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島瀨戶內

小狸說
so the fox says
Published in
Dec 17, 2019

2019秋季瀨戶內藝術祭初體驗,雖然是完全不專業的行程規劃(好多人都是三季都來而且專攻季節限定偏遠島嶼),但跳島的玩法真的會讓人上癮,好一陣子無法回神….。

完整相片看這裡

Day 0》 風雨欲來之高松半日遊

因颱風打亂我們京都的計畫,經歷一番奔逃折騰,提前抵達宇野,快速寄放行李、換鑑賞護照和渡輪PASS,開啟我們的跳島之旅。

只有半天的時間,就先搭船到高松港吧,到香川當然要吃烏龍麵啊,口感十足湯頭樸素 (當然要加很多薑泥),這才是正宗烏龍麵的滋味啊!

(左上)跟著當地上班族走進的烏龍麵店也很美味:(左下)藝術季的海之商店,清酒有貓當然要拍

來高松當然不是只為了吃烏龍麵,而是為了要搭船去(據說貓比人多的)男木島,當天因為風浪太大,擔心再晚船班可能取消,於是只好眼睜睜放棄吸貓機會,總是要留些遺憾的。

(左)遠看色彩繽紛近看可以映照出自己影像的《Liminal Air -core-》;(右)往男木島的船掰了喵

賺到在高松港的散步時光,按圖索驥收集港邊的作品(官方有製作導覽APP很用心):來自台灣的種子船,在間歇陣風中宛如隨時要遠颺出海,吸引我們的目光,這是2013年瀨戶內藝術季的作品,以漂流木打造出巨大的棋盤腳種子,當年從台灣「漂流」至豐島,巧妙呼應棋盤腳的生命,今年在大樓林立的高松港重生,又是另一種風景。

台灣藝術家林舜龍的種子船《跨越國境・海》

繼續在港邊逐風尋覓:同樣在城市天際線底下,在古色古香的高松城跡周邊,有走路的人形、等車的人形,連紀念品都得要有型才能上架,在地風味用創意詮釋,每樣都讓人想直接打包帶走。

傳統和現代相遇在街頭(左)玉藻公園的月見櫓(右上)四類職人在街上 《Banker, Nurse, Detective, Lawyer》(右下)《Waiting for / Mr. Inland Sea》

瀨戶內藝術祭高松暖身場,就在傍晚時分原船回宇野,在颱風天瑰麗的霞彩底的作品巡禮後落幕,看來明天將會有藍天碧海迎接我們!

(左上)回收垃圾變身成彩虹魚《宇野的黑鯛》(左下)宇野車站也變成藝術品(右上)長竿上的海洋生物(右下)宇野的諮詢中心前漂亮的自行車架《終點之後》

Day1》沒有魔女的小豆島

小豆島作品連結

帶著自己做的馬鈴薯三明治,乘風破浪出海去

在老宅民宿被港邊的廣播叫醒,搭首班船(後來才明白這是藝術季跳島之常態)來到小豆島,到港就遇到老同事安妮,一如這島的印象,初見面就熟悉:海岸線有沖繩的味道、梯田有金山的味道、天使步道則有建功嶼的味道。

日本百選梯田的「中山千枚田」,雖已過了她最美的時刻,仍能分享收成的快樂

台灣藝術家王文志的《小豆島之戀》,坐落在翠綠山坳處,宛如放大版的竹編雞籠(抑或章魚頭?),大小朋友一看到都放鬆了,穿過隧道或坐或躺,在地板上發呆看天光。這作品透過社區居民協力製作的過程,串接起原本不相往來的村落,今晚附近的神社還有一年一度歌舞伎祭典,可以想見將會多麼熱鬧!

