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的滋味

小狸說
so the fox says
Published in
15 min readDec 22, 2018

小吃不錯,大吃驚人

七星級小空虛

帶獎牌雨中漫步到51街的Le Bernadine

因為芝加哥柏林慶功宴的回憶太美好,來到紐約怎麼能不假掰來找個星級餐廳開開眼界呢?參考了TimeOut這篇報導,名列第一名的Le Bernardin,是米其林三星加上紐約時報四星(12月底的法國美食指南La Liste又多了一個世界第二)的法國餐廳,以海鮮料理聞名,鄉巴佬決定豁出去嘗鮮。

曾經在波登節目中一起玩,師出侯布熊的主廚Eric Ripert社交能力超強,也就是因此餐廳聲望蒸蒸日上吧

馬拉松翌日轉濕冷的午後,依循餐廳dress code,人模人樣現身城中曖曖內含金的辦公大樓一樓,門面相當低調差點錯過。

餐廳裝潢走簡潔都會風,不奢華不囉嗦,侍者恰到好處的招呼,跟紐約客給人的印象一樣,不張揚但品味就是在那。

因為鄉巴佬口袋不深,吃星級餐廳只能挑午餐時間3道course,包含開胃菜-主菜-甜點的套餐(Prix Fixe Lunch)組合,慶功怎能沒有酒,聽說Le Bernadine的餐酒搭配很厲害,很假掰的請侍酒師上前推薦(脖子上還掛著牌牌年輕又帥氣,但是我們都不聽他的推薦是怎樣),各挑了一紅一白,侍者先送上各式麵包組合,還有脆餅和沾醬,特別是鮭魚醬(salmon rillette),美味到不行,一口接一口,簡直停不下來(網路上竟然有食譜,改天來參考做看看)。

端上可自選麵包盤,每種都好吃的樣子,搭配的鮭魚醬和奶油非常香,可以就這道一直續到飽

開胃菜和主菜部分,分別提供不同烹調程度的選擇,出發前就研究了菜單(生字總要查一下,魚的種類真的多到連翻成中文都不認識),剛跑完馬嬌嫩的身軀要顧,開胃菜放棄生冷的almost raw類型,選擇barely touched─光看名字就感覺到鮮味輕拂舌尖,果然一如預期的美不勝收,蝦和龍蝦都處理得非常Q彈,不同的醬汁提出各自的海味,揮之不去的鮮甜,份量不多只能慢慢品嚐,個人覺得龍蝦的處理更勝一籌,果然是海鮮大師。

開胃菜,左:北卡鮮蝦躺在鵝肝麵包片上,佐松露巴薩米克醋醬汁,右:龍蝦尾,通心麵捲節瓜泥,佐白蘭地蝦醬汁

主菜部分,我的清蒸黑鱸,表面撒了些不知是什麼的香料,上桌時淋上酸橙檸檬草高湯,翠玉白菜閃閃發亮,微苦微酸的香氣,讓魚本身的鮮味更為提升;孜選擇說不出名字的skate(鰩魚)、一旁是茴香沙拉、在燻鴨高湯裡優游,賣相很不錯,可惜孜在家好料吃太多,除了鰩魚很有嚼勁,竟然不覺得特別好吃。

主菜,左:鰩魚,右:黑鱸,總得感覺反而沒有開胃菜的驚人

最後的甜點是亮點,可惜大多都有搭配冰淇淋,深怕凍著的我們只得挑了蘋果和黑森林。蘋果一上桌立即一陣驚呼,以為甜點師傅怎麼隨便放了個「糖蘋果」(深怕虧到了的阿桑心態),一下刀才發現誤會大了,切開來是奶油慕斯包裹糖漬蘋果丁,只是外表偽裝成蘋果,手工之精巧只能讚嘆,沾點白蘭地蛋黃醬,和蘋果就是絕配。

我的黑森林相對就普通了,不是蛋糕體而是用芭菲(parfait)的做法,口感介於慕斯和布丁之間,微苦的巧克力正適合失血中的我,不過通常parfait都放在杯子裡,竟然在這可以塑形成禮盒模樣,點綴酸溜溜酒釀櫻桃,手法仍然驚人!

