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代告訴你!從熱血學生到富比世傑出創業青年的成長之路
H. Spectrum於2018年TRANS生醫新創論壇中有幸邀請Siddarth Satish、Melissa Yu、Pelu Tran,三位榮獲《富比世》雜誌健康醫療領域30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業家,分享他們峰迴路轉的創業心路歷程。在六十分鐘的分享會談中,他們究竟帶給現場聽眾哪些精彩的激盪?讓我們搭上時光機,回到9月8日的松山文創園區,一窺舞台現場的實況!
Siddarth Satish — 創造手術房中的AI新平台
Gauss Surgical是Siddarth Satish在求學階段創立的醫療科技公司。原先唸工程相關研究所的他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到醫院,並對手術台上沒有辦法得知血液流失量的情形深有感觸。這樣的狀況十分頻繁,使大量輸血資源被無意義地浪費,甚至影響病人術後的復原。Gauss Surgical提出Triton,它能利用AI的影像辨識技術,讓機器由紗布吸收血液的呈色狀況判斷病人的失血程度,而醫療人員可藉電腦直接控管並避免進一步的大量失血,且能避免紗布誤留人體的可怕意外。這項發明已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CE(歐洲合格認證)認證,並被美國50家以上醫療機構所採用。
在創業的過程中,Siddarth分享了自己學到三件重要的事:第一,創業的過程往往是耗時耗財的,Gauss Surgical光開闢市場、壯大規模就花了四年時間;第二,生醫領域的產品重視實質用途,需花費不少功夫來取得各種臨床與法規驗證,來證明這項新科技真實有效且安全無虞;第三,這項新科技必須融入現有的醫療環境,便於第一線人員操作,方能獲得更多數據來校準失血預測。
Melissa Yu —我的生醫旅程:從紐約大學到富比世30歲菁英榜
Melissa Yu在她大學四年的知心好友身上首次了解阿茲海默症的可畏,而她展開生醫創業之路的原點,則來自她十六歲時在老人安養院擔任了四年志工的深刻體驗,陪伴著阿茲海默症與肝癌患者一同經歷著缺乏品質與尊嚴的生活,促使她開始思考,要怎麼做才能讓人們健康老化而不受疾病之苦?她的父親鼓勵她追逐內心的想法,畢業於紐約大學經濟系與南加大心理所的她雖然非生醫本科系出身,仍選擇投入生醫產業,提供她商學與智慧財產權的專業。
Melissa先到工作步伐快速的香港,進入銀行體系累積實力,再藉著參與父親生技公司的計畫進而了解生醫團隊的運作,最後在香港開始創業。在一次前往中國的旅程中,她注意到中藥材文化與中國政府推動中西醫相融政策,讓她有良好的契機打入亞洲最大的市場。Melissa創立的公司Havital與臺灣大學合作,找到了能降低副作用的肝癌治療藥物,推動癌症醫療的進步。他們持續在臺灣、香港、美國等地合作研發,並在預防醫學的領域中著手,關注神經病變、記憶消褪、關節炎、生育、美容等議題。
現今生技公司的存活率僅有百分之一,然而這令人退縮的機率並沒有阻礙Melissa踏上創業之路。至今她已輔助研發兩項肝癌治療的植物新藥,且研發玻尿酸美容產品,持續追尋讓大眾能更健康老化的可能。
在演講的最後,Melissa說到,儘管現今社會充斥著憤怒與藩籬,仍鼓勵年輕人在發現待解決的問題時能嘗試改善,勇於接受挑戰,讓自己最想看到的改變發生。
Pelu Tran — 一線之隔:如何將醫院體系從買家化為合作夥伴
出身於史丹佛大學醫學系的Pelu Tran是三位講者中與生醫領域最相關的,然而比起直接投入傳統醫療體系,他選擇用創業的方式使美國整體醫療管理效率提升,讓更大比例的資源能被運用在患者身上。
身為連續創業家的Pelu,創業前先在內心釐清兩件事,首先他問自己,「目標群眾擁有的問題是什麼?」在實際進入醫院後,Pelu發現美國病歷電子化的過程並不順利,在雜亂無章的病歷系統阻礙下,有些資深醫生甚至受不了如此繁雜無效率的情況而提早退休,留下的熱血醫生也隨著耐心消磨而澆熄了從醫的熱忱,病歷電子化流程的改良迫在眉睫。從這個觀察,Pelu與同伴逐一聽取各層級、各地區的醫療環境與作業人員的需求,發現醫療體系的行政漏洞百出。以社區醫生為例,光是病人掛號,就要花上半年的作業流程,才能讓醫生接觸到病人。
接著,Pelu開始「擬定自己要做出的對策」。美國現存的醫療體系與其說是預算不夠、資訊不足,不如說是錢沒花在刀口上,大量的資源浪費在無效率的資源整合而非實質治療中,然而病患的相關資料統整卻依然差強人意。Pelu與他的夥伴針對這個痛點,使用更有效率且直覺的google眼鏡,在病患的資料輸入他們提供的系統後,使用眼鏡輔助醫生提取所需要的病人資料,還能取代傳統填寫表格,有效率地建立電子病歷。
Pelu與團隊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確認醫院的需求,並思考如何利用現有技術做結合。先後創立了Augmedix和Ferrum,或許除了擁有傑出的才幹,Pelu那份堅持不懈的追根究底與源源不絕的熱情,方是他創業成功的關鍵!
