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傑
H. Spectrum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r 26, 2018

--

擴增實境AR│翻轉醫病關係之使用者體驗

Photo Credit: TMF

「人」是醫療產業的核心,但消極的使用者體驗卻是生醫產業一直以來為人所詬病的痛點,如何透過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讓醫師將專注力重新回到病人身上?台灣有什麼代表性的AR新創團隊?為什麼AR在醫療的應用,比VR走得更多更遠呢?(延伸閱讀:擴增實境AR│生醫領域的明日之星?

Augmedix-為醫師找回專注於病人的初衷

Photo credit: Augmedix

每天面對川流不息的病患,醫師懸壺濟世的熱忱,在面對堆積如山的病歷資料時也會慢慢被消磨,產生職業倦怠。當面對患者時,醫生不免因書寫病歷而分心,也不一定能快速掌握每名病患過去的就診詳細資訊。

Augmedix透過在醫療過程中,為醫師導入Google glass的AR技術,藉由後台人員提供接受診療病患的精簡資訊並且即時記錄問診過程與醫病互動,讓醫師能空出雙手,享受擴增實境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也為每位使用該產品的醫生,一天至少省下2個小時書寫病患資料的時間,能夠更有效率而且專注地提供醫療服務,同時避免問診過程中的疏漏,為病患與醫生創造雙贏的局面,對於醫生來說,使用該產品所省下的時間,便是它所提供的價值。

為了提升醫療品質,Sutter Health數位醫療客戶體驗負責人Albert Chan 2015年開始與Augmedix合作,至今Sutter Health組織旗下100多名醫生已佩戴Google glass,協助了超過18萬名的病患。(延伸閱讀:Sutter Health醫療新未來,醫病不再只是醫生的事

目前Augmedix的預估市值已經超過1億美元,接近1000名醫生正與Augmedix合作,遍及美國、印度、斯里蘭卡、多明尼加等地。讓醫生能專注於病患並做出更恰當的決策,是Augmedix不變的初衷。

台灣團隊Scope+ — 讓顯微影像活過來

Photo credit: Scope+

究竟是何方神聖,先是在SIGGRAPH(計算機圖形學頂級年度會議)的AR/VR競賽入圍全球前十強?然後一路過關斬將,在人機互動與使用者介面設計領域最頂尖的國際會議UIST上,擊敗了大名鼎鼎的迪士尼研究中心、微軟研究院、韓國科學技術院、日本產業綜合研究所還有麻省理工學院(MIT)多媒體實驗室等國際頂尖研究機構,一舉獲得UIST Best Demo 2015這項殊榮?沒錯!他們就是來自台灣的 — Scope+!

Scope+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簡單來說就是把顯微鏡視野內觀察物的相關資訊,透過AR技術,直接加到觀察者所看見的顯微鏡畫面裡,讓顯微鏡底下的世界可以「活」起來!原本顯微鏡下靜靜地躺著一隻寶藍色蝴蝶,輕輕一點,蝴蝶便翩然起舞,但眼睛一離開視窗,蝴蝶又再度變回靜止不動的標本,這就是Scope+運用AR技術所施展的魔法!

這只是花拳繡腿,Scope+的能力當然不僅如此。進行白內障手術最關鍵也最困難的步驟,是要用非常細的鑷子,在水晶體表面撕出一個完美的圓圈。在過去,能夠依靠的只有醫師的經驗與手感,透過Scope+,醫師得以在進行手術練習時,不需將視線移開顯微鏡,藉由Scope+的即時反饋技術,立即得知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

Scope+不僅能運用於醫師的手術訓練,不論是生物、化學、電子還是教育領域需使用顯微鏡工作的專業人士,時常得不斷重複把視線由顯微鏡一開翻書查找資訊,然後低頭讓目光回到顯微鏡,接著再抬頭看書,若是能將書本中的資訊以AR技術投影在顯微鏡的視野中,將會是這些工作者的一大福音。

Scope+創辦人黃宇軒是一位熱愛寫程式的眼科醫生,聽起來雖然有些跳Tone,但「資訊人」的背景卻讓他看見眼科醫療缺乏影像整合系統的解決方法,因緣際會栽進了創業之路。以往,從來沒有人嘗試過在如此微觀的尺度下使用AR技術,Scope+從顯微鏡的設計、核心模組的製作到系統整合全部一手包辦,經歷無數個挑燈苦戰的夜晚,終於將適合的零組件一一湊齊,為了讓醫師能夠空出雙手執刀,Scope+煞費苦心設計了以腳踏板控制顯微鏡方向和焦距的操控模組,終於讓顯微鏡能夠「動」起來。

不同於當前市面上看到的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主流應用,多是聚焦於電影、電玩這類大規模、遠距離的畫面,Scope+以微觀的尺度出發、用近距離的世界作為全新的切入點,不與科技巨擘在娛樂市場上硬碰硬,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新「觀點」,也發現了AR在生醫領域應用的新大陸。

WHY AR NOT VR ?

醫療是面對「現實」的行業,從業人員做出判斷時皆仰賴過去經驗對於真實世界的解讀。讓我們想像一個情境,醫師在為患者進行複雜的手術時,絕對是希望能將注意力全部放在患者本身,不須分心檢查各監控儀器的相關資訊來了解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AR技術在醫療上大多以輔助者的角度切入,藉由提供患者的必要資訊給醫療從業人員,協助他們做出正確的即時判斷。

AR技術以現實畫面而非虛擬世界作為投射核心,相較於VR技術提供的虛擬畫面更適合應用在以「人」為本的生醫產業,不僅讓醫療人員更有效率地工作,同時也提升病患接受醫療照護時的使用者體驗,這也是生醫新創大多選擇以AR技術出發的原因。

當然,VR技術在生醫領域也絕非無用武之地,透過VR所創造的虛擬世界與患者互動,或許能為飽受失眠之苦的人、憂鬱症患者、創傷症候群等病患提供另類的治療方式,VR技術在今日興起的「數位療法」的相關應用極具潛力,也不失為生醫領域的明日之星。(延伸閱讀: 比藥物更省錢有效?數位技術療法嶄露頭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