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創新之旅(三)

Noel Fan
JC InnoPower: Fellowship for Teachers
4 min readMay 21, 2019

來到丹麥,第三間參觀的是位於比隆的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illund (ISB),由Lego Foundation創辦,比隆被譽為Capital of Children,因為丹麥的Legoland 和 Lego House也是座落於這個小鎮。

ISB是一所推行 IB課程的國際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從遊戲激發學習動機,並與美國哈佛大學攜手研究 play education,致力培養終身學習者,鼓勵學生以勇氣、同理心和好奇心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遊戲」與「學校」在本則上可能有差別,但事實上,若運用合適的元素,透過遊戲,小朋友會更積極學習,亦更能把學習具體化,使他們把習得牢牢記住。

Source: https://isbillund.com/academics/pedagogy-of-play/

學校推動正向和 growth mindset,到處都貼滿了鼓勵的正向標語,也有學生製作的雙面吊飾,一面寫上 “instead of saying…”,另一面寫上 “try saying…”,旨在培養學生正向思維,這樣的作品比目皆是。

學校也提倡 learning by doing,從兩節觀課活動中看到,不同年紀的同學如何從實踐中學習 ,讓學習與生活、社會以至世界連結。

交流開始時,接待我們的老師給我們每人一份積木,讓我們在一分鐘內砌出一隻小鴨。有人手忙腳亂,有人笨手笨腳,有人砌出怪鴨,當大家展示製成品時,確實感到有點兒尷尬。但老師卻表現出欣賞的表情,全不造作。她就是想告訴我們,不要在意答案對與錯,只需在意學生如何思考,對他們的努力表示欣賞便足夠。沒有得到所謂「正確」的答案,而是 everyone is unique的,沒有最好,只有互相欣賞。我們亦可透過觀察,得到了經驗,進而轉化為知識,具體,有效。從這經歷中,讓我們深深體會,能否推動學生跨出探索的第一步,老師的回繢是重要的關鍵。

帶領我們參觀的 Senior Communications Manager Sidsel,帶我們參觀其中一間課室,發現裡面一個有趣的角落,是特意為某位同學而設的,因為該同學有特殊學習需要,Sidsel表示,班主任完全接納這位同學的特殊情況,並沒有視之為混亂和麻煩製造者,樂意以同理心了解其需要,致力建立他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因此設立了這個小角落,更撰文分享 case study心得,細閱内文,確實獲益良多。

其後,在觀課的過程中,看到學生勇於嘗試,某些同學因為失敗,所以不停重新設計,完全沒有氣餒,仍積極地反覆測試,相信除了因為活動有趣,老師也確實給予同學很多支持和鼓勵,不介意他們的成果。參觀二年級的教節,學生在觀察兔子的居所,然後再加上自己的創意在紙上繪畫出來。老師在同學之間遊走,沒有「指導」同學如何畫得「更漂亮」,沒有預設的答案,老師欣賞不同同學的作品,讓大家自由發揮他們的創意,every work is unique。在課堂中,我們不妨試試不要對孩子的成果進行評價,縱然未能順利完成,也不要定義為「失敗」, 嘗試欣賞他們的創作過程,讓孩子發揮創意,勇於思想和探究。

地方大,設備好,是這校的基本優越條件,令人羨慕。但學校的理念、老師的用心設計,才是學生們的主菜。同工們,Are you ready to play?Which step have you reached today?

(Source: https://www.pinterest.com/pin/782501122599140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