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Spectrum
H. Spectrum
Published in
7 min readFeb 15, 2019

--

醫材市場的國際趨勢與臺灣之成長策略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的張慈映組長至H. Spectrum分享市場分析實務

H. Spectrum的生醫新創培訓課程,特別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的張慈映組長,分享「Market Analysis 市場分析實務」。張慈映組長以醫療器材為主軸,從全球健康照護產業關鍵趨勢說起,分析全球與臺灣的醫療器材發展現況,並剖析臺灣醫療器材產業的成長策略。

醫療器材產品包羅萬象,市場封閉性高

什麼是醫療器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歐盟、與臺灣的定義相近,主要是以「功能」來做區分,具有診斷、預防、治療等功能的器具等,包含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內,都會納入醫療器材的範疇。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規定為準,係指「係用於診斷、治療、減輕、直接預防人類疾病、調節生育,或足以影響人類身體結構及機能,且非以藥理、免疫或代謝方法作用於人體,以達成其主要功能之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 」。

若要在一地區上市,則必須符合當地法規的醫療器材定義,取得當地衛生機關的許可。而法規不斷的調整,開發產品的同時,也要注意目標市場、要申請什麼認證,才不會延長上市時程。在臺灣,特別是《藥事法》在2015年提出醫療器材專法,雖尚未通過立法院,但以後醫療器材和藥物的分類差異,需要注意。

醫療器材的市場中,產品包羅萬象,但產品販售受限於醫院採購體系,而有市場封閉性高的特性,因此,借鏡Philip等國際大廠的成功經驗,讓醫師參與研發過程,將產品優先讓醫生使用,了解回饋與改善的同時,與醫生建立良好互信關係、掌握醫生實際需求,建立品牌的信任度相當重要。此外,與藥業一大差異在於,藥物的潛在市場相當好算,但醫材的費用來自於整個療程,和使用者於整個療程中的行為有關,而非只看單一產品價格。

全球健康照護產業關鍵趨勢:輔助、生材、精準與預防醫療

是「需求」推動醫材的產業發展。

而在近年,隨著全球壽命增長,世界各國高齡化的比例持續攀升,預估臺灣在2050年時65歲以上人口接近40%,未來高齡者越來越多的趨勢成為常態,也成為全球醫療支出持續高漲的原因之一。高齡者的生理功能退化、慢性病盛行率持續增加、失智症的議題與傷口照護問題,衍生出輔具市場、無障礙旅遊與傷口照護材料的開發需求,也是相當有潛力的市場。

基於此種趨勢,未來醫療器材產業發展有四大關鍵議題:

  1. 輔助裝置(Assistive Device),研發輔具讓高齡長者提升生活品質、甚至自立。
  2. 生物材料(Biomaterial):研發可應用於活體的合成材料,可取代組織或器官功能。
  3.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根據不同患者的生物與疾病特性,來做更精準的診斷與更有效的治療,以有效降低「非必要」的醫療支出。
  4. 預防醫療(Prevention Medicine),將健康數據、個人化數據和醫療數據納入健康風險管控系統,經由巨量資料處理、AI分析和專家判斷,來改善生活習慣、早期就診與治療。

全球醫療器材發展現況:治療比例減少,以及「以大併大」的趨勢

那麼,未來全球醫療器材產業會如何發展呢?目前,美國、德國與日本依序為全球前三大單一國家醫材市場,而根據BMI Research的研究指出,2020年全球醫療器材的市場將達到4253億美元,且受高齡化市場的影響,骨科與植入物產品、輔助器具成長快。張慈映亦預期,治療所佔比例會下降,更多資金花費在診斷、監測和預測的產品中。

此外,新興國家透過醫療改革政策,提升國內醫療分配不均與基礎建設不足的現象,帶動國內醫療器材快速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醫材市場的發展並非永遠均值與固定,除了經典的「雁行理論」,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均有不同的政策與社會文化影響,要注意自己的產品在不同地區的市場條件。