在山邊,竹子編起對島的細細密密的愛戀(《 小豆島の恋》)

小豆島所見,都和土地、收成、人情緊密結合,只不過小豆島其實一點也不小,少了魔法掃帚帶著我們上山下海,從山間到海港分秒必爭,其間還騎了一小段電動腳踏車(小豆島的Hello Cycling上下坡全不費力),踩踩踏踏路過海邊的梯田和鳥居,和穿著和服在橄欖塗鴉下等待的阿姨道早安,在半島之濱做了短暫海洋的夢。

在海邊,所見景物都染上海的味道(左上、右中、右下《花寿波島の秘密》)
(左上&右下)小豆島名物Minoli義式冰淇淋;(右上&左下)近看會讚嘆的土牆雕花(《 辿り着く向こう岸ーシャン・ヤンの航海企画展》)

還完腳踏車,趁公車來之前把握時間,先來一杯ミノリGelato(芝麻香氣迷人至極)。在飄散醬油味道的醬之鄉繼續走馬看花:中國藝術家向陽在老房子牆上細細刻出瀨戶內傳統生活百態,再把歲月的殘渣細細收藏在袋子;在橄欖林中與貌似企鵝的橄欖頭合影,等候Georges Gallery懸空金箔圈圈的魔幻時間,意外亂入到無色的寂靜房間,作品細緻的程度,令人轉身呼吸都捨不得用力。

本日最驚豔:《静寂の部屋》,走進被凝結石化的空間裡呆坐,質疑自己的存在
來小豆島最期待看到的作品:由舊民宅改建的Georges Gallery,法國視覺藝術家 Georges Rousse結合傳統金箔技藝,開眼睛的玩笑
(上)醬之鄉真有醬油桶飄著醬油香(下)森國酒造最有名的就是這隻藍色的清酒

沉迷在作品裡的時間快速流逝,連買醬油冰淇淋的時間都沒有,反倒是喝了我們上午所見的中山梯田稻米所製的(森國)清酒,匆匆採買後再跳上公車,行車途中和(人山人海的)橄欖公園說掰掰,這次沒機會扮魔女騎掃帚了,倒是瞎打誤撞上了經過天使之路的公車,退潮時分踩著金黃餘暉走過淺灘,這天剛好是日本的體育節,攜老扶幼的遊客特別多,一整天至此才遇到大批人潮,總算有觀光客的感覺,善盡土產採買(推薦小豆島的極品橄欖洋芋片)義務,品嘗素麵晚餐後搭船回宇野,完成跳島首日曲。

(左上)金色橄欖葉編成太陽神桂冠,是韓國藝術家崔正化送給小豆島的禮物《太陽的贈禮》;(右下)到小豆島當然要來個橄欖汽水

Day2》Ando之道 /福武Way

直島作品連結

10年前的關西行,走訪不少安藤忠雄的建築,擁有豐富作品的直島是當年的遺珠之憾,自然排入行程首選。

(圖:地中美術館官網)三件作品安置在不同展館錯落在島上,美術館本身就是作品

地中美術館朝聖之前,參觀附近安藤規劃(沒有)《櫻花的迷宮》,在湖光山色中完成晨間小散步後收斂心神,準備入場,穿過盛放的花園,退休後來此當志工的老爺爺驕傲的說這是他一手打造的,以蓮池向館內莫內的睡蓮致敬。

(左)館外花園的蓮池(右圖:地中美術館官網 )

和島上大多數的作品一樣,館內禁止攝影,不急著拍照可以更專注自己的每一步,經過黝暗的清水混凝土通道,向光明處走去,走道和階梯宛如素淨畫框,先框入腳邊一片翠綠蘆葦,再框進一方碧藍如洗的天空,館內僅有的三件作品,各自以最適宜的方式展現其存在:紐約藝術家 Walter De Maria的《Time/Timeless/No Time》,寬敞聖殿中央一個巨大球體,一旁金色角柱反射不同時節的光影,球體倒映頂上藍天,盈滿超越現實的神秘力量,讓人在時間長流裡忘了自己。