左:栩栩如生的蘋果,右:黑森林禮盒

兩道甜點都是甜而不膩,吃完身體暖呼呼,來杯咖啡漱漱口,侍者送上店家招待的可露莉,慢慢品嘗之餘,聽著隔壁桌獨自來用餐的上海小姐和侍酒師聊天(話說今天餐廳內至少3桌是講中文的),小姐食量驚人,一人完食七道菜的tasting menu,還認真拍照做筆記,或許是上海某法國餐廳女主廚來取經?!。

店家招待可露莉,和切一半的偽蘋果和身後上海女主廚的素手纖纖合影

TIPS | 被餐廳排場震攝到的我們,三道course就莫名餵飽我們,不過如果食量/酒量夠的話,建議可以選擇七道course的tasting menu,每道菜都有相對應的酒,更能體會到這家餐廳為何是世界級的餐廳。

好吃好逛的Chelsea Market

Highline高架路吹風吹了一上午,飢腸轆轆奔回Chelsea Market,前身是Nabisco舊工廠(Orea餅乾就是在此誕生的),1997年改建成時尚的美食市集,容納多少家,堪稱紐約客的灶咖,更是不少.com如Google和Youtube的「員工餐廳」。

Google在市場對街,二樓以上是辦公室

剛好是午餐時間,每家店舖都塞得滿滿滿,許多店家都有提供熟食外帶,從Pizza到熱湯一應俱全,坐在角落吃也很自在,一時之間我們也亂了手腳,怎麼辦每樣都想吃….。

竟然還有柏林的咖哩香腸,到肉品專賣店的Dickson來個烤香腸吧!

冷靜下來,先來個熱狗外帶,不愧是肉品專賣店,烤的皮綻肉Juicy的炭香十足,加上滿滿的爽口酸菜,一圓日前Coney Island小失望的冠軍熱狗Nathan’s,對紐約熱狗重拾信心。開胃菜解決了,正餐就是海鮮饕客必朝聖的Lobster Place了!

現場的OysterBar也很吸引人

以經營海鮮批發的起家,成立於1974的Lobster Place,店面相當寬闊,現場販售各式海鮮及代客料理,價格相當合理,午餐時人潮不絕。來此怎能不來隻龍蝦呢?

龍蝦分大中小,價格約在,簡單水煮搭配奶油和檸檬調味,龍蝦個頭雖小但蝦肉多多,再來盒酪梨壽司(也是紐約常見的街頭小食),配上有點怪的地產oyster beer,就是好飽足的一餐。

吃飽就有力氣了,開始亂亂逛,不是我要說,這裡真的是煮婦和吃貨的天堂啊,若不是時間不夠行李裝不下,真想整棟搬回家。

跟著各式香料和各種鹽環遊世界去
左:傳說中用賣剩麵包回收製成的啤酒;右:第一次看到連蜂巢賣的蜂蜜
左:一整組的野餐組好吸引人;右:蘋果控看到這個怎麼能不帶一瓶回去呢?正宗地產的蘋果酒,難以抗拒的罪惡啊~
工業風的內裝,每個角落都有充滿巧思的設計,讓舊廠房有意思起來
塗鴉牆是裝置藝術(/打卡聖地)的一部分,工廠設備也能變成裝飾品
早餐女王在這也有店面,好想帶走這套阿貓阿狗圍裙喔

最後很克制的帶了象徵紐約的蘋果酒,Seed+Mill手工芝麻醬,回台後打了鷹嘴豆泥醬,果然質地綿密香氣逼人,不禁煩惱吃完了怎麼辦唷?!

