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王清風專訪

智慧物流核心競爭力:供應鏈的重整再造

電商經濟與智慧製造的興起,使得供應鏈的整合需求跟著水漲船高。傳統物流業者能否藉這波浪潮趁勢而起,抑或黯然退出市場,考驗著企業對於供應鏈重整再造的能力與智慧。

拾參
圈外編輯

--

刊登於《安全&自動化》NO.154(2020年6月號)

全通路(Omni-channel)時代來臨,不少企業為提升自身在國內外的行銷競爭力,紛紛投入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然而,國內的物流業者多為中小企業,所涉及範疇亦相當廣泛,如何在追求人力及運輸成本下降的同時,又能提高客戶滿意度,成為所有物流業者亟欲創造「差異化」的共同目標。而身為業界代表,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中華民國物流協會,便肩負起台灣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更被交通部委託參與智慧運輸未來五年計畫的重責大任。

智慧物流就是智慧供應鏈

智慧物流包山包海、環環相扣,但總的來說,可以「智慧供應鏈」概括言之。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本身也是祥和國際物流董事長的王清風表示,物流業成長最快的是電商,而電商市場的決戰場在物流。當電商發展已成趨勢,想要有效率地將物流服務當作致勝關鍵,建構智慧供應鏈儼然成為須迫切解決的課題。

「所謂智慧供應鏈,就是有辦法做出需求預測、戰情分析以及進行最終的決策支援。」王清風以電子產品為例,由於電子產品壽命短暫,庫存過多則為廢料,對業者是潛在損失。「商場跟戰場一樣,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何知道要備多少糧草,預測消費者會購買什麼產品,這背後其實有它的邏輯,參數的掌握很重要。」

而要完善智慧供應鏈,從製造工廠到賣場銷售,除了資訊系統的對接外,所有Know-how都須經長時間累積,且物流服務愈來愈細,亦牽涉到智慧零售,誰能做需求分析,誰就是贏家。王清風舉自身經驗,在與某國際指標性企業合作時,由於該企業一年約有1萬7,000多個貨櫃出口量,為節省卸貨成本,公司把賣場所需的貨品事先裝箱於同一貨櫃,到港後便不需要再分裝處理,其背後靠的就是資訊系統、正確的人員SOP,再配合人員執行的KPI,最後導入智慧化系統:用系統管人,而非用人來管系統。

目前電商都有財力做自動化/無人化的投資,但對一般中小企業仍顯困難,必須要先有供應鏈重整或再造的能力,而非僅仰賴科技設備。值得欣慰的是,不少業者大多已導入自動分撿系統或無人搬運車(AGV),降低人力撿貨成本,已是基本標配。

理解業者需求 率先做開路先鋒

協會自成立二十年來,在推廣物流供應鏈管理及提升技術水準、創造物流業經營環境上成績斐然,以下酌列舉幾個代表性成果加以說明。

聚焦生活物流服務

早在Uber Eats、Food Panda等餐飲外送服務大舉風行之前,協會在五年前即認知到台灣將邁向高齡化社會,因此拉著信義房屋成立「有無快送」,和全球商務一起做「生活物流」,不只做送餐,還進一步結合了保全、社區服務、老人看病等服務,希望落實在家養老,打造社區生活物流,成為走完最後一哩路的那雙腳。

推動綠色運輸:電動三輪機車合法化

物流業者常有使用機車載運送貨的需求,但遇到惡劣天氣往往易打滑發生車禍,導致物流士受傷等事件層出不窮,協會因而在近年來力促修法,並已推動電動三輪機車合法上路,除了解決物流士摔傷問題,亦能達到綠色運輸減少環境汙染,中華郵政更於去年宣布將採購電動三輪機車,以順應郵務需求。

協力打造金門跨境物流商貿園區

協會與台開合作,幫忙規劃在金門投資的商貿物流園區,從商品拍攝、行銷、上架、訂單物流配送等,做到「購物娛樂化」。肇因於全世界只有台灣跟中國有海運快遞,且金門有保稅倉,離中國最近、成本較低,可作為台灣電商南向發展的前哨站。此開發案不僅要重整再造供應鏈,還要讓長鏈變短鏈,讓金門從原本的國防最前線,變成物流最前線。

為客戶創造價值

物流是一種整體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絕非僅止於表面上看到的運作模式,其中關稅更是跨境電商物流最棘手的難題,如何遵循相關標準、怎麼審查備案,至今仍是無解。但王清風仍強調,台灣的物流貨運在未來極具競爭力,惟導入智慧化設備不是問題,如何去跨域整合這些設備,將人力減到最低,最終能做需求預測才是關鍵。「做物流的永遠都要幫客戶創造價值,重整再造供應鏈,才有辦法立於不敗之地。」

--

--

拾參
圈外編輯

左手寫硬科技,右手寫軟藝文;圈外逃逸者,濫情者,在冷靜與熱情之間,尋求文字的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