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自由與監控的辯論 — 荷蘭Appathon公共辯論

觀察荷蘭疫情的應對最有趣的,就是政府與人民監控技術的態度。 因為對個體隱私的保護,荷蘭並不能持續追蹤病患資訊,在擊退全球性傳染疾病需求下,監控病毒傳播與建立預警系統的議題,演變成人身自由與健康保障之間的激辯。

這週末 (April 18/19),荷蘭身心健康政府單位Ministry of Health, Welfare and Sport (VWS)進行COVID-19監控App的線上Appath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EcFsXoDps ,從各界上呈的提案中,有七個提案脫穎而出,兩天的直播邀請到開發與各界專家對於七個App的功能與使用疑慮進行公開討論。有興趣的專家與民眾可以藉由這樣的平台進行公民參與。

無奈還是無法全程聽懂荷蘭文,一邊賴著荷蘭朋友現場解釋,一邊快打翻譯。目前討論的議題有:

1. 藍芽預警:當藍芽感應到鄰近裝置,會發出保持距離的警示。但藍芽可以穿牆,所以並不能代表真正的人與人距離,該如何能進行必要的預警?

2. 匿名性:為了因應GDPR,討論到任何匿名處理的方式都有回溯或被駭的可能性

3. 數據安全性:並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健康數據監控與處理,這讓大眾很擔心自己的訊息會在未來如何被使用

4. 其中一個開發單位source code 有問題:應用到位置資訊、沒有任何原因地使用區塊鏈技術、以及有數據外流第三方的疑慮https://twitter.com/danielverlaan/status/1251775526710251520

5. 其中一種爭議應用情境:https://hebbenmijnburencorona.nl

6. 模糊的執行爭議:究竟是強制安裝還是依個人意志?大概預測60%的人會使用,但並不能涵蓋到全部,尤其是沒有手機裝置的族群,那這樣還有其效益嗎?既然如此,是運用這樣的監控與預警系統有效,還是繼續限制有症狀就待在家裡有效?

最後一點討論最有趣,但也最沒有解答:What does using such an app now means for the future of privacy when it comes to healthcare?

當我們在課堂交流亞洲國家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病毒的監測時,同學也好奇的是對於數據運用與掌控的各種情境。 隱私權保護與科技應用的拉拔,是在這一年在歐洲感受最深的困境。這樣的持續辯論究竟是對人權的尊重,還是對技術發展與因應疾病傳播的阻礙。

好奇辯論的最後,會理出什麼樣的結論。

Coverage:https://nos.nl/artikel/2330914-overheid-presenteert-zeven-corona-apps-maar-nog-veel-zorgen.html

Appatho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EcFsXoDps&feature=emb_logo

現場直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PKs6SHouI

(更新)
距離辯論後的五個月,最終仍是未有定論。除了開發的coronamelder app 非強制開放下載外,這場監控與自由的辯論在大家已習慣了疫情步調後不了了之。

--

--

✦ Winnie
Design for Inclusive Future

Design expat experimenting with life in Rotterdam NL. 旅歐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