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
H. Spectrum
Published in
8 min readMar 16, 2020

--

亞細亞的小巨人,台灣與國際健保制度概況與需求趨勢

近期台灣在全球數據資料庫 Numbeo 的健康醫療指數評比 (Health Care Index) 調查中以 86.71 分奪冠,該調查針對不同項目之滿意度做出綜合性評比,其中包含醫療人員專業度、醫療人員友善程度、醫療機構面對問題因應速度、檢查至檢驗報告出爐速度、報告精準度與完整性、檢測及治療儀器新穎度及取得醫療資源方便程度。健康醫療領域除了藥物研發、疾病的篩檢與治療外,還有另一角度的保障,就是保險。身為亞洲醫療小巨人,有這樣的評比成果,運作良好的健保制度功不可沒,十幾年來,台灣的健保制度沿革及成果一直是世界各國參考的重要對象,而本篇文章將從巨觀的國內外健保施行方式異同,再帶到健保國際趨勢及台灣健保另一面相,如何在這樣的體系當中影響生醫產業。

全球醫療保健指數評比 (Numbeo)

國際間的健保運作差異

我們的健康保險基金來源不外乎有三,包括私人、雇主及政府,然而,若依照政府介入程度來分類,我們先來了解四個不同的國際健保運作模式:

信仰般的公醫制-貝佛里奇模式:代表國 — 英國、北歐

在貝佛里奇模式中,國家將醫療視為公民權利,因此所有醫院都是公立的,保險財源來自於稅收,具有財富重新分配的效果;但這樣注重全民擁有相同醫療權利的模式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病人的需求大於醫療供給,在現今慢性疾病盛行且投入在醫療照護金額逐年提高的狀況當中,這樣的模式雖然看似利多於弊且社會公平性高,但公營模式運作的醫療機構所提供對醫療素質就有可能大幅降低,國民無法有效率的得到該有的醫療資源。

俾斯麥模式:代表國 — 德國、法國等歐陸國家

俾斯麥模式的精神在於,國家政府主張每個人都必須要有醫療保險,但政府不參與保險的經營,而是國家內部的私人保險公司一手包辦,大大小小的保險公司投保項目及金額等,都是由人民自己決定。醫療機構私營化及私營健康保險企業之特色,其優勢在於效率快且彈性高,有較多的進階醫療選項與諮詢管道。這樣的模式就代表,一個人的勞動階級和收入就已經決定了它可以享有的醫療照護品質。

單一付費者模式:代表國 — 台灣、加拿大

單一付費者模式基本上就是以上兩種的綜合體,結合貝佛里奇模式的公醫醫療精神及俾斯麥模式的醫療照護模式,在私營的醫療機構基礎之上,依照所得來分級該繳納的健保費,由政府管理並支付給不同醫療機構,撇開自費部分,有錢人及窮人能得到的醫療水平是一樣的,這樣的模式,對於台灣人來說,福利的層面略高於權利。以台灣為例,這樣的模式運作,在虧損與人口老化費用成長不段循環下,問題漸漸擴大,且醫護人員的勞力付出就是最大成本,與所得不成正比;此外,在健保費用低但高醫療水準的情況下,資源的濫用就更為明顯,舉例來說,這次武漢肺炎爆發,到大醫院就醫的人數銳減但死亡率並沒有提高,代表原本可以不需要就醫的人銳減,醫療資源就可以被著重投入在真正需要的人,這樣的資源問題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

保險市場私營保險企業的存在,就提供針對全民健保不納保的內容讓大眾做選擇,例如可彌補健保不給付的高額自費醫療費用如癌症標靶藥等,政府的全民健保與私營保險公司的搭配才能讓投保人有最好的保障。

自付模式(自由市場):代表國 — 美國

以資本主義為主軸的美國健保其實非常複雜,綜觀可以用一句話形容,經濟能力等同醫療照護品質。大家都熟知在美國就醫的自費醫療費用龐大,政府不約束人民保險的有無,而是自由意志,因此在美國有一大部分人是沒有健保保護屏障的。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健保(患者保護與評價醫療法案)就是為了要提供 65 歲以下沒工作收入的健保而做出的改革,同時減少聯邦醫保 (Medicare) 的負擔。在未來,即使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藥物研發技術及豐沛的經濟資源,美國需要面對的是國內越來越多人沒錢買健保的窘境,近 20 年付不起醫藥費的人已經從 11% 來到了 16% 且持續上升中,相較於加拿大的 2%,這樣的現象不能忽視。健保的缺乏已經在乳癌病患的存活率上產生的影響,已有論文指出從 2010 到 2016 的統計數字中得知,缺乏健保支援的一至三期乳癌病患,耗費在低效率的檢測及治療時間大幅提高了他們的死亡風險;美國的健保議題將於 2020 大選中受到高度的審視,川普大砍醫療保健相關經費預算的做法,似乎已經帶出了白宮對於未來醫保規劃的態度。