而未來,也將出現更多「以大併大」的策略,中大型公司間利用整併,來整合、刪減產品組合,加強通路商的鏈結,擴大市場佔有率。以醫材史上最大併購案為例,2015年Medtronic以將近500億美元併購當年排名第九的醫材廠商Covidien,利用產品的互補性整合產品、拓展通路,更利用此一機會將公司總部移往愛爾蘭減少稅務支出,讓Medtronic在2016年超越了Johnson & Johnson,攀上全球醫材的龍頭寶座。

綜觀近幾年的併購案,以診斷業務、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s,IVD)、牙骨科、心血管為大宗。講者預測,到2020年時,IVD仍有相當的成長幅度,而因青光眼、白內障年齡下降也讓眼科的潛力無窮,內視鏡、牙科與心血管領域亦不可忽視。

我國醫療器材發展現況與成長策略:推動「新興產品」,整合「利基產品」,擴展「優勢產品」

最後將視角拉回我國,近年醫材廠數不斷增加,已達1,083家,以歐美日廠商為主要客戶,具有研發佔營業額比重低、平均毛利率低、易受匯率影響的特性。

進一步分析進出口市場,臺灣醫材產值的成長反映著全球趨勢:在進口市場中,每年有4–6%的成長率,以美日兩國為主,進口品項以檢驗類產品、儀器相關耗材、高階導管與洗腎裝置等為大宗,且在維持健保、本國製造商品有限的情況下,短期變化不大;在出口市場中,每年維持6–7%的成長率,隱形眼鏡與糖尿病試紙分居前兩名,主要輸往美日兩國,近年更憑著新材料強化臨床應用與技術升級,搶進國際市場。

張慈映提醒到,出口國與出口品項均有益發集中的趨勢,須避免市場過度單一,並持續注意區域性經濟、政策、國際大廠決策的變化,適時調整公司與產品定位。例如全球糖尿病人口增加,補助卻逐漸減少,許多國際大廠開始刪減糖尿病業務,也讓不少規模較小的廠商浮上檯面,技術更佳的血糖計公司更能在此時大展版圖。

近一步,未來可以應用ICT、複合材料與精密機械等關鍵技術為核心,進行醫材產品與技術的創新,拓展國際市場,政府亦透過政策協助帶動產值躍升,希望讓年成長率由6%提高至9%。

同時因應全球健康照護產業轉變趨勢,對於不同產品類群有不同的發展策略。

在產值超過百億的「眼科矯正產品(如隱形眼鏡)」、「輔助器材(如失能人士用車)」、「體外診斷產品(如血糖試紙)」與「醫用耗材」四大優勢產品群,希望能分別開發出眼壓計、分子診斷、病患移位裝置、高階導管等新產品線,擴大出口實績。

而產值約20至50億的利基產品群,包含微創手術、醫學影像、骨科醫材、牙科醫材四大系統,則將輔導研發,發展新興醫材群,以補足利基醫材群的產品線缺口,並透過保險公司、醫療場域、藥廠與醫材廠商的跨領域合作,達成「製造業服務化」,提供國際廠商產品的整體性解決方案;亦在機構或醫院中推動智慧化系統輸出,追求「服務業國際化」的目標。實務上,目前主打建立國產醫材臨床示範中心,透過與南向國家醫學院合作培育醫師,建立臺灣品牌知名度與培養產品使用者。

最後,講者總結今日演講,提出了四點叮嚀。

  1. 以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產品的同時,須先訂出目標市場,做好「法規」規劃。
  2. 確立產品與服務優勢,可以是好的技術、或好的整體方案。
  3. 須了解當地政策,近一步分析與何者地方系統合作。
  4. 隨時掌握產品的回饋,分析困難與挖掘優勢,持續尋找更好的市場利基 。

撰稿:簡君豪
核稿:卓筱涵

--

--

H. Spectrum
H. Spectrum

H. Spectrum is a startup Incubator focusing on the healthcare sector. Our vision to boost th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Asia. http://www.ylhspect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