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e Chen
H. Spectrum
Published in
7 min readAug 20, 2018

--

人工智慧的啟示:這是一場人類大躍進,還是自取滅亡的過程?

Photo Credit: Intelligence Debate

人工智慧(Artificail Intelligence)可說是當今時代的黃金口號,全世界從技術人員、學者、業界龍頭、記者到投資客,無不希望跟上潮流,搶奪先機,好似 AI 注定為人類跨入下一世代的唯一途徑。且慢!在此之前,不妨讓我們先停下來想一想、問問自己:我們真的了解什麼是 AI 嗎?

從歷史上來看,當史丹佛(Stanford University)名譽教授 John McCarthy 創造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顯然是為了區分他從 Norbert Wiener(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那裡萌芽出的研究內容。Wiener 創造了“cybernetics”來指稱他自己的智慧系統願景,這一願景與作業研究、統計學、模式識別、信息論和控制理論密切相關。另一方面,McCarthy則是強調了與邏輯的關係。弔詭的是,在當代佔主導地位的其實是 Wiener的研究,卻是打著 McCarthy 的 AI 的旗幟。

近期當人們討論 AI 時,指涉的其實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是一個融合了電腦科學、統計等等的演算法領域。它可以處理數據,作出預測並幫助決定。事實上ML已經被使用在諸多地方,Amazon 已利用 ML 解決詐欺檢測和供應鏈預測中的關鍵問題,並構建創新的消費者面向服務,如推薦系統。隨著數據和計算資源的快速增長,很明顯 Amazon不再是 ML 的唯一支持者,基本上任何公司都可以將決策與大規模數據聯繫在一起,Facebook與Google也在此列。值得注意的是,ML專家需與大量數據庫合作,建構可擴展的強大系統。Data Science與大數據等也開始引領潮流。

當我們轉換到生醫領域來看,其實早有許多透過 AI 來擔任促進人類健康的幫手的實例。

延伸閱讀:

「人工智慧」真是萬能的嗎?

如何將資訊、電腦與人類智慧整合成為一個方案,用來增進人類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也確實是一迫在眉睫的問題。

作為一項解決方案,「人工智慧」這門新興科學的基石慢慢建造起來,但也如同在土木工程與化學工程正當興起的年代,總是會有一些未知且不可預期的事物迎面而來,甚至造成如早期建築或橋梁陷落等問題的發生。

舉例來說,Google與美國國防部的合作,將AI運用於無人機的影像辨識,以期增加無人機辨識目標物的準確性,然而此項合約在Google內部遭到許多反對聲浪,主管間進行了多輪的辯論,辦公室內出現“Do the right things”的字條,甚至有多達12名的員工因此而請辭。

於2014年時被Google收購,位於倫敦的AI新創公司DeepMind,更是公開反對此項與美國國防部的合約,其執行長表示:「我們完全反對將 AI 應用於軍事和監視工作,實驗室的員工們也對合約提出了抗議。」Google 內部的衝突是由於此次合作可能應用無人機結合影像辨識而傷害人命,即便 Google Cloud執行長Diane Greene堅稱,這項合作不是為了進攻的目的使用 AI,但 Google內部的反對者代表 Meredith Whittaker卻認為,很難界定該技術是如何被使用。原本Google並沒有計劃將與國防部五角大廈的合作對外公布,卻因內部的反對聲浪而使消息曝光。

「我相信以人為中心的 AI 發展,將以積極和慈善的方式讓人類受益。」--李飛飛

Google AI Lab主持人李飛飛博士表示:「我相信以人為中心的AI發展,將以積極和慈善的方式讓人類受益。因此我認為,將AI進行任何「武器化」的項目研究都是違背我的原則。」若發展AI的本意真是協助人類,那麼適不適合將其運用於軍武確實值得深思。然而,世界不會等我們思考好了才繼續運作,若Google不再繼續與五角大廈合作的項目,Microsoft與Amazon等大廠極有可能接續接下來的任務。事實上,中國與許多已開發國家都已在國防上投入鉅額的AI研究。

另一方面,或許愈來愈便宜的AI技術聽起來是個好消息,但這也代表有心人士要取得並惡意利用這項技術也愈來愈容易。今年初,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一群AI研究人員與政策決定者發布了一份報告,描述快速發展和越來越經濟實惠的AI技術,可能被惡意使用的情形十分嚴重。

無人機是現行一個有趣的工具 ,常用做飛行的自拍裝置。矽谷新創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可以完全由使用者設置路線的無人機,並搭配手機應用程式,用戶可以指示空中無人機跟隨某人。但一旦無人機開始進行追蹤之後,目標物會發現它非常難以甩開。換句話說,這種新一代的「自動化追蹤獵犬」實在令人感到不安。

有時候,AI系統也表現出奇怪和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並不是完全了解他們從大量的數據中學到什麼,也不清楚他們的學習方式。還有就像電腦會被病毒程式入侵,AI系統也會遭到攻擊,例如今日的計算機視覺演算法,可能會被愚弄看到實際上未曾出現的東西。

AI的迅速演進正在創造新的安全漏洞,為此研究人員也想方設法的開發可以找到並防止各種安全漏洞被利用的AI系統。也許對你來說,這聽起來像是AI之間一場無盡的貓捉老鼠遊戲,一方試圖製造假冒內容而另一方試圖識別它。只能說雖然持續進步著,現今的AI技術確實還無法對人類造成威脅,除非被惡意使用。但這並不代表AI反撲的那一天不會到來。

而今年【TRANS 生醫新創論壇】邀請到多位講者,如藉由電腦視覺和機器學習使手術及分娩過程更安全的 Gauss Surgical 創辦人兼執行長 Siddarth Satish、研究利用電腦建模和實驗方法來研究語言學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Leon Bergen,以及 NVIDIA 的講者來分享「用深度學習解密人類基因」等主題。因此,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人工智慧(AI)的應用及相關趨勢議題,今年 TRANS 論壇絕對不容錯過,立刻購票參加!

🚀 TRANS Conference 2018 亞洲生醫新創論壇 🚀

每個創業團隊都是一顆恆星。

H. Spectrum不斷培育臺灣頂尖的生醫人才,並與專家、投資者們密切交流,給予創業團隊適時的指引和支持,宛如形成一個巨大的星系,讓每顆恆星都能夠自在地運行、發光,綻放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

TRANS 2018生醫新創論壇,是這場星系中最極致的盛宴,誠摯地邀請您來,成為光芒之中耀眼的存在。

✨ 時間:9 / 8(六)、9 / 9(日)
✨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四、五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 官網:
TRANS Conf. 2018 亞洲生醫新創論壇點我
✨ 即刻購票:
https://hspectrum.kktix.cc/events/trans2018點我

Reference:
How a Pentagon Contract Became an Identity Crisis for Google(The New York Tim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he Revolution Hasn’t Happened Yet
Good News: A.I. Is Getting Cheaper. That’s Also Bad News. (The New York Times)
Elon Musk’s Billion-Dollar Crusade to Stop the A.I. Apocalypse(Vanity Fair)

撰文:陳穎潔
核搞:卓筱涵、PoHua

--

--

Jessie Chen
H. Spectrum

大學生,喜歡多元的生活,在忙碌中尋找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