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蝶|專訪版畫創作者陳宣安

Alice Tsai
inksider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r 7, 2019

2016年,陳宣安為了大學畢業展《吾年》而開設的個人網站上有一段她為版畫作的序,開頭第一句是這樣寫的:

人生就像是版畫一樣 / 一開始滿懷希望的雀躍

被冗長的製作時間雕琢⋯⋯

她笑稱自己是先嫁給版畫才愛上它的。本來唸泰北高中美工科時是畫水墨工筆,後來考上玄奘大學的藝術與創意設計系,開始接觸到版畫的課程。現在的她是台藝大版畫所的碩二生(註一),專攻平版創作,其中又特別以PS版見長。

問起陳宣安平版版畫的魅力是什麼?她毫不猶豫:「它可以保留筆觸!」其他的版種反而不行嗎?「其他的有刀痕。當然每個媒材都有它的優勢,我自己很喜歡那種蠟筆素描或是水暈的韻味。」

不像凸版及凹版是利用版面高低決定最終呈現的畫面,多半透過雕刻或腐蝕方式創作;平版版面平滑,上頭分為親油和親水區,親油區吸附油墨,就形成了印刷成品上的圖文。

「PS版當初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可以用畫的方式創作。我習慣畫毛筆,它剛好是用墨汁在畫,對我來講是個很熟悉的媒材,所以在控制上還滿穩的。」

陳宣安口中的PS版,全名是「預塗式感光平版」(Pre-Sensitized Offset Plate),是現今商業平版印刷中使用的主要耗材。她拿來創作,將畫稿曝光製版再印刷,也頗有一番心得。旁人看她作品總好奇問:這真的是版畫嗎?用刻的?她答:不是,用畫的。

陳宣安的父親曾在印刷相關行業工作,對於平版印刷的流程相當熟悉。然而對於她以此創作,父親一開始頗不以為然,覺得印刷機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為何偏要這麼煞費苦心。

「他就覺得說,要學藝術那你不如去畫油畫。」

她當然沒有聽從父親的話,依舊走她版畫的路。這幾年作品屢屢獲獎,開始有了成績,父親的態度才軟化下來。

「即使是同一個版子,我印的就是長得跟機器不一樣,他開始想知道為什麼,還跟我討論。」從此,父女兩人透過印刷的共同語言,找到了重新溝通的方式。

陳宣安說起這些令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時毫不避諱,甚至笑嘻嘻直言自己是個喜歡把傷口挖開來研究的人。畢竟,那裡往往是創作養分最豐沛之處。

「我在做版畫期間經歷過兩次很大的事情,一個是我甲亢發作那年。」大二時,甲狀腺機能亢進找上了她,她的雙手經常止不住顫抖,筆和刻刀都拿不穩。

「我很沮喪,覺得我生活在這世界上唯一的價值被剝奪,因為我其他都不會,我只會畫畫,但是我什麼都做不到。」

病情實在太嚴重,她只好休學回家。養病期間,她透過大學的版畫老師輾轉介紹到士林的火盒子版畫工作室繼續進行創作,在那裡認識了其他版畫愛好者。也是在這段時期,她有了創作《生死系列》的念頭。

「不管是什麼樣的題材、理念或想法,都是因為我們生在這個世界上才會有,但當我們離開的時候什麼也不會帶走,它是一個我們活著的證明。」這個系列到了研究所繼續延伸,「怎樣證明我曾經活過?或是你跟我有什麼不一樣?我們都這樣出生這樣離開,但我們每個人都不同。」

她給我們看《生死系列》的其中一張,標題是《孕育》。畫面中一個裸體的女子橫臥,胸下至髖骨的位置卻是空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枯枝,上頭開了花。創作理念的最後一句寫著:「犧牲與死亡不再這麼巨大,有了生命的延續,她得以安息。」

「有個媽媽看這幅畫時在畫前哭得好傷心,」她回憶。當時那位母親抓著她的手直問「你又還沒有生小孩,你怎麼會這樣子想?」

談起母親,就帶出另一項影響陳宣安版畫創作的大事。2017年對她來說可真是個諸事不順的一年:先是最愛樂團的主唱離世,接著是長跑六年的感情劃下休止符,然後祖父母接連開刀。「我剛好犯太歲,真的是發生了非——常多事情。」

和前男友的相處模式讓她反思起自己和家人間的關係。當時她跑去上了心理課程,接受催眠重新認識自己。「我發現我所有情感——不論好壞——都來自於我對媽媽的愛。因為不願意看到她不開心,最後卻轉變成煩惱與負面情緒,但是認真去面對這些問題,才發現這一切只是因為我太愛我的家人了。」

「在不斷審視自己之後就會覺得,原來是因為經過了這麼多事,我才會變成這樣子的人。所以我現在的創作會把這樣的情感放進去。」

陳宣安為我們示範水性單刷版畫的製作片段:濕紙(左上)、用報紙以按壓方式吸乾(右上)、調整壓印機壓力(下)

和陳宣安談話很容易被她話中的畫面吸引,絲毫不覺時間流逝。我們訪談時間約的是下午三點半,此時已是傍晚時分。

我想起最後一個問題:你有曾經因為創作而遇到什麼特殊緣份嗎?她想了幾秒。

「有一幅畫,叫《重生》,是我甲亢休養完回到學校做的一張作品。」

畫面中間是一人成側面跪姿,皮膚肌理細膩,人和背景都是黑白的,但那人的背上卻迸出一群豔紅火橘的蝴蝶。「當時我半夜在教室裡畫蝴蝶的時候,有一隻蝴蝶飛到我的作品上,停在這一群蝴蝶之中,後來牠就在那過世了。」

重生|PS版|90x70cm|2015|第62屆中部美展版畫類 第一名

我們聽完,愣了半晌說不出話。

當時陳宣安為了及時將作品完成參賽,熬了一整夜,卻因為印版錯位的問題頻頻失敗。

「我在教室大哭,隔天就要比賽,我快瘋了。」她語速飛快,好像真的要哭出來似的。「後來我就進廁所擦乾眼淚,出來跟老師說,我要再印。」

後來,《重生》一舉拿下了當年中部美展版畫組第一名。◆

文字/蔡旻軒
攝影/吳翊筠

註一:此篇訪談完成於2018年4月,目前陳宣安已完成台藝大版畫所的碩二課程,現正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交換中。

這是【關於印刷的這些人.那些事】系列採訪的第五篇,如果你還想看更多印刷人的故事,我們都為你準備好了:

此系列文章原刊載於2018年4月發行的《inksider》雜誌。《inksider》是兩位臺藝大圖文傳播系學生的畢業作品,也是她們在唸了圖文系四年後的自我審視與自問自答。這是一本試圖以「人」的角度重新審視印刷這件事的刊物:關於做印刷的人、關於人為什麼需要印刷、關於印刷如何在方方面面影響我們。【關於印刷的這些人.那些事】將選摘雜誌中八篇人物採訪發表於Medium,歡迎持續關注系列後續:inksider(如果想挖掘其他在Medium上看不到的精彩單元,你可以在岩筆模買到《inksider》實體刊物)

--

--

Alice Tsai
inksider

大學畢業做了一本談論印刷與人的雜誌。喜歡寫字但拿作文沒輒,喜歡拍照但近期常常不確定該不該按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