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集資力 #01】掌握集資火紅的關鍵,創造成功案例!

阿背
icookmarket
Published in
Nov 12, 2020

--

近年來,台灣掀起一股「群眾集資」熱潮。許多電商、品牌開始關注集資,將集資視為一種新興的行銷方式。然而,究竟群眾集資為何會在幾年快速成長?對品牌、贊助者而言,他們究竟如何理解群眾集資?群眾集資真的這麼好做嗎?

越來越多人開始做群眾集資,而真正能有好成績的,僅是關鍵少數。

我們將分享自己一直以來對電商、群募產業的觀察,歸納幾項群眾集資的關鍵,分享給讀者。掌握這些關鍵,你在做群募時不僅會更有方向,也將有更高的機率成為百萬募資專案,締造業績與品牌聲量。

首先,群募從何而來,在台灣又如何發展?

群眾集資的概念源自於 Kickstarter,該公司成立於 2009 年的美國紐約。Kickstarter 的創立初衷是提供一個讓人們發表創意的平台,邀請群眾一起實現計劃。

許多設計師也許有好的idea,但是缺乏資金讓商品實現。群眾集資讓設計師把點子放到網路上,吸引同樣對點子有興趣的人們出錢贊助。設計師收到錢,就可以開始生產商品,而第一時間贊助的人也能最先拿到生產好的商品。形成一個「你有好點子,我們支持你實現點子」的生態。

Pebble E-Paper Watch:Kickstarter 在 2012 年的指摽性專案(photo from. Kickstarter

在 Apple Watch(2015)問世以前,《Pebble Technology》在 2012 年上架了一款智慧型手錶,該年度創下近 7 萬人贊助,獲得 1,000 多萬美金的募資金額。亮眼的成績讓世界開始關注群眾集資,台灣的募資也在 2012 年相繼展開。

2012 年,台灣的群募平台「嘖嘖、FlyingV」先後創立,隨著 2014 年首家募資顧問公司「貝殼放大」的成立,台灣正式進入群眾集資的成長期,各式各樣的專案如雨後春筍般推出。最具指標的是 2014 年《太陽花學運紀錄攝影集》與同年八月的《Stair-Rover™−八輪滑板》,這兩個專案讓嘖嘖躍上各大媒體,群眾集資也漸漸在台灣發展起來。

八輪滑板:2014 年受到媒體踴躍報導,至今仍是嘖嘖前幾名的募資專案(photo from. zeczec

對 ”贊助者” 而言,為什麼募資這麼吸引人?

群眾集資秉持著「邀請群眾一起實現夢想」的初衷,每個人都可以發起專案,邀請有興趣的人出錢贊助。出錢的人可以提供建議,影響商品的走向。

換句話說,商品不再是由品牌說了算,贊助者可以透過社群留言,影響商品的最終樣貌。

・吸引力一:提早拿到商品的優惠

產品型的專案由提案者透過影片、照片將產品放上募資平台,邀請贊助者在「正式量產」前贊助。贊助者可以在產品生產前用貼近成本的價格贊助專案,未來當產品完成後,也會成為市場上最早拿到的一批人。「超優惠的價格」與「第一批使用者」的光環,吸引許多早期使用者願意投入專案。

・吸引力二:參與商品開發與設計

我們在消費時都是買品牌已經設計好的商品,商品的顏色、外觀都沒辦法參與,只能在茫茫市場裡搜尋自己喜歡的款式。

群眾集資打破了這項規範,贊助者有很多空間可以跟品牌對話。透過募資平台的留言、訊息功能,贊助者的聲音會被品牌聽見,進而調整設計,一起完成雙方都喜歡的產品。

・吸引力三:參與議題

產品被生產出來都具有使命,有些是為了解決問題,有些則是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不論哪種商品,消費者都有一個「希望它誕生」的理由。

群眾集資讓消費者可以跟品牌一起投入商品,透過商品問世,解決更多人的問題,一起實現更理想的世界。這樣的使命會在消費者心裡產生共鳴,許多環保類的專案也是透過提倡環保的理念,邀請消費者減少一次性消費。

Swanz芯動杯:第一個「可換芯」的保溫杯,邀請贊助者加入環保行列(photo from. icook

對 ”品牌” 而言,為什麼大家都開始做群募?

生產一個新的商品需要大量資金,當品牌還不確定商品在市場上可行時,貿然投入大量成本可能造成鉅額虧損。群眾集資提供品牌一個簡單的市場測試方式,透過「預熱問卷」在募資早期了解消費者喜好,協助判斷市場真正的需求。

・關鍵一:測試可行性,優先拿到資金

對品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事前知道市場對產品的反應,品牌可以透過問卷的方式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期待,也能在預熱階段確認市場對價格的接受程度。商品募資成功後,在正式量產前品牌能收到贊助者的贊助金,對許多新創團隊、中小企業而言,無非是一個風險較低的產品開發方式。

・關鍵二:好的品牌曝光方式

台灣許多產業以代工起家,掌握優秀的製造技術與成本能力。卻在全球化經濟底下逐漸受中國、東南亞低廉勞力的影響,近年來發展空間受限,紛紛轉而投資品牌。然而,品牌並非一朝一夕,群眾集資提供這些業主一個很好的品牌轉型起點。群募可以讓大眾更認識品牌,累積第一批支持者,往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關鍵三:品牌可以直接「感受」消費者

群眾集資是一種「議題性」的行銷方式,提案者需要建立Facebook粉絲專頁來宣傳產品,社群必須具有一定的討論度,當消費者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向品牌提供建議,品牌也可以知道如何提升產品。當品牌重視消費者的聲音,給予明確的回應,消費者的忠誠度會提升。透過這樣的正向循環,品牌更容易累積聲量,進而受到大眾與媒體的關注。

群眾集資重要的不是可以一次帶來多大的營收,重要的是一場募資可以累積多少消費者的信任。

如何做好一場群眾集資?

一場群眾集資關係到商品、社群操作、企業體質、成本結構與行銷團隊的經驗。並不是任何商品放上群眾集資都會大賣,開始募資前可以用幾個角度判斷商品是否適合群眾集資。

群眾集資的成敗:50%在商品、30%在內容、20%在廣告

商品力取決於商品的創新程度,登上募資平台的商品一定要是「別的地方看不到的商品」。舉例來說,如果一個空氣炸鍋在功能、特色上與其他空氣炸鍋無異,只是商品外觀有所改變。那除非商品在募資期的價格非常優惠,否則消費者是不會願意提早花錢等一個跟市場上差不多的商品。他們寧願去買大品牌的產品,有完整的售後保證、價格差不多又能在幾天內拿到。

另外,群眾集資的「話題性」會決定商品是否具有自然分享力。一個擁有話題的商品會比其他商品更容易被看見,如何創造好的內容、有趣的議題,是品牌在評估商品時很重要的關鍵。

下節預告:商品力,什麼樣的商品才適合群眾集資?

關於商品力、內容力與廣告力,我們將在下面幾個篇章逐一介紹。在越來越多品牌想做群眾集資的今天,如何創造下一個千萬專案,一直是每個人心中的疑問。我們將帶你評估商品、內容與組建行銷團隊,詳情靜待下回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