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聊天紀錄

Hsinyuan Hsueh
Les yeux de Hsin Yuan
Jun 27, 2021

|動機

因為之前看過莎莉.魯尼其他作品:《正常人》,當看到這件作品時就想說也要來看一下。時間順序上作者是先創作《聊天紀錄》,再來才是《正常人》,但台灣翻譯上兩者是顛倒的。我也就因此先看了《正常人》。

|摘要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整本書充滿著對話、聊天,由對話開啟也由對話帶出尚未結束的書中世界。

法蘭希絲和女同志前伴侶玻碧因緣際會認識了有錢夫婦,梅麗莎與尼克。四個人透過對話展開關係上的變化。法蘭希絲與尼克越走越近、玻碧欽慕梅麗莎、玻碧與尼克的互動到尼克妻子梅麗莎與法蘭希絲的內心角力。內文帶著讀者看見溝通的多樣性、溝通(或對話)所延伸出的權力關係與個人互動,也提出對人際關係的重新定義與思考空間。

|個人閱讀感想

與《正常人》相比,我更喜歡《聊天紀錄》,談的是「何謂朋友?」「何謂聊天?」,進而延伸到在關係中,個人對自己、對方的觀點?對這段關係的理解?

書中提問

最後我覺得作者也是對非黑即白的定義提出質疑,我們認定的恆久不變,或許正跟著對話時時改變著;我們抓住的這個當下,也因為聊天而成為從掌心流逝的時光。

那我們在關係中追求和展演的是什麼呢?

是不是每個結束的當下其實又是新的開始?

是不是我們更應該有著彈性去看待人際關係?

在人際關係中有對錯嗎,那行為根據的又該是什麼呢?

這些疑問帶出了我讀完《聊天紀錄》的感受和情緒,是一本讓人意猶未盡的小說。

何謂朋友?

回到內容中。當我們聊到朋友,這個界限跟分別在哪裡?法蘭希絲和玻碧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朋友(套句書中的話:我們睡在一起,我想這只是在測試友誼最親密的界線究竟在哪裡?)、這兩位女孩與有錢夫婦、法蘭希斯與同事、法蘭希斯與交友軟體上的人、她們與出借豪宅的人,又是何種朋友。大家總會說「我們都是朋友」,但這本書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呈現出人際關係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讓讀者看見多種關係,進而去思考這個議題。

談話中的主體和載體

裡面的人際關係都依附著談話、聊天,時時在變化著,但此不限於面對面,而廣納了書信、通訊軟體、電子郵件、書籍、文學、個人思考,人物透過文字來理解、解構自己和世界,再將自己重組,進而再次進入社會網絡中。在法蘭希絲與玻碧的關係中,前者一直認為比不上玻碧,不如她美麗、有魅力、吸引人,卻沒有看見自己擁有創作的能力,是一個握有文字權力的人,兩個人透過自我認定、投射以及彼此交談去建構出第三種相愛的可能性。

人際關係中的權力流動

有人際關係就無法忽視其中的權力地位,裡面的權力關係非常迷人,法蘭希絲與玻碧,梅麗莎與尼克這四個人都展現了不一樣的權力互動。先以法蘭希絲與玻碧為例:法蘭希絲愛上的玻碧或許是腦海中渴望成為的自己,在這樣的投射下,我們會以為玻碧擁有較多權力,或站在關係高位,然而有兩點呈現出不同可能性,一個是法蘭希絲握有筆桿,作為一個詩人、作家,她有權利用文字去理解、解構、重新呈現她眼中的彼此,這是玻碧做不到的;第二個是玻碧需要法蘭希絲,在分手後又多次原諒法蘭希絲的玻碧深知自己是個普通人,但知道法蘭希絲眼中的自己永遠都是特別的,故她需要法蘭希絲來讓她成為特別的存在,畢竟誰不喜歡自己被視為特別的呢?人或多或少都需要不同於平凡的要素來點綴自己的人生。

再以法蘭希絲與尼克的婚外情為例,兩人都在他們認為極為耀眼的伴侶身邊(玻碧與梅麗莎),而彼此吸引是不是一種分別在耀眼存在下的陰影處,同病相憐的疼惜呢!而梅麗莎與法蘭希絲的關係,隨著前者知道這段婚外情存在後急轉直下,梅麗莎的反擊,真的是因為法蘭希絲有能力搶走自己原本的生活,而做出的反抗?還是對自認已經年老的37歲還遇上這種事,伴隨而來的無能和不幸感到恐懼呢?我想兩種原因可能都有,有想要搶回自己原先生活的姿態,也有對自己的懷疑和審視。

|整體感受|

寫到這裡,越覺得這本書的有趣和耐人尋味。《正常人》也是探討著關係、權力,不同在於展現出對「正常」的提問?兩本書皆呈現出當代很有可能開展的關係、對話和議題討論,看似沒有結構、情節,但卻充滿了各式日常的細節,透過這一角,我們得以窺探人際與個人的權力角力,並更有意識地去辨別自己在關係中的感受與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