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了?來瓶可樂吧! 可口可樂131年前今天誕生

ImPress 深刻記錄者
I’mPress 深刻記錄者
6 min readMay 8, 2017

【一週歷史大事】• 文:劉家叡 • 發文日期:2017年5月8日

講到「可樂」,在你的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無論你喜不喜歡,不得不承認的是,「可口可樂」對於「可樂界」,乃至於世界飲料界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即使過了百年,依舊如此。

想知道關於「可口可樂」的趣聞嗎?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瓶可口可樂的誕生

1886年5月8日,可口可樂的「原型」誕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一家藥劑店。藥劑師約翰‧彭伯頓(John Stith Pemberton,1831–1888)發明了一種宣稱能治療頭痛、嗎啡成癮、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甚至是陽痿的「飲料」,取名:「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成分包含古柯鹼與酒精。

可口可樂的發明人─約翰‧彭伯頓(John Stith Pemberton,1831–1888)。 圖片 : 擷自網路。

不久後,藥劑店所在的地區發布了「禁酒令」,逼得彭伯頓修改原先的配方,變成:「無酒精版的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不久後,這個無酒精版的「可樂」,也在亞特蘭大的藥房上市了。同年,第一份關於可口可樂的廣告也出現在市面上。

1886年,可口可樂的第一個廣告出現在世人眼前。從圖片下方文字可以得知,這篇廣告還是以「藥效」為主要訴求。 圖片:擷自網路。

隔年,彭伯頓將一部份股權轉讓予艾薩‧坎德勒(Asa Candler),開始擴大可口可樂的經營。

1892年,坎德勒以2300美元取得可口可樂的全部配方與銷售權,並成立我們今日所熟知的可口可樂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後,坎德勒利用大量贈送月曆、時鐘、明信片、剪紙等廣告方式使可口可樂廣為人知,並請專業人員繪製專屬的海報、托盤等周邊商品,大大提升了品牌的質量。

可口可樂風潮

挺過了經濟大恐慌時代,可口可樂在二戰前已經是一家穩定且規模龐大的企業,並已成為代表美國標誌的重要物品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打,美國的參戰讓可口可樂的觸角延伸向了歐洲大陸。

當時,可口可樂看準了這波「軍人商機」,打出「世界各地都能喝到可口可樂」的名號,一方面提振出外征戰士兵的作戰意志,也將可口可樂的風潮帶向亞洲、歐洲。

從第一年的四百瓶銷量,至二戰末期的近五十億瓶,可口可樂不僅代表著美國標誌在世界各國的建立,也成為了飲料界的不倒金牌。

可口可樂在二戰時期的宣傳海報,以「軍人」為主要訴求對象。 圖片:擷自網路。

芬達是「混血」身份?

二戰期間的德國,在納粹黨嚴厲的管制下,可口可樂仍然暢銷。二戰末期,因為「正宗」可口可樂的生產原料無法進口,再加上當時物資短缺,使得可口可樂公司不得不使用德國當地的原料生產。

結果,使用德國原料的「可口可樂」與原先的味道雖然相去甚遠,卻也迸發出了全新的滋味,令人回味。德國人叫這批「混血飲料」為「芬達」(Fanta)。「芬達」的原文Fanta,源自德文Fantasie,有幻想、開懷有趣的含意。

納粹戰敗後,可口可樂的原料恢復供應,但「芬達」的滋味卻已留在大家的心中,並持續熱賣至今。

芬達汽水的德文廣告海報。 圖片:擷自網路。

可口可樂與中國

1935年,可口可樂為了打通中國市場,懸賞100美元,向世界各地徵求譯名。最後,由當時在倫敦執教的蔣彝教授(1903–1977)拔得頭籌,他將「Coca-Cola」翻譯成「可口可樂」,兼具音韻與意義之美,也展現了可口可樂欲帶給世人的快樂感受。

蔣彝(1903–1977),中國畫家、詩人、作家、書法家。以翻譯「Coca-Cola」為「可口可樂」聞名。 圖片:擷自網路。

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後,隨即掀起了一股風潮。這股風潮,直到1949年後趨於寂靜。1949年,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大陸並建立政權,身為美國典型資本主義標誌的可口可樂,自然成為了眼中釘。為了避免在中國的資產遭到沒收,可口可樂隨即在當年撤除所有在中國的資產與銷售業務。

1979年,隨著中美關係的正常化,可口可樂再度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並成為了當時遙不可及的奢侈品。同年,中共實行改革開放,大陸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之後幾十年間也有了大大的提升。可口可樂在中國大陸不再是奢侈品,人人都有機會嘗鮮。而中國大陸的市場,也再度成為可口可樂公司大力開發的地方。

1979年,《時代雜誌》封面以「中國新面貌 (China’s New Face)」介紹中共的改革開放政策。圖中站在長城上的男子,手拿的正是可口可樂。 圖片:擷自網路。

筆者按:

雖然筆者本身不太愛喝可口可樂,但不能否認,它有一種無可取代的魅力。單單在香港與臺灣,它近乎「壟斷」可樂界的市場就可想而知 — — 它的吸引力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這樣,似乎也得歸功於可口可樂公司對於秘方的保護與堅持,使它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近年來,「百事可樂」(Pepsi)崛起並成為了可口可樂的強勁對手,威脅了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兩強相爭,也讓可樂界的「大戰」更具可看性。

誰能想到?當初只是拿來治療頭痛的「藥」,會在百年後,風靡全球呢?

編輯和排版:徐瘋

--

--

ImPress 深刻記錄者
I’mPress 深刻記錄者

學生獨立媒體,紮根台灣,橫看全球;不偏不倚,深度報導,追求真相;志在改變台灣媒體劣況,找出媒體轉型新出路。 “用心報導讓你深刻的新聞,只因我們是你的記者 — — I’m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