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超級容易分心嗎?不用早起也能找回失去的專注力】
我原本真的是個超級容易分心,又會被手機跳出的訊息嚴重干擾的人。時間一分一秒浪費,通常回過神後就要痛苦地補上進度XD。這是你的日常嗎?怎麼辦?這一篇有三個方法。
不少書籍建議「早起」可以提振精神、開啟高輸出的一天。
但對於「我就是起不來啊」的人而言實在很困難。十一月我讀了一本《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My morning routine)》,我發現並歸納了3個步驟,即使不是晨型人、不喜歡早起、想睡到日上三竿,都能找回整日的專注力,試試看吧!
一、覺察 Awareness
為了導讀這本書,我特別去查了My morning routine的官網,發現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早在2012年開始採訪、調查每一個受訪者的早晨習慣及睡前習慣,截至2018年總共有343位受訪者。其中64位成功人士(企業CEO、作家、藝術人等)被收錄在這本書當中,並依照不同習慣的分類,例如晨型人、夜貓子、提升專注、冥想、提高睡眠品質、空中飛人等,切成不同章節。
你曾想過自己一天是怎麼過完的嗎?
試試回想看看。真的會有神奇的發現!
因為書中文字為問卷或訪談,所以這本書非常好讀,很快能融入對方的日常情境。同時也讓我回想我的作息。平時7:30起床,除了盥洗就是立刻打開手機讀LINE、Email、臉書、IG,把全部未讀消除之後換衣服,大概8:15左右出門。
通勤的時候各種訊息在腦子裡奔騰,有些工作的LINE群組也看到主管催促的訊息;或是看到email就不斷思考還沒寫完的企劃內容。於是所有最近買的書、Medium上暫存的好文章好像永遠無法有時間看完,這大概是我最煩惱也最介意的事。
我決定做點改變。
二、行動 Make a stride
我嘗試改成6:30起床
而且關掉手機鬧鐘之後就放著。直接走去刷牙洗臉,然後到廚房煮水、餵貓、喝一杯溫熱開水。七點開始閱讀跟工作相關或無關的書,大約30分鐘,接著才去換衣服、準備出門。
直到我到咖啡店坐下、掀開筆電、喝第一口咖啡開始,我才會把手機的飛航模式解開。可想而知,LINE、Messager、Email等排山倒海而來,不過,我感覺讀這些訊息的時候並不如以前沈甸甸或亂糟糟,甚至還有點覺得開心,因為我在被這些訊息淹沒之前,我把想做的事情做・完・了,工作前的思緒變得比以前輕鬆不少。
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哪裡可以安排這些小改變,以及這些改變是為了什麼?
少了覺察的步驟,你可能會不知道為何要改而沒有動力繼續堅持。
除了單純的提早起床的時間,我發現手機干擾我的程度最大,所以我希望可以用飛航模式解決,並期待能挪出一段時間「做想做的事」,試著把自己擺在工作的最前面,而不是永遠被工作或阿哩不答的事情推著前進,當生活被事情推著走,你會變得沒有選擇。
而我採取的行動,就是讓我拿回這個選擇權。
對了,除了閱讀之外,這本書中也有各種建議能幫助你在早上完成「想做」的事,達到淨化身心的感覺,包括冥想、瑜珈、核心運動、清晨出去走走(這滿美的,空氣也好),你喜歡哪個呢?
三、接受 Acceptance
這本書裡面的確沒有很多乾貨、驚濤駭浪的早起撇步。
取而代之的是平實近人、產生共鳴的多樣生活方式,既簡約又幽默的內容,讓人會心一笑「原來也有人過這樣的生活呀!」其中,也有「完全不照習慣來」的人生。
一會晨起運動,下次則睡到自然醒,若飛到另一個時區就執行完全顛覆的模式來喚起整日的專注力。原因就是書中也強調的一件事:「接受做不到」也很重要。別忘了,「習慣」是達成目標的方法之一,而不是目標本身。
就像我執行第二週改變的時候,因為要去台中出差,睡在不同的床上我根本無法輕易入睡,更遑論早起;想讀的書也不在身邊;會議的關係更不可能讓我9點才收發訊息。我應對的方式是
「沒關係。」
在瞬息萬變的社群世代,各種碎片化資訊滲透進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習慣,很難有十足信心保持專注、每天高效工作。但是發現自己「就是要睡到日上三竿、太陽曬屁股才起床」的大有人在,why bothered?
這也是為什麼書名叫做「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因為即使是下午起床的人,對他而言的第一小時跟6:30起床是一樣的,接受它吧!或許這就是你專注力最高的時間。
後記、來自台灣160位社群人的回饋
大概讀1/3本的時候我就很好奇,這64位只有少數人工作是社群經理或是常常要掛在網路上的工作者,於是我就想
「社群經理,有可能開飛航模式都不回嗎?」、「社群經理們的morning routine是什麼樣子呢?」
所以我就做了一份問卷,蒐集了不少有趣的結果,想看數據的人可以來這裡瞧瞧。
最後,感謝 林育聖(文案人聊文案事社團)、CMX Taiwan(給社群經理的社群)讓我在導讀前做了簡單的調查,參與的社群人共有160位。
(如果你來不及填寫,也還想填看看,我另開一個新版繼續調查:https://www.surveycake.com/s/vPxvN)
導讀書名: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