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心理劇應用在校園霸凌事件

Hsin Hong Chen
Reddtalk
Published in
4 min readSep 28, 2020
2020.9.26 @鳳林國中

每個人背後都有個故事,當他被理解的時候,

指責的手自然就會放下來。

-賴念華

這句話是念華老師製作霸凌影片的某個片段,也很符合我對心理劇的印象及認識:「故事」、「理解」、「手勢」,如同相對應的「事件」、「共情」、「外顯」。有別於第一年參與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研習,我覺得今年有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學習:

「觀察」

我覺得觀察這件事對心理劇而言,是很重要的起始點,它包含評估與決策,跟隨與貼近的程度;除了和「立即性」有很大的關聯,亦包含「具體化」的指令。

我認為觀察第一個部分是要能夠「讀懂」團體的氛圍,包含互動的情形、對於指導語的反應及投入的程度;接著適時的將觀察反應出來,例如:「我發現有些人移動的位置正好在他座位的旁邊」、「很像有些人喜歡和自己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然而較困難的是後續的「指令」,包含如何化解心裡觀察到的現象,譬如有些人在反應後依舊不願挪動位置,可以技巧性的安排跨排配對,或以報數的方式進行分組。

指令須顧及參與者的自由度,如何巧妙地將參與權交回給當事者,我想須要很多的經驗與練習,例如預告:「我們待會看哪一排動作最快,然後最安靜達成這項任務」,包含矛盾意象:「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如果你還沒準備好我們就不要開始喔,你如果OK了我們就開始。」,包含減壓協助:「你放心,如果等等有哪邊你覺得困難,我會在旁邊協助你。」,包含邀請合作:「老師都沒有看過小花啊,你可不可以讓我知道,她平常是怎樣讓你生氣的?」、「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啊」

「角色」

  1. 表情、動作、語氣

當投入在角色情境時,我們自然會試圖揣摩當事者的狀態,表情的豐富性則是協助當事者入戲的一環,包含皺眉、眼神及嘴部神情;站著的姿態有助於帶領當事者位移,並增添帶領者的流動性。語氣的變化也能協助當事者對於角色扮演的帶入感。

2.對角回應

瞭解目前對當事人影響最大、最在乎的角色後,邀請角色扮演及互換。其實我覺得這部分需要持續精進對心理劇的學習,才較有效發揮角色投入的張力。譬如以對角的角度鋪陳回應,及以當事人的角度回應對角(會心),試圖讓雙方的角色位移與挪動,其實精神和概念與EFT治療是相像的;只不過EFT是從依附的線索去找雙方未滿足的依附需求,目前我還沒參透心理劇是依循著什麼方向在進行這件事。(共同的是兩邊都有使用同理的猜測來判斷當事人是否買單、沒有過度認同某一方個案)

有趣的是心理劇在看待霸凌與被霸凌方的角度,也和EFT有幾分相似的地方,譬如:霸凌-如果我前面有被懂得,我是不是不用付出很大的代價。 被霸凌-我很不容易,我可以怎麼暫停或離開,不用在這裡受苦。

以EFT的語言即是,前者的指責攻擊能被理解,分享脆弱無助的經驗,反應行為的責任後果;後者是逃避退縮的人能接觸自己的深層情緒,自我保護並跳脫出惡性循環的框架。

最後分享幾個在研習中覺得不錯的片段:

  1. 情理法,情在我們的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若少了情,我們在現實面便難以落實和推行,並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2. 我們要學會「角色交換」,老師當久了,很多事情會覺得理所到然;協助喚醒在學生時期的焦慮和恐懼。
  3. 在社會計量的運用中,靠近老師向度的選擇,盡可能是學生會想選的向度。
  4. 提醒「你認為,不是你爸媽認為」(強調回到學生自主權)
  5. 在邀請較無/少經驗的夥伴向資深夥伴提問的時候,亦可以以舉手來替代減少分享時的壓力。
  6. 分享霸凌經驗時,教師揭露「短、少、小」霸凌與被霸凌的經驗,協助成員認為這件事是普遍且常有的經驗。
  7. 故事常會被遺忘,行為則被留下來。(自體心理學有相似的話:記憶會模糊,而身體的感覺會被留下來)
  8. 為什麼這件事情要被打開來,因為不希望孩子付出代價;家長和學校需要被教育。

霸凌教案分享:下載

--

--

Hsin Hong Chen
Reddtalk

一個窩在青少年堆裡生活,對EFT情緒取向、精神分析取向有好感的,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