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Spectrum
H. Spectrum
Published in
5 min readOct 15, 2019

--

臺灣憂鬱症治療未被滿足的需求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Photo Credit: H. Spectrum

張家銘醫師,現為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同時也是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長期致力於成人精神醫學、憂鬱症、自殺、創傷後壓力疾患。曾連五年獲桃園縣醫院自殺防治督考第一名,並持續強化臺灣的自殺防治中心。2019 年TRANS生醫新創論壇非常榮幸能邀請他來分享有關臺灣憂鬱症的治療與未滿足需求。

憂鬱症預估2030年將人數激增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增加社會成本的十大疾病中,憂鬱症在2004年排名第三,但預估2030年將成為第一名。顯示憂鬱症造成的醫療問題、休假、休學、自殺等,需受到社會重視。

憂鬱症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但大家有重視這個疾病嗎?據統計,全世界約有 3%的人患有憂鬱症,但只有1/2的患者會尋求醫療幫助,而僅 1/16到 1/40的病患得到妥善的治療。許多人患有憂鬱症,但沒有得到正確診斷正確治療,是治療憂鬱症中最大的困難,也是使憂鬱症對社會的負擔日漸沉重的主要原因。

臺灣憂鬱症數據面面觀

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臺灣的憂鬱症情況,張醫師比較了美國與臺灣的憂鬱症研究。首先,臺灣因文化氛圍而使其與美國憂鬱症患者有諸多不同。在臺灣,約有 1.2%的民眾患有憂鬱症,發病率低於美國的 16.2%,且有較低共病症,約是美國的一半。然而,平均因病而無法工作的天數,臺灣人為74.9 天,遠高於美國的 35.2 天;同時病患也較少尋求真正有利且有效的幫助,比例只有美國的 1/3。

憂鬱症的治療流程

張醫師和大家說明憂鬱症的治療三階段:急性期、持續期和維持期,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須完成的診療任務。

急性期在病患發生憂鬱症狀後開始進行投藥,關注病患對藥物的反應(Response),以及藥效是否具有緩解症狀(Remission)的作用。在急性期後的持續期,治療的目標轉為避免憂鬱的症狀復發(Relapse)。隨著病患的恢復(Recovery),診療階段進入維持期,此時醫師主要所做的是避免再復發(Recurrence),以免患者重複發生下一個急性期的憂鬱事件。

憂鬱症的治療是緩慢且須持續追蹤的過程,然而,臺灣許多憂鬱症患者除了沒有尋求專業的醫師幫助外,還存有接受不正確治療的問題。

憂鬱症缺乏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張醫師指出許多可能因素都將導致憂鬱症患者未尋求醫療協助,舉凡較低的認知、態度或結構性的障礙等都是可能原因。此外,憂鬱症在臺灣仍是受到污名化的疾病,心理與精神的疾病在傳統觀念內仍屬於無稽之談,更突顯了憂鬱症去污名化的重要。同時,一旦患者沒有接受診療,則其可能會導致更加惡化的殘疾、情緒低落、孤獨與無助,更甚可能出現高自殺風險、腦損傷等嚴重後果。

正確的診斷固然重要,然而,即使接受診斷,病患就會恢復嗎?張醫師語重心長地告訴與會者,臺灣的憂鬱症患者就醫意願、複診意願都偏低,有1/3的病患只接受一次治療,甚至在一個月後,只剩下一半的病患持續進行抗憂鬱的治療流程。病患選擇不妥善治療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覺得自己有所好轉不需要再服用藥物、認為治療沒有效果、擔心副作用,抑或是親朋好友建議不要治療。有鑒於此,張醫師再三強調憂鬱症的治療本身即是漫長且需要身旁親友支持的,以此方能讓患者有更良好的治療過程。

萬一患者本身因自我感覺好轉,或親友家人的眼光與建議而隨意停止療程,可能使情緒低落更加惡化、治療無效、憂鬱症狀復發,或出現自我責備與將自身沈浸於高自殺風險中,若不幸患者自殺,將最令人遺憾。許多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案例,都是能透過正確診斷及治療避免憾事發生的。

改善憂鬱症的四大步驟

為了避免憂鬱症的不正確診斷、不正確治療,張醫師在演講的最後,提及如何採取行動的建議與核心觀念。

首先,是憂鬱症去汙名化。憂鬱症並不代表患者軟弱,更不是需要終生服藥的疾病。我們應致力於去除民眾,尤其是病人家屬與親友,對於憂鬱症的迷思與汙名。

再者,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對於醫生,應該選擇合適的抗憂鬱藥、檢查病患對藥物的順從性,並且在初次接觸病人時,擁有足夠的憂鬱症知識與應變能力。另一方面,對於病人,應該更加了解憂鬱症以及治療方式,不能自己主動停藥,更因在順從性低時與醫生討論。

最後,持之以恆的治療。如果早期停藥,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憂鬱症狀。倘若沒有持續診斷,藥物的效能亦會降低。換句話說,我們應鼓勵持續治療,讓病患儘速恢復,走出憂鬱。

張醫師認為,每花費一元治療憂鬱症的投資,可能得到有四元的回饋。因此,應該鼓勵患者自我意識、早期治療與積極治療,同時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堅持治療和功能恢復。最不可或缺的是患者身邊家人與朋友的支持,醫師也期望社會大眾一同合作,妥善治療每一個憂鬱症病患。

講者簡介

張家銘醫師目前是長庚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及林口長庚醫院復健暨社區精神科主任。張醫師也是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及臺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醫師的研究專長為精神流行病學,包含創傷後壓力疾患、自殺、憂鬱症及大數據分析。

撰文:許育綸
審稿:楊承賢、卓筱涵

--

--

H. Spectrum
H. Spectrum

H. Spectrum is a startup Incubator focusing on the healthcare sector. Our vision to boost th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Asia. http://www.ylhspect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