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 ,也許只是現代人的問題

Terence Tsang
JC InnoPower: Fellowship for Teachers
2 min readMay 21, 2020

還記得大學時曾經聽過一句這樣的話:「很多現代人的問題也是源自於人與土地的割裂,忘記了大地之恩,忘記了謙卑,卻換來了消費主義的征服心態。」

這句話在接觸到一班委身於土地人士之後,又再重身浮到面前,更帶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到底現代城巿人勞勞役役所追求的是甚麼?值得嗎?」

經濟學之父Adam Smith在觀察到工業化之下的精細分工以及生產力大增時,曾預言將來人們用於生產的時間將會大減,可以迎來更休閒和舒適的生活。結果這個預言在今天的香港並沒有應驗,而香港人的工作壓力比數百年前還要大,工作量還要多。部份的原因來自人類的上進心。

對美、對善、對生活的追求是無可厚非,就是這種追求才讓人類不斷努力去改善我們生活的空間。然而,對於物質和享樂的要求,亦是我們賺不夠的主因,亦換來了焦慮、壓力、毫無滿足感的工作。

兩位青年農夫告訴我們放棄爭名逐利悠然自得、活在當下的滿足,這都是解決現代人的問題的方法之一。這並不是說所有人也要回歸農田,而是指出我們要有意認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意識到一切都是某時下的決定,而絕對不是被動的安排。

第二個問題是「土地教育」一類的開放性學習模式到底能否放到有課程的傳統學校?

這問題的前設是我們的學習必須以傳統的學習模式為骨幹,若不理會這是否正確,便產生了以下的矛盾,老師們看著這樣的教育是如何發生、如何能在生活中激化學習的需要和興趣,看得嘖嘖稱其、拍案叫絕,但......一句這不是主流,主流要跟課程、要考公開試,便丟棄了這種有意義的學習模式。

也許在丟棄與完全採用的兩個極端之下,應該還有將兩者結會的可能性。重組全校課程,加入實踐為主的學科,讓學生每星期也有一個可以動手做的跨學科學習?在常規課堂內引入更多動手做的學習活動?容讓我繼續思考這條題。

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學習與生活、與日常問題帶來連結,將學習變得有趣和有意義,我想在經濟課堂上要改改由KNOW-WHY to KNOW-HOW,變成KNOW-HOW to to KNOW-WHY,一切由現實問題出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