圖:地中美術館官網

也許是巨球感受太強烈,緊接著的莫內《睡蓮*5》意外素淨,一進到洋溢法式風情的浴室/展間,忍不住盯著腳下的白色馬賽克磁磚,天哪這磁磚也太美了,難怪要脫鞋,用腳底竄上的沁涼沉靜思緒,進入被睡蓮包圍的鑑賞儀式。

圖片來源

至於第三件作品James Turrell的《Open Field》,讓群眾走進好像觀影室的房間,遵照指示列隊移動腳步走上階梯,原本以為是平面的螢幕竟然可以走進去,藝術家用視覺的習慣開空間的玩笑,類似的設計在安藤忠雄的南寺也可看到。

圖:地中美術館官網

看展看到飢腸轆轆的,走進美術館附設的 地中カフェ點了米漢堡,大片生菜包蔬菜,地產米飯特別香,還附上一包海苔,看似簡單卻意外好吃,落地窗外無敵海景增添了不少風味,還有跟海一樣藍的汽水,走到哪都遇到穿條紋衣的同好一起入鏡。

地中美術館附設的cafe,大家一致選面海的位置而坐

隔壁的李禹煥美術館,也是安藤的作品,場域配合韓裔藝術家李禹煥Less Is More的潔癖:鐵條(or日晷?)在水泥牆邊站哨、大拱橋自藍天劃過、空蕩蕩的房間中央有石頭發呆、牆上宛如開了幾盞窗、窗外有漸層的天色或星空,到底看到了甚麼?只覺得看久了人物彷彿合而為一,不可說的對話繼續,這就是藝術家想傳達的禪吧。

點與線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有看和沒懂之間

30年前安藤來到直島,背後的推手是人稱巧虎之父的福武總一郎(倍樂生集團創辦人),希望透過在偏遠離島廣設藝術作品、活化被廢棄的建築物、改善人口老化的影響(想起那位打造MY Garden的志工爺爺,在此找到歸屬感),讓世人可以見識到瀨戶內海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樣由安藤設計與美術館結合的旅館Benesse House,周邊散落各類藝術品(如大名鼎鼎的草間彌生黃南瓜),雖無緣來去美術館過一夜,隨意繞了一圈,沾染些許名媛氣息也不錯。

Benesse House周邊,山與海是藝術品最好的舞台

搭上公車離開貴氣閃閃的美術館區(和GifeShop搶購紀念品的人潮),來到位於直島北邊的本村,一系列以舊民宅改建的「家計畫」(家プロジェクト),在寧靜聚落展現傳統與創意衝擊的火花。

錯過(每天一早號碼牌就發完)安藤改造的南寺沒關係,小而美的AndoMuseum,老房子曖曖含光,陳列了安藤忠雄多年來的作品手稿及模型。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舊的圍棋會所裡,木雕的茶花和竹子撒落一地,與庭院裡真實的茶花和竹子相對映,藝術家須田悅弘要我們思考哪個才是真實?和棋手一樣腦筋疾轉,又一個好禪的辯證時刻。

(左上)擅長以黑白影像捕捉幽微之光的杉本博司,玻璃階梯直通地底的《護王神社》(右上)本村港天邊一朵雲的候船室by 妹島和世 + 西沢立衛 / SANAA;(右中)泡腳太舒服到不想走;(右下)午茶時間來杯咖啡配香蕉蛋糕

待最久的是今年的新的直島計畫,以犬島精煉所美術館聞名的建築師三分一博志的《水》,將老屋的水井化身為開放的足浴池,讓地下水可以循環再利用,坐著泡腳欣賞庭中造景,成為街坊居民交際的場所。

告別本村前,來造訪妹島+西沢二人組的《直島港ターミナル》,外表宛如外星來的泡泡,實則為候船室│停車場│廁所多功能合一的建築,藝術不脫生活也是本次藝術季最大的體驗。