讓我眼睛一亮的石臼磨中東芝麻醬(tahini),顧不得重量直接打包。旁邊的中東酥糖(halva)是以堅果醬與熱糖漿煮到硬脆,類似我們的花生/芝麻酥

街頭吃四方

不能沒有Bagel

招牌紐約口味THE ESS-A-BLTA:酥脆培根和酪梨的完美搭配,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貝果三明治

到紐約怎麼能沒有吃到Bagel呢?剛好住宿附近就是貝果名店Ess a Bagel,認識這家店是在Chef’s Table裡,訪問到東村名店Milk Bar甜美女主廚Christina Tosi最愛的街頭小食,就是Ess a Bagel。

好味道遠近馳名,所以即便這店就在巷口,不管何時店前總是大排長龍,撐到退房日,才趁著七點多店剛開人還不是很多(好不容易擠到店裡面)開始排,隨便也是半小時才排到。

同樣極品的蘋果肉桂抹醬也只有這裡吃的到啊,不只室內用,外帶的也很多,一次都是帶個10–20顆

等待的過程中發現,原來店員每一筆order都處理得氣定神閒,慢慢地切Bagel、放進烤箱、再慢慢地處理蔬菜、弄抹醬,連咖啡都是現磨的,一面開心吹著口哨,完全無視隊伍越來越長,特別的是,排隊的人也很悠哉,莫非是這樣的悠哉,讓Bagel特別好吃?

幾天後搬到哥倫比亞大學附近的(也是名店)Absolute Bagel,外帶了半打Bagel上飛機,想在台北復刻紐約滋味,最懷念的是中間那層下手不手軟的Cream Cheese,幾乎是半盒抹醬的份量豪邁的夾進外酥內有嚼勁的麵包裡,可是終究回不去了回不去,只好看著照片回味。

不能沒有義大利麵

教父迷每到紐約一定要去小義大利區沾染一下黑手黨氣息(喂~),這次隨興走走不追名店,看了超值午餐招牌,走進這間位於餐廳林立的Mulberry St.上的餐廳La Mela,牆上滿滿的(想當年還很年輕)明星與老闆合影,紅白格子桌巾和肢體語言相對豐富的侍者,洋溢濃濃美式家庭餐廳的溫馨。

店內裝潢和老闆的合影很有懷舊味道

先送上好大一盤青翠欲滴的生菜沙拉和現烤麵包,不到20大洋的套餐還附上一杯酒,麵條是用台灣很少吃到的寬水管面(regatoni),豪邁沾滿番茄肉醬,而我的炸小牛排跟臉一般大,裹上滿滿的cheese,光看就飽了一半。

歐完全是印象中的pasta。我可以想像壯碩的廚師在廚房裡比手畫腳料理中,杯盤聲和各種香氣交錯,嘩啦啦的端出一盤又一盤好料。

看起來水管只有幾條,但非常非常有飽足感
(左)很適合在這樣的街區唱singing in the rain,(中)吃太飽,無緣品嘗此區名物教父也很愛的西西里捲餅(cannoli)

亞洲食物正當道

會去桃福拉麵(Momofuku)朝聖純粹是個意外。通常我們在國外不會特別想吃熟悉的味道,但旅程中總是未能如預期地進食,原本想去Clinton St. Baking Co. & Restaurant 吃據說是紐約最好的藍莓鬆餅卻落空,只好先以生蠔充飢,(怪怪的),路過莎莉最愛的牛肉三明治Katz沒能引起我們食慾,最後晃到東村的時候天色已晚,先擠進Momofuku避一下冷風,整間店滿滿滿的樣子本來不抱期望,正想轉身時竟然叫到我們的號碼,於是,就坐了下來。

坦白說店面很擠,連轉身都不太容易,用餐環境顯得侷促,卻能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到底厲害在哪裡,先攤開menu待我研究。

店名是Noodle Bar,招牌是麵食合理,但buns(麵包)是甚麼,環顧周遭,一個很眼熟的東西出現,原來是刈包,沒錯,是刈包,不同是用鐵板炙燒的五花肉,和黃瓜片一起夾進白麵皮,少了點油膩,多了些清爽(而且沒有很鹹的酸菜和很甜的花生粉我喜歡)。

(左)蔥油拌麵;(右)孜的雞湯麵看來很美,只是打了顆生蛋是哪招?

