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 iCHEF 的公司文化,以及做產品設計時的那些事

Tony Chen
iCHEF

--

在前一篇「iCHEF 設計團隊如何推動近萬間餐廳的營運升級」中,我們分享了設計團隊在 iCHEF 中主要面對的設計情境與設計流程。相信看完了前一篇,你對於 iCHEF 產品團隊如何打造產品應該會感到有興趣。我們想繼續跟你分享公司有著怎樣的文化,以及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有哪些挑戰與樂趣!

希望你看完本文之後,會對 iCHEF 產品團隊內部如何運作有著更多了解。

文章架構一、iCHEF 的公司文化
二、產品研發團隊配置與運作方式
三、設計產品的挑戰與樂趣

一、iCHEF 的公司文化

公司的座右銘「Go Beyond. 不止於此」

還記得當初在準備 iCHEF 產品設計師面試前,除了從官網的內容去了解 iCHEF 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外,我也想特別去找尋有關於公司內工作的狀況跟團隊文化的資訊,因為我認為,良好的文化是公司能夠持續打造優秀產品的關鍵。當設計師、PM、工程師都能因為這個文化而獲得成長時,就會在產品的開發上產生綜效,達成一個正向循環。

恰好在 iCHEF 的 Facebook 粉絲頁中,我看到一篇貼文,裡面特別寫到 iCHEF 團隊所看重的文化:成長思維。iCHEF 希望能夠協助每一位同仁在自己想要發展的目標上投入,範圍不一定跟工作內容 100% 相關,只要你認為這個學習過程能夠提升個人的能力,都是被鼓勵的。因此公司在機制上提供教育學習經費、季度分享會、讀書會、客戶訪查經費等福利,讓大家可以在 iCHEF 彼此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iCHEF 也同樣看重「公開透明」與「尊重專業」,我們相信資訊的擴散有助於大家在產品開發的過程當中更有掌握度以及參與感,這個文化從 CEO 一直到每一位夥伴都親身實踐,舉個例子:iCHEF 每週三中午都有一個全員參加的 Pizza Meeting,在這個會議當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在其他公司會被認為是敏感的資訊,例如客戶數量、營業數據、銷售利潤等,盡可能讓每位夥伴知道自己的貢獻產出了哪些價值、公司怎麼看待這些數據、預計接下來會怎麼做等等。

若在工作當中有任何對公司的疑問,都可以隨時拉個與 CEO 1 on 1 的會議,最近甚至加開了 Ask Me Anything (AMA) 會議,讓大家問到飽,公司非常鼓勵有問題就提出來討論的態度,願意傾聽每個人的想法,並在做的不好的地方持續改善。

在 iCHEF 中,你可以無所不聊

二、產品團隊配置與運作方式

iCHEF 主要的產品開發成員包含 iOS、前端、後端、QE、產品經理與設計師,在整個研發部下又切分為數個產品團隊(OMO 團隊 註一、CRM 團隊、POS 團隊、平台整合團隊等),每個團隊都會包含上述的各個角色的夥伴,且各自設定團隊的 OKR 。每一年,團隊成員都可以針對下一個年度想加入的產品團隊進行志願排序,有可能今年做了一年的 OMO 相關產品設計,明年想換個路線,嘗試解決 POS 上的相關議題,就可以在這個時候思考看看。

雖然 iCHEF 設計師平常都待在不同的產品團隊中執行設計任務,為了讓設計師們保持產品知識與設計規範上的同步,我們很常需要做 Sync-up 來確保每一位設計師都能夠了解彼此的專案進行狀態。除了每天的站立會議外,設計的過程中也會透過同儕的 Design Review 與每週的設計週會來分享各自執行的專案內容與討論設計決策。

註一:OMO, 全名為 Online Merge Offline, 概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透過線上與線下的資料整合,達成客製化的精準行銷,以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形成消費循環,被視為O2O的進階版。

三、設計產品的挑戰與樂趣

看到這裡,你應該對於 iCHEF 有一些理解了,這邊我們想分享一些在設計產品過程當中會遇到的挑戰,以及可以享受到的樂趣。先從挑戰開始吧,我將它分成三個面向:用戶面向、系統面向、溝通面向

👨‍🍳 用戶面向

iCHEF 是一間 B2B 產品公司,透過我們的產品來為餐廳經營者創造價值,想像一下,餐飲業是一種場景非常多元且流程複雜的產業,可以簡單從最上層拆分為內用、外帶、外送三種服務方式,每一種服務方式下又可以再切分成更多子場景(如:先結帳/後結帳、即時用餐/預約、客人想分開結帳、想換桌/併桌等),因此在設計系統上就需要考量到使用者在各種場景下的操作流程,由於我們不是實際的產品使用者,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實際走進店內,跟第一線的使用者對話,理解店家真正在意的問題核心後,才能轉化出實際符合需求的產品。

