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自己在做學問嗎?

你知道嗎,愛情不單止有甜,也有苦

我希望更多人會關注青少年的情緒健康

我覺得最重要是自己穿得自然舒服,不需要隨波逐流

為什麼我們炸薯條?因為我們想吃好味道的食物

我想傳承中華文化

有幸可以到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中四級未來領袖課程的展現日,觀摩同學的展現。

很欣賞這組同學,設定有負面想法的情境,了解我們的想法,提出了一些正面的看法。紅圈代表負面想法,綠點代表正面思考,遇到負面事情,也可以有正面的思想幫助自己。說真的,我當下紓解了一點!

學生都在說他們明白的話

我們在微風細雨中到達學校,走上5樓,第一個碰上的就是「五條小薯條」組別,剛好他們正在炸薯條。和他們閑談,他們並沒有老氣橫秋,合理地表現出年青人的率真。問他們為何會「研究」炸薯條,他們說因為想吃好味道的薯條。他們手上沒有講稿,跟前沒有電腦。如果不是硬要和他們傾談,他們只在說笑談天 — — 不過他們的共通點是,眼睛都緊緊盯著油鍋裏的薯條!他們嘴上在開玩笑,但彎彎的嘴角沒有拉鬆緊鎖的眉頭。手上還是不斷翻弄油鍋中的的薯條,從鍋中撈上薯條,放在銀鍋中,隨手加入鹽和孜然粉,翻騰,翻騰,再翻騰 — — 嘴上依然說着笑,但眼神很堅定,直至他們自己和紛紛跑進教室的同學把薯條放進口內,幾位「小薯條」才鬆了一口氣。

炸.起

薯條好味!

過程中我嘗試問他們為何要研究炸薯條,如何研究。我發覺我和他們搭不上嘴。在他們的腦海中,未必有「背景」、「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等概念,但他們確確實實在為了吃一條美味可口的薯條而嘗試、改良,思考……最後,炸出一條在他們心目中,粗幼適中,口味合適的薯條。只要你好奇探問任何有關炸薯條的問題,他們都可以在輕鬆愉快地和你分享他們的見解。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不只是學校的課題,而是生活中的喜好;但能夠在學校課程中,給予他們空間,好好地運用資源,和同儕很純粹地探尋當中的學問(薯條點先好食?)、做學問(反覆嘗試,薯條的長短粗幼、油溫、炸薯條的時間、調味種類和份量……),為的不是寫一篇學術報告,而且嚐一口香脆可口的薯條,不是紙上談兵,真的是「炸薯條」!

調味

學生都很認真對待自己的嘗試和發現

之後走訪了幾組,有自行發明UNO新玩法;有從IG上總結香港幾種較常出現的穿搭風格,以總結出適合年青人的穿着美學;有透過另一種媒介創新Pizza以回應文化保育議題的;有探究中學生戀愛觀的;有思考何謂「充實」,付師生都有反思;有學了幾天糖畫,雖然手藝不高,但也有承傳及發展中華文化的心意;有探討社交媒體與價值觀的……

他們的表達或內容或許都未成熟,但他們都很認真。我們參觀的時候,已接近活動尾聲,不少組別見我們走進來,都重開攤檔,熱切地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想法;感受到他們很尊重自己的嘗試和發現,很期望與人分享。這份熱情,我們多久沒在校園裏燃燒過?

跟風,還是跟自己?
在pizza上的香草,是刨筆碎,栩栩如生!

有一組是砌模型的。同學見我們走入課室,知道我們想了解,反而引領我們走出課室,透過展板資料,先讓我們這些新手,了解模型的分類,再返回課室,觀看並接觸真實模型。他有他的思路,並化成了活動的流程。之後聽其他參觀者的分享,同學發現有拿起模型組件的同工,立刻糾正他們使用正確的工具分離組件。對於自己的愛好,他們都很認真和執著。而且,只怕你不問,他們在自己的專長和愛好上,總有談不完的話題,說不盡的知識。他們有自己的一套。

學生不只關注自己,更關心社會

如前所述,同學關注的議題多元化,近至流行文化、社交媒體,大至文化的保育與發展。有一位同學自成一組,分享有關情緒病的話題。看到這類話題,我和同行的老師都曾有疑問,是不是老師給他們的題目,但經過多組同學的分享,都是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而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關注的議題。這位同學,因為身邊人有情緒健康問題,甚至覺得自己也有這情況,於是開始了解,甚至希望更多人關心,讓社會正視議題。同學的攤位放置了很多情緒詞彙卡,我們先從抽選一個負面情境,並從搭配我們自己思考可能會出現的情緒。

我在抽選情境後,認真思考,開始拿起不同的情緒詞彙,身旁同行的老師說:

乜你拎咁多架!

唔緊要架,情緒係多元,而且無對錯嘅。你覺得係就拎啦。

負責的同學立刻回應。當下我便感受到很安慰。之後她開始解說,並且分享自己對情緒病的看法,以至很希望大眾會關注這個課題。

未來

我們在滂沱大雨中離開。校園內的熱情,相信要燃燒好一會,只是,如何讓這些熱情燃燒下去?

學校給予同學很大的自由度和空間,探索他們感興趣的議題,讓他們認真地做學問。在我參與過的組別內容中,我看到很多「當下」,與同學切身相關的,與同時代人相聯的,與社會連繫的。能夠讓同學將自己關注的議題,在學校這空間下很純粹地分享、交流、研究。今天過後,該如何?

從當下,的確想到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