為對他們來說每天24小時都是工作日,像雷軍、Musk這些人難道有在下班的嗎?哈哈。

但對專業經理人來說,一到五白天的時間基本上都是非常忙碌的,而一週當中總有幾天是連晚上都要忙碌於工作,但週休二日的最基本權利還是有的(好啦,必須承認有些人真的忙到不行)。

freelancer來說,其實差異性很大,如果你是工程師接案,很多都是睡到下午才起來工作,愈到晚上戰力愈強,假日在家繼續趕工;如果你是內訓講師或顧問,你忙碌的時間大多與企業上班時間一致;如果你是公開課為主的講師,你忙碌的時間通常是平日的晚上以及假日。

結語

其實從商業角度來看,老闆跟freelancer在思維上會更接近一些,畢竟面臨的都是生存問題,而在資源角度上,老闆與專業經理人的思維會更接近一些,這三類人追求的不太一樣,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同,因此關注的點也不盡相同。

花了一點時間,把這三個角色的的思考方式大致整理了一下,或許無法涵蓋各種人與情境,畢竟身為專業經理人,很多人也是具備老闆思維的,而freelancer裡頭,也是有很多具備商業跟管理腦袋的,最後再把前面談到的內容整理成一張圖表,提供給大家參考。

--

--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游舒帆Gipi
gipi的商業思維筆記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致力於將商業知識科普到所有職場工作者身上。歷任鼎新電腦總監、TutorABC英文產品負責人,TGONetworks創會成員。從事顧問、培訓與教練工作。現為多家網路、電商、傳產公司策略顧問與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