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帶來教育的危機、轉機?

全球疫症肆虐,為阻止疫症蔓延,以健康為大前提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學校被迫停課。香港的在一月中農曆新年開始放假然後緊接停課,師生長期被迫留在家中。為了令停課不停學,教師、家長和學生有不同的對策,這段時間大家做了什麼?這些是否切合學生的需要?同時帶來哪些轉變?有哪些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重獲失去的空間 — — 計劃和堅持的重要

停課之初學生好像多了一個悠長假期,有些學生在家無所事事,每天睡至下午才起床,亦有學生多了時間和同學傾電話,安排時間做感興趣的活動,如看課外書,製作模型等。對有計劃的學生而言,這段時間提供欠缺的空間,能否令這些空間變得有意義,計劃和堅持十分重要。就算作為教師,要遠離家中的誘惑,像在學校一樣由早到晚專心工作也不容易。停課增加空間讓我去完成渴望已久的計劃。先為自己訂立工作計劃,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後當然是要確實執行,我的待辦事項如下:

1. 備課,預備網上直播教學設計的内容

2. 研究不同的直播平台的方案(如Zoom)

3. 尋找歷史的學習資源(可喜的是找到不同的資源,如RTHK近代世界史影片特輯、BBC Teach教學資源、外國歷史教科書和資源庫)

4. 試驗學習歷史的3D遊戲

5. 不同的AR/VR學習方案

6. 閱讀歷史名著(如講述瘟疫的十日談)

停課讓我有時間找尋學習歷史的資源,如BBC Teach有大量學習歷史的短片和敎學建議。

停課:讓學習變差?

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待在家中變懶,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對學生而言,以往的堂課成為家課,沒有教師即時指導,他們認為内容太難太深。上課發問、課外活動及同學互相關心等一些一直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停課期間變得困難。當然有學生自行運用資訊科技尋找答案,學習的困難成為學習的動力。亦有教師拍攝學習短片,解釋學習難點,提供更清晰的學習體驗。在家工作的家長有更多與子女相處的時間。疫症帶來的改變,讓我們反思一直以來的課堂設計能否有效促進學習。例如學習內容能否圖文並茂、清楚地列出思考步驟,幫助學生學習。這些設計的微調,的確能幫助學生學習,並可在將來的課堂繼續採用。每當出現困難,尋找解決方法,就是改變和優化的機會。

學生並非機械人,啓動按鈕便能解决學習問題。

學習計劃,能否以人為本?

香港的學校對停課的反應很快,起初主要給予網上功課,並為學生訂立學習計劃,甚至有教師拍攝學習短片等。教師要隔空追收功課事倍功半,而且預備網上學習内容,需要對課題和題目有更清晰指引,要時間設計和適應。對學生而言,除了平時需要繳交的功課量,堂課在停課期間也成為了家課的一部份,功課數量大增。部分教師給予相同的繳交日期,如停課後的第一天繳交功課,部分學生對大量的功課清單感到恐懼,無從入手。人性化的安排細節如何平衡教師及學生的需要,如繳交功課的數量、方法,更清楚的學習指引,對原有的學習模式作出調整,需要時間嘗試和優化。例如有部份學校分階段發放和繳交功課,出現問題時即時處理,亦會用電話關心學生,不單維持學生的學習習慣,亦能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其實以人為本的計劃並不是因疫症而生,而是教育實踐的基本原則。

網上直播?實體課堂? — — 學與教質素的重要

為了解決以上教學模式的不足,大部份學校開始網上直播教學。網上直播某方面能提供即時互動,提供相近於實體課堂的師生互動。教育局推動電子教學多年,但並不普及,當中涉及一系列的難題,直播的要求更高,如師生如何運用軟件,網絡速度是否足够,課堂常規的安排,如點名、進行非課堂的事情,如何確保他們專心參與課堂,課堂錄影的私隱問題等等。亦有家長擔心利用電子裝置成為孩子打機及睇片的借口。

網上直播容易令學生不專心?

其實這些問題亦同時發生在實體課堂上,學生發白日夢,學習內容缺乏互動和趣味,主要原因不是在課堂的進行地點,而是是取決於學生的個人狀態及課堂設計。我認為現在的學與教嘗試正正讓我們再一次檢視我們的學與教設計質量如何?能否促進學習,讓學生參與其中?網上直播教學的經驗能讓我們將部份基礎內容放到網上,例如某些題解短片,讓學生掌握部份基礎知識,再透過網上評估,由電腦批改,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同時透過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難點,再到課堂由教師講解。疫症迫使教育界實踐電子教學,這些實踐的經驗可以增強教師運用科技的信心。現在的實踐讓我們思考電子教學的目的,長遠而言,如何與實體課堂結合,採用更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習。當大家掌握網上直播教學的基本方法,優化學與教質素才是最根本的課題。

學生上課不專心,主要原因不是課堂的進行地點吧。

教師的角色

疫症的出現更突顯教師無可取代的角色。學生可以透過網上自學獲得知識,但教師的講解,課堂的互動,討論和思考並不只是透過只看筆記和簡報便能掌握。疫症迫使大家進行改變的嘗試,希望這些經驗能成為優化學與教的土壤,同時讓我們能更清楚自己的角色和目標。

--

--

忘筌得魚 Ka Chuen
JC InnoPower: Fellowship for Teachers

在中學任教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科。喜愛自己的名字「筌」,提醒自已做人處事勿忘初心:發掘學習好奇心,著重與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堅持教學從「人」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