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張郵票 黑便士的誕生

劉家叡
I’mPress 深刻記錄者
6 min readMay 1, 2017

--

【一週歷史大事】• 文:劉家叡 • 發文日期:2017年5月1日

1840年的5月1日,是世界第一張郵票 — — 英國「黑便士」(Penny Black)公開發售的第一天!這枚郵票發展背後的秘辛是什麼呢?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回到177年前的英國吧!

1840年的5月1日,世界第一張郵票 — — 英國「黑便士」(Penny Black)正式公開發售。上圖是一張蓋有紅色郵戳(紅色郵戳稱為:馬爾他十字戳)的「黑便士」郵票。 圖片:擷自網絡

是誰發明?

「黑便士」郵票的始祖,是英國人羅蘭‧希爾(Rowland Hill,1795–1879)。1837年,42歲的希爾先生有感於當時郵政制度的不公平,發表了《郵政改革建議》(Post Office Reform),並在其中提及將「郵票」貼在信封上證明「已付款」。

1837年,英國人羅蘭‧希爾(Rowland Hill,1795–1879)出版了《郵政制度改革:其重要性與實用性》一書,提出「便士郵政」計劃,使「黑便士」(Penny Black)成為世界第一張郵票。大大降低的郵費,使郵遞不再是皇宮貴族的權力,平民也可以寄信了。 圖片:擷自網絡

為何發明?

相傳郵票的發明,與羅蘭‧希爾先生在英國鄉村的親身經歷有關。1836年的夏天,41歲的希爾先生正在英國倫敦的郊外鄉村避暑。某日的散步中,他看見了這個畫面。一位年輕的郵差高聲叫喚收信人請她出來收信。這位收信的女士看了一眼信封後,便請郵差退回,說是付不起郵資。郵差相當不滿,表示信都已經送到了,怎麼可以說不要就不要?村民們慢慢從各方聚集,對郵差的說法大表不滿。他們說:「郵資都已經這麼貴了,誰付的起?而且為什麼不是寄件人付錢!」

眼看衝突就要擴大,希爾先生趕緊上前將郵資給付了。事後,這位小姐向希爾先生表示感謝之際,也抱怨郵資真的太貴,她無法負擔。這封信的寄件人是小姐的未婚夫,小姐事前就與他約定好,在信封上寫暗號,小姐只要知道他身體無恙就好了。而信,她真的沒錢負擔昂貴的郵費。

當時的英國,正值工廠生產過剩、經濟衰退、糧食漲價之際,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收信的郵務費價格不斐,這不僅僅反映在民間,政府間的書信投遞同樣負擔龐大。而「收件者付費」這樣不合理的制度則是過去為了保護皇室成員與貴族發信時可以免費,並變相轉嫁費用至民間而流傳下來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希爾先生萌生了「郵政改革」的想法。他提倡「寄件者付費」、「降低郵資」、「郵票證明」等措施。其中,「寄件者付費」必需是人人平等,無論貴賤 — — 都要付郵費。他將這些想法彙整在他1837年的出版品《郵政制度改革:其重要性與實用性》(“Post Office Reform: 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ability”, 1837),掀起了英國現代郵政制度的改革浪潮。

關於「黑便士」

黑便士(Penny Black),顧名思義,是黑色的郵票,這是因為黑色油墨不易竄改、耐用才被採用。「便士」(Penny)是英鎊的最小單位,1便士等於0.01鎊。故此,這枚印有維多利亞女王(Victoria Regina)18歲即位時側面像的郵票,才稱為黑便士(Penny Black)。1840年5月1日,黑便士郵票正式在英國郵政總局發售,成為首版英國國內流通的郵票。黑便士的印刷共有十一版,其中第十一版印量最少,現今收藏價值較高。然而,價值最高的不是數量稀少的第十一版「黑便士」,而是預定於1840年發行,原先計畫作為「公務用」的「VR黑便士」(VR:Victoria Regina)。

黑便士總共印刷了六千八百萬枚,目前已為數不多。唯一「整版」的黑便士郵票收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供後人參觀。

臺灣的第一枚郵票

臺灣的第一枚郵票,可以追溯自1888年(光緒14年)。時任福建臺灣省巡撫劉銘傳,在臺灣執行現代化建設,其中包括「臺灣郵政總局」的建立,整整比當時大陸內地的「大清郵政官局」奉准成立早了八年(1896年)。劉銘傳建立「臺灣郵政」後,便委託英國倫敦維爾金生公司承印臺灣第一份郵票 — — 「龍馬郵票」。之所以叫「龍馬郵票」,與郵票上精美的「龍馬圖」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寫上「大清臺灣郵政局」、「制錢貳拾文」、「CHINA」、「FORMOSA」等字樣。

臺灣第一份郵票 — — 「龍馬郵票」,印有龍和馬的圖案。另外也寫上「大清臺灣郵政局」、「制錢貳拾文」、「CHINA」、「FORMOSA」等字樣。 圖片:擷自網絡

有趣的是,這份精美的郵票,並未拿來作為郵政業務用。適逢臺灣鐵路「錫口(今臺北市松山區)至水返脚(今新北市汐止區)」段建設完成,這份郵票便拿來作為火車票使用。後來才陸續有新版的郵票作為真正的郵務用途。

龍馬郵票最後作為火車票使用。綠色毛筆字為「台北至水轉脚洋壹角」;紅色毛筆字為「台北至錫口洋五點」。「水轉脚(又稱水返脚)」是新北市汐止區的舊稱;「錫口」乃今日臺北市松山區。「洋壹角」、「洋五點」是當時的貨幣。 圖片:擷自網路。

筆者按:

隨著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現在的人用到郵票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不過,郵票上的圖案與字樣常常代表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象徵,或是正在發展的核心國策。小而美的郵票是許多收藏家的最愛,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二段的郵政博物館,有許多關於我國郵政發展以及世界郵政的介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遊。

編輯和排版:徐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