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時便當04:產品要能走得長遠,需具備系統迭代能力

Kathryn Wang
iCHEF
Published in
Aug 24, 2022

當我們使用一個產品或服務,你能體會到的順暢、愉悅、驚喜等感受,都是「系統能力」長期積累的結果。例如 Spotify 讓你不用下載就可以即時聆聽音樂,就是採用了支撐大量資料串流的後端系統,並且從租用資料中心空間轉移到雲端平台上,提升效能和效率。

若你在 Spotify 點擊一首歌,你會確定點擊當下就有音樂進入你耳裡,這就是梁寧所說的「確定性」。服務提供了確定性就會讓使用者產生依賴,增加信任感和黏著度,此時再來談「效率」才能有效提升服務價值。

彼得・杜拉克:「最沒意義的事,就是努力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做根本不該做的事」

本文對應《梁寧・產品思維 30 講》範圍▪️ 13 怎樣用系統能力給人提供確定性
▪️ 14 系統效率:小米的效率革命
▪️ 15 系統世界觀:微信、米聊、陌陌
▪️ 16 系統迭代:微信紅包的意外與刻意
▪️ 17 系統生死線:獵豹和它的關鍵任務

確定性與效率是服務的本質

過去我一直秉持著「即使是 toB 產品也要追求美感」的信念,直到我走進一間獨立書店,因緣際會下和老闆聊起書店用的 POS 系統。老闆對他目前使用的 POS 讚不絕口,興奮地說功能非常強大,好想推薦給其他書店老闆。

好奇之下看了系統介面,在設計師眼中看來一點都不吸引人,但它完全抓住老闆的心,靠的就是系統能力與確定性。它連結了龐大的書籍資料庫,掃碼就能讀取 ISBN 碼,老闆可以根據銷售報表了解讀者喜好、調整選書方向。

梁寧以隨處可見的 ATM 為例,機器長什麼樣子只是很表層的因素,重點是能不能讓前來領錢的民眾每次都領得到錢?這又會牽涉到 ATM 選點位置要符合當地人流需求、需要有足夠的電力維持運作、取不到錢時還要有客服為你處理。

以用戶體驗五要素的架構來分析 ATM 服務

於是 iCHEF 的設計師們回頭思考,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哪些確定性▼

  • 產品:穩定的程式運作避免影響營運,且持續改善產品、推出新功能
  • 客服:協助排解問題,設備出錯時出借備機,盡可能讓營運流程不中斷
  • 社群:教導老闆們開店相關知識,彙整 餐飲白皮書📖 讓老闆了解趨勢

而有了確定性後,就能進一步提升系統能力的效率▼

  • 產品:從接單 整合外送平台 到結帳 多種支付方式,減少店家單位時間成本
  • 客服:根據問題難易度分派不同崗位的客服,儘速處理店家問題
  • 研發團隊:不斷迭代工作流程,提升部門內與跨部門的協作效率

我們認為確定性是由多個工作角色的「點」串連起來的流程「線」,構成能轉化爲具體價值的「面」,支撐出完整有效率的服務「體系」。

產品第一個版本要直指人心

一個提供了高度確定性的產品,一定是經過好幾次版本迭代,而梁寧說:「判斷一個產品經理是否厲害,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判斷他設計的產品第一個版本有多簡單、直接、切中要點,能不能直指人心。」

第一個版本雖然簡單,但必須完整可用、能傳遞產品核心價值 (source)

最初的 Spotify 僅有電腦版、限定於瑞典使用,介面簡單卻具備核心的音樂串流功能,不到一年就累積 320 萬個用戶。爾後才有我們現今看到的 App 版、演算法推薦的「每週新發現」、在社群上洗版的「年度回顧」。

前 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 也在她的著作《當上主管後,難道只能默默崩潰?》提到 Facebook 在 2005 年推出上傳照片功能。跟當時最強的競爭對手 Flickr 相比,Facebook 的照片解析度低也無法全螢幕檢視,不過它推出了直指人心的「標註」(tagging) 功能,在幾年內就超越 Flickr。

iCHEF 的雲端餐廳也一樣,從最初只有外帶訂餐,到現在涵蓋支援店家自行外送和內用掃碼情境,原本單純的點餐取餐也有了優惠折扣和點數折抵可以使用。每次迭代都減少線上銜接至線下用餐時的摩擦,為後續更細緻的體驗整合鋪路。

梁寧:「從一個最好的內核開始,一個一個動作地持續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選擇,就會成就你的產品以及你的人生」

用第二曲線避免觸及死亡線

然而產品迭代方向為何、何時該迭代,得由具有領導力的角色來規劃。梁寧曾經問阿里巴巴副總,他們是如何定義「領導力」?副總回答:「阿里巴巴對領導力的定義就是帶領大家穿越生死的能力」。那麼如何在職場辨識此時正是「生死時刻」?iCHEF 設計師展開一番討論。

有人說他過去就職的公司因為資金短缺,全員被要求接受半薪;有人說主管公布要裁員,要大家寫下最應該走的人,最高票者要離開。很難為生死時刻下一個明確的定義,結論是有經歷過就會知道。

不過我們認為以合理的情況來說,領導者應該在大家觸及死亡線之前創造「第二曲線」。第二曲線的概念由英國管理大師 Charles Handy 提出,他說萬事萬物都會在經過巔峰後走向衰退,適時創造另一條曲線才能再迎來下個巔峰。

還未衰退時就要創造第二曲線 (source)

第二曲線不僅適用於企業或產品,也能應用於個人職涯。你的職涯第二曲線可以是轉變職務或產業、發展斜槓技能或個人品牌,而要採取哪個策略,就取決於你對自身及現況的了解。

最後以設計師 Jamie 的體悟做為結語:「現在你所在的位置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小步快跑的過程中,用什麼樣的方式迭代持續前進,優化自己的人生。」

夥伴們的誠心推薦 🔖

💼 如果你對 iCHEF 設計團隊有興趣,我們正在招募優秀的設計師,歡迎 點我查看職缺

對於本文有任何建議、回饋、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也可以透過我的 Instagram 聯繫我 🙌🏻

--

--

Kathryn Wang
iCHEF
Writer for

先好好過生活,才能好好做設計🌞 ig: @read_and_re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