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相機嘗試取代真相機 - Xperia pro-I 試用心得

雖然我自己鮮少關注手機市場,我就是 iphone 用個幾代就換下一代的那種人,但即便如此,也很難忽視上市前的那些宣傳

「真相機手機」「1吋感光元件」「索尼最強」

很難讓人不注意到這隻手機的發表。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實際上市後,社群出現了許多質疑,例如沒有完整的用到了 1 吋感光元件,耗電量等問題。

我依然覺得,是時候好好聊聊我對於他的看法,以及手機攝影發展至今,到底是不是可以取代相機這件事。

前陣子我在 IG 上發了一篇文

今天早上看了一隻影片,分享了從 iPhone3 到iphone13 拍照性能的變化,尤其在夜景拍攝上,我們會覺得從過去隨便手震的影像到現在,基本上放在 ig 這樣的空間已經十足好用了

但以影像的真實性來說,也許當年性能很差的 iPhone3 還更接近攝影師心中真實的「攝影」

隨著運算技術的發展,透過各種合成運算的技巧,在光學先天條件無法成長的情況下,手機越來越聰明,知道消費者需要的是什麼,於是工程師塞給你的,是大數據算計後得到的產物,是一場科技下的「幻影」

這陣子我拿到了號稱一寸感光元件的 Sony Xperia pro-I,被稱為「真相機」的他,也真的讓我期待了很久

但此時我明白,手機攝影上,已經與我所追求的「攝影」越走越遠

其實也許數位相機終將如此,但此時,我還帶有了一點不肯跟時代妥協的任性

「這東西他根本不能稱作是相機」我這麼說

「但拍出來真的蠻好看的」也是我,這麼說著

不只是精妙的畫質,還有一絲絲時代的眼淚

如同第一次看到 Honda e 那個沒有後照鏡的設計,也許再過十年,新車都不再有後照鏡,那時候是不是會有一批老人如我,懷念著兩片鏡子掛在車側的年代呢

因為手機太便利,很自然,在許多時候你手邊能拿出來的就是手機,可能不會隨時帶著相機,但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身上必須要攜帶的物品。

在前幾年,許多手機攝影比賽的徵稿數量,就已經大過了傳統的攝影比賽,我相信隨著往後寒暑,這個狀況會越漸明顯。

如果你是一個 sony 相機用戶,而之前你沒用過任何 sony 手機,那麼,當你拿到了一隻 Xperia pro-I ,打開了攝影模式後,你會感到非常的驚喜。

因為他活生生就是把 sony 相機的系統塞進了手機之中,那些熟悉的對焦模式、測光區域、連拍設定等,都與你手上的 A7iii 是如此的相似,加上手機邊緣的線條,也不的不讓人聯想起了自家的 RX0。

在相機功能的設置上,很特別的在主鏡頭有兩組光圈可以使用,分別是 f2 與 f4,由於鏡頭機構的問題,很少會在手機鏡頭上看到光圈環的設計,雖然只有一段可以調,但如果要用這隻手機來做攝影教學的話,想必是會比較有趣的。

因為手機畢竟不像相機有那麼多實體的按鈕可以操作,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你要隨拍,快速的拍攝街景,那麼用 p 模式就好了,即便操作介面已經很直覺,但當你轉到 m 模式下,同時調整個參數都要透過螢幕調整,還是沒有那麼便利。

但由於實體快門鈕的輔助,在裝備了手機殼後,拍攝的節奏可以拉得比一般手機快上許多。

為什麼會說要裝上手機殼,是因為機身如果不裝殼會有一點滑手,質感摸起來很舒服,但迅速地從口袋裡掏出,像是使用 GR 系列相機那種感覺的話,是會有點擔心他飛出去,但搭配上手機殼這個問題就沒有了。

實體的快門鈕,包含「半按快門」對焦這件事情,我認為是我們在轉換使用手機拍攝時,會很懷念的一件事情,對於時常使用相機拍攝的人來說,你可以說那是儀式感,或是一種下意識的動作,透過點擊螢幕對焦釋放快門,至今我依然有一絲絲的抗拒,而 Xperia pro-I 的實體快門,則是可以很好的彌補了這個缺憾。

在影像寬容度上,拍攝 raw 檔後透過 lightroom 修圖,會發現對於高光的保留很好,大概 +2 ev 的過曝區域都可以拉回細節,但反過來,如同多數手機一樣,對暗部的細節保留沒那麼好,所以如果打算拍攝 raw 檔,稍微往高光曝光是可以考慮的,我自己後來都是採用 +1 e v 的方式做拍攝。

剩下的部分,包含臉部辨識、追焦功能,我想當你使用時,就會很驚訝於現在手機的對焦性能居然能如此強悍,而且整個操作過程都像是在使用 RX100 那樣的相機,非常的自然,我想對於入門的人來說,這些強大的輔助設備,無論是用來拍小孩,或是單純的紀錄日常,都可以增添很多樂趣。

總結的部分,我認為未來手機持續進步,在無法打破物理限制的障壁之前,可能可以取代掉輕便型的數位相機,首當其衝最危險的就是像 GR 那樣定焦、隨身的機型,但暫時還無法挑戰可換鏡頭的數位相機,由於不可能把手機的體積無限制的擴張,鏡組的設置上必定有會限制,這部分,可能會讓相機往專業化發展,而隨身機的市場被手機慢慢的鯨吞蠶食。

但無論如何,我們無法改變時代,我們看著時代的變化,並且適應、熟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