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黑白切以「真心系甜點」擄獲眾人味蕾,更入偏鄉讓孩子化身甜點師

社企流 iLab
iLab
Published in
Dec 18, 2020
Photo Credit: 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社企流/文:蘇郁晴

點進「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的粉絲專頁,除了一張張美味可口的甜點照片外,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一則則長約 600 字的貼文。在這個手工甜點比比皆是的時代,創辦人李奇芳不強調自己選用從哪進口、品質多好的材料,而是跟隨季節的步伐,優先採用當季、在地的食材製作甜點,再動之以情,為每樣產品寫上專屬的故事,先擄獲顧客的心,再征服他們的味蕾。

李奇芳認為,每個人對於「美味」的定義有所不同,她希望能透過食物傳達的是豐富、且炙熱燙口的真心。因此,粉絲專頁上的小故事皆為李奇芳的「真人真事」,每一則皆紀錄她的觀察與成長。「這些故事雖然是我自己的,但消費者看了也許會感同身受,也會想嚐嚐看這個故事的味道是什麼。」透過文字,李奇芳賦予甜點情感,再以此作為與大眾的媒介,每個月開設新的訂單,皆會有約 20 位消費者固定回購。

他們喜歡的不只是外觀精緻、口味甜蜜的甜點,更是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背後的理念與價值。

(李奇芳所製作的草莓塔。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走入偏鄉,為孩子開啟多元學習的大門

從 2015 年開始,擁有食品科學專業背景的李奇芳開啟前往偏鄉小學教導烘培的大門,希望能為學習資源較匱乏的學校,提供多元學習的機會。

李奇芳說,自己過去也在偏鄉長大,當時的老師對自己非常照顧,她不知如何感謝,便希望將此化為動力,讓其他偏鄉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這份幸運。

於是李奇芳透過教育部媒合偏鄉學校與社會大眾的平台「鹿樂」,招募有興趣學習手工甜點的學校,第一年就隻身背著所有器材與所需材料到訪 13 個國小。當時,因為抱持能去多少學校、就去多少學校的熱情,李奇芳每所國小只能待半天,就要趕場下一所學校,不但無法給予學生深入的飲食知識,自己也無法好好了解當地。

(李奇芳前往偏鄉學校教導學生甜點製作。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經過不斷的反思與調整,李奇芳最終訂定每所國小皆待上一週,上午先上如甜點文化、烘培科學、食物設計等食品課程,再帶著孩子們實際操作,一天可製作 2–3 樣甜點。舉例來說,李奇芳會教他們認識各國的甜點文化,再選擇自己想做的國家的甜點,讓每個人都可以有「原來我自己也可以做出他國甜點」的成就感。

下午李奇芳會與學校老師及孩子們四處走走,認識當地的獨有文化;最後一天,則會邀請部落的長輩們前來享用這幾天孩子們製作的成品,等同為孩子開辦的小型成果展。

而今,李奇芳身邊的朋友也紛紛隨著她加入偏鄉教學的行列,分享咖啡、舞蹈等專業,讓孩子有更多元的學習經驗。

(2018 年,李奇芳的朋友為偏鄉孩子們上咖啡課程。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選用在地食材,連結孩子與土地的情感

面對國小的孩子們,李奇芳設計課程有自己的一套原則。

「所有的甜點基本上都不超過 5 個步驟,然後設備器具都要最簡單。」李奇芳舉例,像是杯子蛋糕、司康、提拉米蘇等,都是她過去的授課內容,將一切流程最簡化,目的是希望孩子們都能回家自己動手做。

(將步驟與器具最簡化是李奇芳的課堂設計準則。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食譜內容盡量「在地化」也是李奇芳的原則之一。「當地有很多特色食物,但因為沒有人向孩子們介紹可以怎麼運用,所以他們對自己的食物感到興趣缺缺。」因此,在出發前往學校前,李奇芳都會請當地老師協助推薦、或串連在地小農,每一間學校都一定會與一位小農合作。

某一年,李奇芳前往雲林縣東榮國小,當地盛產花生與芝麻,她就帶著孩子們到種植芝麻的在地小農農場,讓他們體驗如何採收、從植株中敲打出果夾內的芝麻等,再帶回課堂製作甜點。「現在提倡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我則負責把食物在餐桌上如何有趣呈現給小朋友。」李奇芳開心地說。

(李奇芳與孩子們前往在地有機農場體驗芝麻收成的過程。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這段期間,李奇芳在盛產水梨的台中市東勢區,教導中坑國小的學生製作水梨塔;在產茶葉的嘉義縣梅山鄉,教太興國小的孩子做高山茶芒果蛋糕;在喜歡吃酸肉的屏東縣排灣族部落,教丹路國小的學生製作酸肉鹹派。

透過李奇芳設計的活動流程,孩子們對自己家鄉的食物都有更多的認識,更發現原來這些食物可以那麽「酷」。「這就是對自己家鄉的認同感吧!」她感慨地說。

只要願意做,就可能帶來改變

「唯有走入偏鄉,才能懂得偏鄉的需要。」這是學校老師曾與李奇芳說過的一句話,李奇芳至今仍將此收藏於心底,實踐於行動中。走入偏鄉至今 5 年,她已到訪過約 30 所學校,接觸的學生多達 600 位。