🖥 系統面向

B2B 產品很重要的一個需求是它需要維持很高的穩定性,假設今天我們在社群平台上瀏覽內容,如果遇到一些系統的狀況,頂多就是暫時不用這個平台,使用者並不會感到很難受,但今天如果店家在營業的時候遇到系統暫時無法使用的狀況,那可就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想想看櫃檯前那一排長長的排隊人龍,正等著要點餐與結帳,卻無法處理時,那種壓力有多大。

因此,我們需要確保在新功能不斷推出的同時,所有現有的功能也都能維持正常的運作,並且需要考量各種極端的情況(需要打 API 拉資料時發現沒有網路、顧客點餐之後店家在後台把相關訂單設定刪掉、串接的第三方平台突然暫停服務等),連 UI 上的微調也都要小心謹慎,因為店家如果發現平常習慣的操作模式突然不一樣了,很容易就會進線詢問,導致客服成本上升。

總的來說,由於 iCHEF 的系統牽涉的範圍很廣,包含 POS、後台、消費者端以及串接的第三方,彼此都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做很多規格盤點的工作,以確保所有需要設計的範圍都有考量到。如果某個情況下暫時需要做特規處理,還需要思考這在實作上是否可接受?會不會這個方案現看似省了一些開發時間,但未來處理技術債時會花更多成本?未來遇到類似設計時要遵循哪一個版本?產品團隊需要在每個專案中進行取捨。

💬 溝通面向

除了使用者的需求掌握以及考量系統完整性之外,另一個挑戰是內部 Stakeholders 的溝通,這部分就很需要跨團隊的溝通能力了,通常在設計最終定案前,產品經理會與設計師一起跟其他部門的 Stakeholders 如行銷團隊、客服團隊、業務團隊等進行溝通,收集相關回饋。

舉例而言,行銷會想要知道產品有哪些獨特的賣點,客服則會特別留意有哪些例外狀況可能會造成客訴需要特別小心處理。過程當中也會溝通產品設計的脈絡、主要處理的情境、能提供的顧客價值、預計達到的目標,設計師與 PM 會在每一個角色的期待中找出最大的交集,收斂成最終進入開發的規格。

產品設計的過程就像登山,充滿許多挑戰 (Photo by Hayato Shin)

除了設計產品過程當中會遇到的各種挑戰,在這裡也可以獲得許多樂趣,訪談了公司內的設計師後,我收集到以下幾個回饋:

👩‍🍳 實際接觸使用者

同上面挑戰中所述,我們很倚賴收集用戶的第一手資訊,因此公司也很鼓勵所有夥伴有空就去客戶的店家用餐,觀察店家的營業流程,有空時還能做個小訪談,然後就會發現,啊!原來店家還會這樣使用我們的產品,是我們當初設計時從來沒有想過的(腦洞大開)。能夠親耳聽到使用者對於使用產品的回饋(不論是讚美還是許願),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設計養分。

📈 團隊一起成長學習

iCHEF 有一群喜歡思考深層問題的夥伴,大家都有各種自學的管道與喜好,目前大家最歡樂的時間,是每週五都有設計小會可以一起燒腦(本季內容為 《梁寧-產品思維 30 講》),我們交流各種自己最近在學習的事物,丟出一堆書單跟展覽清單;在餐廳用餐看到競品時也會馬上試用、截圖加分享到頻道,能跟這麼有學習動力的團隊一起共事,我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

🎨 多面向產品設計一網打盡

前面提到 iCHEF 內有幾條不同的產品線,每位設計師在不同產品團隊會碰到的設計內容差異也不小,例如第三方平台整合團隊就會碰到各種支付、外送、行銷平台服務的串接;CRM 團隊就需要研究各種會員相關機制;線上點餐團隊就得思考如何延伸線上點餐覆蓋的情境。每次的團隊轉換都像是做一個新產品,可以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

經歷千辛萬苦將產品推上線後,最開心也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聽到老闆們大力分享 iCHEF 幫助他們省了多少心力、感謝團隊又解決了哪些營運流程上的痛點了,這種幫助店家更好的使命感會激勵我們繼續往前走,繼續探索出更好的產品。

雲端餐廳在三級疫情期間協助艋舺夜市上百間攤位線上接單

最後,還是照慣例要來徵才一下啦!歡迎喜歡產品設計的你,一起來協助店家經營一家更好的餐廳!

1️⃣ 資深產品設計師 Senior Product Designer
💼 104 / Yourator
💰 月薪 $80,000-$95,000
2️⃣ 產品設計師 Product Designer
💼 104 / Yourator
💰 月薪 $55,000-$80,000
3️⃣ 產品設計師 Product Designer (UI Special)
💼 104 / Yourator
💰 月薪 $55,000-$8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