崁仔頂裡的音樂與微醺,去人參民謠小屋找基隆的未來想像
這是要聽到有人唱歌,才會想要多喝兩杯的酒吧。
不論你是否曾經走進孝一路三十四巷的巷子裡,吃一盤義大利麵可能要稍等片刻的第34夜,或是推門入內上二樓到人參民謠小屋一探究竟。
「回基隆吧」的起心動念,是從人參民謠小屋開始的。
初到的那一晚記憶已經有點模糊,在基隆與剛認識不久新朋友他姓趙,相約到小屋喝一杯。但不知怎的,大概是因為被初次記憶的魅力所著迷:滿屋黃光、溫潤木頭、天臺星頂、宮廟剪黏、牆上龍紋,搭配音樂與一晚的哼唱後,心鬆鬆的離開,後來就變成了週五的常客。
對,沒錯,就在這裡。
有人聽著滿屋的音樂,耐不住手癢登台大展風采;
有人喝了一口自由古巴,互吐工作的苦悶;
有人啜著一口琴湯尼,哭著說世間關係的困難;
有人吃著深夜小攤的外帶,跟在場的所有人分享食物,也分享著跟小攤闆娘如何建立好交情的秘訣。
這跟我過去的印象不同,以為會有打架滋事、以為總是瞞天謾罵、以為會是紙醉金迷,但事實卻是在這裡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憂愁、結交了各懷絕技的奇耙。
「或許這樣的療癒與交流,能夠變成一場給基隆人專屬的體驗?」
「一週五天,上班時間的冬天更是需要面對天還沒亮,就須出門沒法見家人,回家時貓跟狗都沉沉睡去,朋友們也是告種疲累早早休息,捨不得吵醒他們。那還能找誰聊天呢?好像很久沒聚會交新朋友了?」
「能不能在這交上新朋友?能不能讓酒,開啟彼此交流?能不能讓酒,洗去過去在基隆哀傷的故事?能不能讓酒,想起過去在基隆美好的經驗?」
所以我們為回基隆吧創作了四款調酒,取了四個名字:龍鳳呈祥、港邊看月亮、蕃字洞和明德山莊.螢火蟲。
我們期許這四杯酒能觸發更多聯想,聯想到基隆的傳統信仰、交通建設、殖民歷史與環境生態,甚至觸發更多的動機和關心,去了解腳踩著的這塊土地。
小屋的出杯,用上更多天然的水果創作,成塊或成泥,而不是只有酒精的混合。為的是讓客人能夠感受水果揉合酒的風味、刺激新的味蕾經驗。
但其實一開始聽到名字時,還沒有特別感覺。收到說好的那幾杯創作照片時,從器皿、照片到用料,只要曾經去過這些地方、留意過那些細節,看到就能馬上聯想,是有連結與觸動的感覺。
「明德山莊.螢火蟲」杯裡的芒果塊,說著團隊曾經一起到了七堵明德山莊舉辦音樂會,才知道原來基隆還有幾處如此自然的貴寶地,從老宿舍群裡一明一滅的螢火蟲而得到的創作靈感。
「龍鳳呈祥」把火龍果與鳳梨攪拌成果泥,說著小屋屋頂上,能近距離看到基隆慶安宮媽祖廟上的龍鳳剪黏,遙想一下屋前小巷,是舊稱「北台第一街」的榮景,是媽祖在這守護的證據。
而蕃字洞用的骷髏杯、西瓜汁,則是象徵初登島上外國人的字跡與血漬⋯⋯。
這些創作雖然都跟基隆有關係,但其實創辦人小北跟酒保老闆阿生其實都不是基隆人。頻藉著外地人的身份,但因為在基隆擁有不同經歷,分別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喜歡這裡、留在這裡。
可能就是因為從他們跟客人的話語中,總能夠聽到對於基隆細膩的觀察、字裡行間描繪的基隆有不同的美感與詩意,所以來到這邊的不分你我、基隆人還是非基隆人,大家很容易談起對基隆的關心、更甚是對她的期許與未來想像。
然後,一起捲起袖子、一起行動。
看到他們熱切的投入,讓身為在地人的我們,不禁有更多反思。
「我們的基隆能帶給人什麼不一樣的形象呢?我們能夠如何讓基隆這地方更讓人喜歡?我們能夠如何讓人來過基隆一次後再來下一次呢?」
.人參民謠小屋 Ginsengcafe(臉書粉絲頁:人參民謠小屋Ginsengcafe)
.基隆市仁愛區孝一路 三十四巷2號2樓
.19:00–00:00(禮拜日、一公休)
第34夜|在崁仔頂裡陪著基隆過夜,神秘與溫暖滿溢的義大利麵店
文章傳送門:http://bit.ly/2yUZc84
重新發掘這座城市美好的第一步,揭開 2017「回基隆吧」的晚餐幕後
文章傳送門:http://bit.ly/2SOF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