關於「青年創業家」 —從問答揭示成長路途上的困境與挑戰
在聽完三位生醫創業家自述創業的經歷與創業建言,後續的Q & A時間,主持人為我們提出三個值得學習的問題,讓我們能夠更深入明白生醫創業這條路的不易。
Q:從剛才的演講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他們傑出的成就與背景,然而比起令人稱羨的榮譽,我更好奇你們在成功的路途中曾面臨過甚麼印象深刻的挑戰?
Siddarth: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而在解決這些難題時,你不但要先說服自己,還需要說服你的夥伴與員工,儘管這真的很難。當要做的事越來越多,就必須有更多證明來說你的選擇和作法,負擔只會越來越大,同時也要很小心,不要迷失了自我。
Melissa:我最主要的困境是沒有生醫的研究背景,在研討中時常聽不懂問題。但也因此我成功地把缺點轉為優勢,以科學化的陳述、搭配淺白的方法與非專業領域的大眾溝通。
Pelu: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研發所需的知識量非常龐大,研究牽涉的領域甚至高達上百個,不可能立即成為所有領域的專家。最終我學會了解目標領域適度的量,並利用所學來說服該領域的專家成為公司的顧問或客戶,把握好擁有的每個機會。
Q:各位都是年輕有成的社會佼佼者,但在現今社會的眼中有時「年輕」會遭人質疑專業,想請問三位未進入三十歲的講者,是如何說服資深的投資者或創投夥伴的呢?
Pelu:有時大家以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技術、專業、人際,但我個人覺得能找到足夠重大的問題來燃起大家的熱情才是最必要的。因為如果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除了公司的獲利,我們還能對社會製造有利的影響,這種能使大眾受益的問題,能夠燃起所有人的熱忱!
Melissa:此外,我認為年輕人非常重要的是要努力工作。正因為我們還年輕,所以過程中無可避免地會時時犯錯,可即使如此,只要你能秉持謙遜上進的勤奮態度,大家都會願意幫助你。
Siddarth:我認為要堅持你提出的需求,並用實證來證明問題的嚴重性,這樣才能喚醒大家重視你的問題。實證非常重要,不單單是對客戶,你的夥伴也是要得到證明才會有跟你合作的想法以及行動的動力。要找到科學應證獲得大家的信任,與確實的迎戰需求,才能把握機會。
Q:是否能分享個策略性的方式來獲得資深者的信任?
Pelu:我的訣竅是:開會前十五分鐘認真聽對方說話與學習,並在之後提出其中關鍵待解決的問題。有時在問題尖銳到一定程度,別人會對你刮目相看,並想與你合作。所以要找出十足關鍵的問題。
Siddarth:還是要說當你是在科技服務時,最大策略是對你的目標抱著強烈熱情。有時即使你能提出吸引人的問題,別人也不見得要和你合作,然而熱情是讓人才願意相信你的超重要特質!另外,保持好奇心也非常重要,當剛開始做新嘗試時恐怕會不知該怎麼做,保有好奇心觀察人們想法的同時,你必會有所收穫。
Melissa:就策略角度,我會先幫自己找專業的老師、顧問,事先做好功課,並請他們給我意見。
從三位講者的回答反應,能發現作為一名青年創業家,需要擁有一雙犀利且聰慧的眼睛,來尋找現有世界的缺憾,並懷一腔熱血和才華來進行能改進問題的行動。在創業期間,要說服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這是重大且必續關注的議題!」,並用科學數據來實證解決方法有效且可行。一步步實踐自己目標時,同時要耐心地投入時間和精力,穩穩鞏固公司的市場規模,獲得有共識的合作夥伴與廠商。即使可能會發現很多不懂的地方,即使可能會遭遇預想之外更大的挫折,即使可能會受到他人質疑的目光,仍不應輕言放棄,用謙遜且好學的態度正視眼前的困境,用自信的準備與專業來一一破除阻礙你的蜘蛛網。
把時間快轉到未來的某一天,當你終於事業有成、獨當一面時,別忘了這三位富比世創業青年的無私,換你來和青澀的夢想家們分享你這一路的光景 — — 回到TRANS,與我們談談生醫創投!
延伸閱讀:
《富比士》亞洲青年創業家游文霖來自台灣,14歲立志照顧失智老人 (遠見雜誌)
美新創推出Triton AI平台 可即時監測手術輸血狀況 (DIGITIMES)
撰文:連恩
核稿:楊承賢、卓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