問及李奇芳這幾年印象最深刻的回饋,她燦笑說:「很多耶!」每當為期一週的烘培課程結束之際,孩子們總會不捨李奇芳離開。

也有學生在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寫信向李奇芳分享自己在家獨自完成課堂所學的甜點,並詢問她什麼時候回去再教新的;還有學校老師打電話請李奇芳鼓勵,因上完甜點課致力想成為一名甜點師的學生好好讀書;在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的粉絲專頁貼文底下,更可看到來自各校老師的留言感謝。種種回饋,皆能看見李奇芳為偏鄉學生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沒有去,這些孩子們連一次性啟蒙的機會都沒有。」李奇芳認為,只要有人願意投遞種子,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是燦爛綻放的花朵,也許未來他們也會如李奇芳這樣,將這份幸運播撒給需要的人。

(孩子們都很喜歡李奇芳為他們都來的甜點課。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參與社企流 iLab,讓品牌定位與商業概念更明確

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已成立 6 年,李奇芳始終獨自打理一切,扮演「校長兼撞鐘」的角色,但她從不因覺得辛苦而停歇。

「每次覺得很累、想暫停前往偏鄉,但只要接到學校老師打來詢問上課意願,我都還是會立刻答應。」李奇芳笑說,自己是一個「嘴裡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人。

但李奇芳並非單向付出,每年進行的偏鄉教學計畫也助她成為一個更懂得規劃、及尋找資源的人。「我過去曾覺得走一步算一步,能夠收支平衡就好。但現在,我背後有一群孩子、我也還想做很多事,所以需要更多能力與資源完成自己的理念,讓這個品牌可以永續經營下去。」

於是,她在 2019 年加入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希望可以藉此學習品牌經營的技巧,也盼能媒合到適合的資源。其中,李奇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奧美董事總經理王馥蓓的「尋找事業定位」課程,與社企流 iLab 提供的「個別諮詢」服務。

在尚未參與社企流 iLab 前,李奇芳對於自己品牌的定位難以以一句話一言以敝之,在經過事業定位的培訓課程後,王馥蓓建議李奇芳可以將品牌定位為「溫暖的家常甜點品牌」,讓她有了更明確努力的方向。

(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給人溫暖人心的感覺。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此外,社企流 iLab 的個別諮詢服務更提供李奇芳能隨時解惑的管道。「社企流 iLab 的夥伴都會提供我最真實的建議,且能夠一針見血的點出問題。」她認為,在創業這條路上,除了適時的鼓勵外,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能從旁提出建議。社企流 iLab 也為對商業概念較不熟悉的李奇芳,提供一對一的「商業模式圖」諮詢,助她提升品牌經營方面的能力。

李奇芳分享,在 iLab 的訓練與學習,對於今年在文化部的提案中相當有幫助。而採訪當天,李奇芳正巧收到提案初審通過的消息,讓她開心地直說有部分是歸功於 iLab 的協助。

今年聖誕節,送出一份療癒人心的甜點禮盒

對於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創意靈感源源不絕的李奇芳早已有所規劃。「大家普遍認為 2020 是一個很糟的一年,我希望甜點可以帶給大家療癒人心的能力。」李奇芳分享。

李奇芳計畫整理出近幾年在電影與書籍中出現的甜點,製作成一個聖誕禮盒,讓這些甜點不只是畫面中的意象。例如,日本電影《小森食光》裡,主角的母親製作的聖誕雙色蛋糕、《我的藍莓夜》貫穿整部電影主軸的藍莓派,都是李奇芳規劃的選項之一,預計將於 12 月中開始販售。

(李奇芳逢年過節都會準備禮盒,圖為 2019 年的聖誕跨年禮盒。來源: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粉絲專頁

​在李奇芳的創業清單中,還有許多待辦事項,她希望可以為偏鄉販售當地特色食物,或將它們製成甜點,藉此介紹給更多人認識;也想製作一份食物專刊,專門介紹台灣各地的飲食文化,讓大家能多加了解這塊土地等。在這個手工甜點比比皆是的時代,李奇芳透過「大於自己」的行動,為深夜黑白切手工點心創造不一樣的價值,成為別具意義的甜點品牌。

核稿編輯:李沂霖

喜歡 iLab 所精選或撰寫的文章嗎?給我們一些掌聲鼓勵吧!
點擊文末「拍手」icon
「1下」
:路過簽到,很高興認識你~
「5下」:喜歡內容,繼續加油!
「15下」:好喜歡 iLab 的內容,已開始敲碗期待下一篇文章
「30下」:為社會創新創業喝采!可能手會有點痛,但還是歡迎繼續拍到 50 下!
按下「Follow」,追蹤 iLab 專欄,更多關於 iLab 育成計畫的最新動態、精選趨勢文章都能隨時掌握!《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 前往官網
《iLab 孵化器計畫》 >>> 開放申請中!
《iLab 加速器計畫》 >>> 瞭解更多

--

--

社企流 iLab
iLab
Editor for

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自 2014 年啟動,由星展銀行(台灣)獨家贊助、與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共同策動,為全台最大社會創新創業社群,提供「孵化器」與「加速器」兩大計畫服務,從 0 到 100 支持不同階段的創業者,用商業啟動社會影響力。現在就到 iLab 官網看看:ilab.seinsigh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