趨勢-醫療保健開銷提升,需求提高

在 Allied 市場調查及預測中指出,2019~2026 年亞洲的複合年均成長率(一項投資在特定時期內的年度成長率)將會是全球最高,除印度及中國人口數所造成的龐大市場需求外,在 Pacific Prime 的調查也表示其他地區如泰國、新加坡及香港,由於空污嚴重;呼吸道症候群患者提高,預估 2030 年會有 2.5 億兒童有肥胖的煩惱;人口老化,文明病的加劇都暗示未來醫療開銷不會因為醫療水準提高而減少。全球無論是政府的全民健保或私營保險企業,對於健康保障的意識與需求增加,未來要面對更多的政策規範及因地制宜的最佳辦法。Vox 記者 Dylan Scott 在一月底結束台灣、澳洲及荷蘭三國的健保環境考察,當被問到有哪個國家最適合美國的環境時,他說: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依照美國目前的環境比較像日本,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度可以直接套用於美國,但我們更傾向於走向目前德國的運作模式。

健保與產業的相輔相成

科技的湧流為全球健保的運作注入活水,保險科技 (insurtech) 這個詞彙有了新的演繹,指的是利用近年火紅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平台等方式使資料庫更為完善且流通速度快。2003 年台灣健保卡 IC 化後,使得病患數據上傳雲端並整合直到現在,政府集中管理資料庫,各醫療機構皆擁有查找病歷資料的權利。近期口罩的議題,能夠在短短三天之內施行購買口罩實名制,就是歸功於台灣工程師的強大及良好的健保資料庫基礎;民間團隊也可利用開放的健保資訊平台做出防疫貢獻,例如本次武漢肺炎對於口罩的需求,設計者依照健保特約藥局或機構,讓全民可以利用APP(例如口罩天空、口罩藥局)查詢該機構口罩剩餘數量,搭配限購的政策來達到全民防疫,這樣的操作都可為下次不同疫情爆發做暖身。

此外,在台灣健保高投保率及優良的病歷系統數據建立前提下,集中控管且保密的病患資訊提供生醫產業及藥廠作為藥物研發之用,目前有八組國際生醫加速器的新創團隊及學校機構,正與國家生技園區合作,其中以腫瘤、心血管腎臟代謝及呼吸道疾病的藥物開發為的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 (AstraZeneca),就是看準這樣的資料庫優勢,得到匿名處理的數據後,試圖利用AI演算亞洲人資料庫,未來期待能應用在臨床治療。台灣號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健保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健保本身收入問題,供保對象,供保內容等,都需要進一步的修正,而面對未來保險市場與高度資料庫整合,我們對於自身的權利與對未來的了解也更顯重要!

Where’s your health insurance?

Reference

  1. Health Care Index by Country 2020 (Numbeo)
  2. Our latest Cost of Inter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port 2019 is here! (Pacific Prime)
  3. The ACA gave more Americans insurance, but not the health care they need (STAT)
  4. Two Million Americans Lost Health Coverage/Access in Trump’s First Year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5. Dylan Scott answers 9 key questions about universal health care around the world (Vox)
  6. Would Your Wages Rise Under ‘Medicare for All’?
  7. Health Insurance Market Outlook — 2026 (Allied Market Research)
  8. Health and Medical Insurance Market Rising Trends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s 2019 to 2025 (Instant Tech Market News)
  9. In Trump’s Budget, Big Health Care Cuts but Few Details (The New York Times)
  10. Health Care Systems — Four Basic Models (Physicians for a National Health Program)
  11. 令人霧煞煞的全民健保:是「福利」 還是「保險」? 財源應來自「稅收」 還是「保費」? (菜市場政治學 顏維婷)
  12. 國際生醫加速器 將培植八新創 (聯合新聞網)

撰文:廖柏喻
核稿:卓筱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