宮浦港周邊(上)《直島パヴィリオン》;(右中)兼具售票處、候船室、小賣店的《 海の駅》,也是SANAA作品(右下)四國限定的寶可夢呆呆獸(尾巴跟烏龍麵一樣好吃喔);(左下)港邊和渡輪告別的吉祥物和工作人員

這樣氣質爆表的一天,終究還是回歸平民,等船的空閒泡了錢湯、在兼營民宿的Littel Plum吃了美味的晚餐(炸雞令人驚豔!)、爬進今年度BRUTUS瀨戶內特輯封面的作品─縷空鑽石般清透的《直島展覽館》─裡欣賞無敵日落,輕鬆暢快的搭船回到我們宇野港邊的家。

(左上/右下)直島的錢湯,色彩非常繽紛,也是藝術季作品

Day3》豐島練習曲

豐島作品連結

此次藝術季朝聖之行的最後一天,我們來到很小很美的豐島,原本預定不到的電動腳踏車,意外在橫尾館附近的加油站搶到最後兩輛,暢快的繞了島一圈,收集到原本沒想到的景點,畫下一個圓圓滿滿的句點。

同樣是古民屋改建,豐島橫尾館展出的是旅美的藝術家橫尾中則的作品,不斷重複的是瀑布/墜落的意象,強烈而俗麗的POP拼貼風格,死亡無所不在,暴力又耽溺的情緒,沒法長看。

(右上/左下)家浦港邊巡港的貓兵團;(左上)天氣好的話可以坐在這裡看海吃便當

還是得出來透氣,一離開家浦港周邊,就是沒甚麼人跡的田野,從針工廠往硯的一路上坡,還好電動腳踏車騎來不太費力,還有欣賞無敵海景的餘裕,來到海之餐廳時店才剛開張,算算時間無緣午餐,只好繼續往前。

(上)藝術家大竹伸朗將造船廠的漁船木骨架搬進舊勾針工廠,向往日的技藝致敬(右下)餐點和風景一樣讓人心曠神怡的海之餐廳( 海のレストラン)

自己騎車於是少了等車的勞頓,意外撿到島之北端好舒服的設計旅店《ウミトタ》(室內照,參考絕美官網,以及中文介紹),在這裡過一晚所貲不斐,但肯定難忘:面向大海的老屋,貝殼外牆由當地居民協力拼貼而成;客廳走地炕原始風,落地窗外好一片梯田景觀;挑高屋頂與木樑泥牆前生交錯;現代感十足的開放廚房讓人直呼wow,一泊二食的餐點來自一旁的海之餐廳(還有食材採收體驗);這裡的臥房是開放的通鋪,最好呼朋引伴一起來,在閣樓窗的星子底下聽著浪濤入睡!

名字意味著「山」與「田」之間(UMI-TO-TA),室內設計師 皆川明打造美麗又實用,兼具日式內斂與北歐自然的作品

騎乘繼續往前,經過花海環繞的天空粒子、無緣品嘗的島廚房(在地食材特製的餐點每天限量供應)、爬了個小丘在午後時分來到風鈴之森、然後在豐島美術館外的梯田第一次看到棉花、踩踏到海角天涯的聆聽來自世界各地心臟的聲音、站著灌籃也投不進的球框….一連串上山下海的體驗,最後來到此行的壓軸。

(左上)豐島的物產之一棉花(左下)天空粒子《 空の粒子》(右下)沒有人是贏家 《勝者はいない》

沿著絕美的蜿蜒公路回到豐島美術館,周圍的梯田已經過了收成季節,這個「一生中必去一次的美術館」,就這樣安靜的座落在凹谷的濃濃秋意之中。

遠眺豐島美術館
沿著環山步道走向美術館,好天氣時可以坐在草地上看海野餐

也是福武倍樂生計畫一部分的豐島美術館,和地中美術館很類似,先沿著步道,走過面海的小丘、穿過森林,最後來到宛如一顆水滴、滴在面向大海蜿蜒公路一側的休耕梯田上的建築物。

