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Spectrum
H. Spectrum
Published in
3 min readOct 18, 2019

--

陳階曉醫師:手術機器人如何帶來腦部疾病的巨大進展

科幻電影裡最愛搶鋒頭的機器人,離我們不再遙遠了!近年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AI機器人走入手術室已經漸漸普遍,電影裡的場景不再只是電影情節,更是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腦部GPS 「不在你的大腦裡迷路」

在機器人手術時代以前,醫師在處理水腦症時需要先在顱骨上打一個洞,將腦脊髓液引流出來。但這樣會有很多難處,應該開深一點呢還是淺一點?該往偏向左邊還是右邊?透過機器人、影像辨識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可以協助醫師改善這些手術的困擾並且大幅縮短手術時間。

其中一個例子便是「鈦隼生物科技」所打造的Brain Navi腦部自動導航系統,鈦隼生物科技公司執行長陳階曉醫師在TRANS生醫新創論壇中提到,Brain Navi利用電腦斷層掃描、MRI等影像掃描,事先建構患者腦部的神經地圖,協助手術時的路徑規劃,經過高擬真的立體模擬模型,Brain Navi可以在開刀過程中,即時顯示「最佳路徑」供手術醫師參考。相比人類醫生執刀,Brain Navi的容錯率小於2公厘,除了改善手術精準度、使手術流程精準化外,更能減少併發症發生、改善醫病關係。

外科手術的發展史

在麻醉藥物發明以前,一場手術可能需要多達八位醫生來固定病人和進行治療。1846年美國牙醫師威廉・莫頓使用吸入性乙醚,開啟了麻醉醫學的新篇章,解決了病人的疼痛問題後,手術得以變得越來越精準與細緻;1901年德國醫生喬治・凱林首創腹腔鏡手術後,手術的精準度和細膩度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紀元。當然,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外科醫師的訓練也跟著日新月異,培養一位專業的外科醫生可能需要花費比以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正如陳醫師所說的:「一位外科醫師要花十五年才能成熟,五年學習開刀,五年學習什麼時候開最好,還要再五年的磨練,才知道何時不要開。」

手術機器人

隨著AI、VR的蓬勃發展,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機器人正逐步走入醫療場域中,並在各個領域做出貢獻。較成熟的例子包括在皮膚科協助醫生進行毛髮植入的動作;在影像醫學科協助影像的判讀;或當護士人手不足時,協助替補人力。

開刀房裡的手術機器人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針對軟組織,像是達文西機器人,或是可以處理義肢、婦科及心臟手術;另一種則是用於硬組織,針對脊椎(例如Mazor Robotics)、腦部(例如ROSA brain)來應用。至今已經有超過5,000種機器人可以協助手術的進行,且年成長率超過20%,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性可見一班。

精密而精準的機器人手術將不再只是科幻電影裡的想像,「進步」在我們身邊真實上演。

講者簡介

陳階曉擁有醫師與醫學工程博士的背景,他和Alan和Carson共同創辦了專注於移動健康解決方案的安盛生科,其排卵檢測系統以及一站式體外檢測系統於國內外獲獎無數。陳階曉還創辦了專注於腦部手術導航系統開發的鈦隼生物科技,其自動導航式腦部手術機器人整合了最先進的感測、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科技,協助醫師降低學習曲線並提升手術精準度。

撰文:葉鎔瑄
核稿:李岱霖

--

--

H. Spectrum
H. Spectrum

H. Spectrum is a startup Incubator focusing on the healthcare sector. Our vision to boost th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Asia. http://www.ylhspect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