至於我們的麵,我的蔥油拌麵看起來非常陽春,材料只有滿滿蔥絲、滷過的香菇、黃瓜和海苔,大冷天的吃乾拌麵,我打了個哆嗦,沒想到吃下去卻一口接一口,香菇可能跟梅汁或是醋一起滷過,酸鹹滋味非常開胃,稀哩呼嚕吃光光。

至於推不推薦,對來自台灣的我們而言以這個價位吃一碗麵似乎CP值太低,不過就當作見證一個美食帝國榮景的體驗吧。

Momofuku的創辦人,韓裔美籍的David Chang,,今天的Noodle Bar是David Chang發跡之處,如今Momofuku已經發揚為飲食集團,從平民麵攤到米其林等級的Ko都有,David Chang曾經被紐約時報譽為廚神,我覺得他更接近企業家。

甜點是另一個胃

隔天在大都會野餐,果然一吃落淚,真的是老奶奶的味道

Momofuku拉麵後想來個甜點,散步到不起眼的東村一角,在Chef’s Table甜點系列中出現,以麥片牛奶和手工餅乾掀起懷舊熱潮的Milk Bar,以很美式的螢光粉紅在黑暗中閃閃發光。帶個經典Crack Pie走,據說配方只是最簡單的奶油、雞蛋和糖,卻能創造一吃上癮的味道。

沒錯,Milk Bar也是Momofuku旗下的餐廳,David真的很會做生意吧。

滿城盡是壽司盒

或許因為日本移民/旅客眾多,紐約的日本料理和日本超市相當普遍,所以當我們在車站裡的超市發現滿滿的壽司餐盒,實在喜出望外。

所以跑馬前的飯糰也有著落,吃膩麵包麵食大魚大肉,壽司還是撫慰人心的簡單食物,尤其是美國才吃得到的california roll鮭魚酪梨油上加油口味,和醬油真是絕配,走到哪都想來一盒!

到美國才吃的到的加州捲
在中央車站享用壽司野餐

其他有的沒的小小食

紐約很多餐廳或酒吧,平日午後的Happy Hour提供生蠔吃到飽,一顆10元,一盤吃不夠再來一盤。

(左)第一盤;15分鐘後立馬點了第二盤(右)

正所謂紐約居大不易,最後幾晚我們搬離城中,來到上西區的青年旅社,由奢入簡體驗平民的吃。

旅店附近的Metro Diner,尋常的美式早午餐,pancake疊高高配waitress閒嗑牙八卦,聽隔壁桌老先生自言自語抱怨餐點,頗有闖進情境劇的況味
繼日前在expo吃到超昂貴路邊攤gyro ,決定再給街頭餐車一個機會,這盒印度烤羊肉飯分量驚人,一盒兩人分剛剛好,坐在街頭體驗一下紐約人的便當滋味(坦白說還是台灣便當好吃多了)

青年旅館偶遇的中國跑友給了我們三顆蛋,還教我們用微波盒可以直接煮蛋,於是熱了蛋,直接放上餐廳打包的麵包(總是吃不完),抹上奶油灑點鹽,好像也有模有樣?

看表演夜歸的晚上,只想填填肚子,住處附近的pizza,一人一片剛剛好。我的茄子豆泥pizza,是我喜歡的超薄餅皮,配上root beer回味學生時代,為這趟美國行劃下句點。

(左)紐約最後的早餐是偽班尼迪克蛋(右)街角Pizza意外好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