就算之前已經看了無數介紹,等到實際走進去的瞬間,感受還是難以言喻。

水滴裡展出唯一的作品─内藤礼的《泉》,建築師西沢立衛挖空屋頂,邀請流動的風和雲進來,一進到這空間,再雜亂的思緒都沉靜下來,找個角落、或站或坐或躺,看著地面上水珠汨汨滲出、一顆顆滾動、三兩彙集成水窪、再隨意竄流….。

圖片來源:直島美術館官網

究竟是怎麼回事,看傻了我,眾人也是。寧願無語,只剩風聲、鳥鳴、葉子沙沙,幾條線懸在屋簷跳空中瑜珈,如果時間許可,真可以在這裡靜坐一個午後,來一段徹底的大休息。

豐島美術館附設的紀念品暨小咖啡店,也是水滴形的小房間,就著天光品嘗熱騰騰杯子蛋糕

然而我們還有半個島的騎乘尚未完成,現在休息太奢侈。只好先到cafe補充熱量,捨不得這個午後美好的經驗,離去時帶了一顆水滴花瓶走,想回到辦公室裡也可以隨時看著懷念。

離開豐島美術館,後半圈的路線依舊起伏,但人煙更少,騎過牛群和橄欖園,繞過島上最高的檀山,此處的瞭望台可以遠看煙波之上的瀨戶內諸島。

2010年藝術季開始即有的作品,豐島甲生的《遠い記憶》,是島民生活印記的拼貼

一段暢快的下坡之後,來到此行最終的作品─《遙遠的記憶》─最擅長處理「回憶」的作者塩田千春(她在六本木的紅線盤絲洞是今年日本最重要的展覽之一),收集了島上廢棄的舊門窗,在廢棄的公民會館築起記憶的通道,這作品在此次藝術季後將正式拆除退役,我們在日落之際來到此,走進時光隧道,看著居民過往生活的片段,被金黃稻田圍繞著,滿心感到回歸純樸的寧靜,也為這次的藝術季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港居歲月

宇野港周邊作品

懶得拖行李跳島的我們,在宇野港邊住了四個晚上,每天被客船入港時的廣播和音樂叫醒,睡眼惺忪、咯嘰咯嘰踩著老民宿木頭地板,上廁所盥洗,在溫暖的廚房做早餐(外國室友們還動手做蛋捲鮭魚排,肯定是大廚來著),開始一天的跳島冒險。

我們的民宿,房間非常寬敞舒適,小管家也很盡責和我們分享跳島經驗

宇野港的遊客不多,民宿到車站和港口步行都只要5分鐘距離,入夜之後幾乎沒人在路上走,也沒有太多餐廳可以選擇,日落而歸的我們,一開始還不習慣沒有夜生活的日子,最大的娛樂是逛超市,逛到晚餐直接小七搞定,不得不說日本7–11的雞丸子野菜鍋意外美味,連兩天作為宵夜也不會膩。

最後一晚摸黑來到車站旁的居酒屋,雖然語言不通,老闆還是比手畫腳,很賣力的用家常好味道的漢堡排、玉子燒、野菜沙拉…..餵飽我們

從第一天的家庭式食堂、到離開前夕的居酒屋、港邊迎著海風的漢堡,都是暖心暖胃好味道,滿滿人情味的小港,走到哪都悠閒自在,有一天希望能再回到這裡!

(左)也是作品的《 IN TRANSITION/IN PROGRESS》(中)號稱宇野最好吃的漢堡(8 Wire)以及來自東京很厲害的咖啡(Bollard)(右)咖啡店前的橄欖,瀨戶內處處可見

》落幕之後,關於藝術祭回想點點滴滴

仔細看了一下對藝術季推手的福武總一郎的訪談,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樣一個富豪會有這樣的念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