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僅是新技術的應用嗎?

Ednovators
JC InnoPower: Fellowship for Teachers
3 min readMar 10, 2017

許多人聽到“教育創新”這個詞,祗會想到各種新科技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其實,教育創新的重點仍然在“教育”。之所以要創新,皆因現代知識的結構和內容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的認知行為、手段與信息來源更是日新月異。教育的初衷,是要通過系統而科學的方法,將人類已有的知識傳授給下一代,作為對知識變化的回應,現代教育的形式與方法亦需要相應的改變。教育的未來,就如同知識的未來,充滿各種未知的因素與無限的可能,因此,教育創新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從教育體制、學科分類、評估手段、課程時長、教室空間、學校環境、到課室座位編排,都能夠成為激發正向教育成果的創新。

放眼全球教育創新的研究和實踐已經遍地開花,創新的主體可以是政府、學者、老師、學校、民間團體、商界甚至是學生自身,創新的目標包括讓孩子快樂學習、獲得立足未來的知識、均等教育機會、健康人格發展等等。在政府主導的教育創新中,不得不提到芬蘭,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持和驅動了教育創新,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

英國《獨立報》在2015年3月一則錯誤新聞,令全世界再次關注“進取”的芬蘭教育。報導指芬蘭將成為世界首個取消學科教育的國家,取而代之的是以“主題”和“事件”為中心的教學。事實上,芬蘭的教育創新從未停止過,芬蘭教委會課綱主席哈梅琳(Irmeli Halinen)女士如此陳述:“總有人問我們為什麼還要修改被世界認為是數一數二的教育制度,因為我們面對的全球化,科技發展、永續生存環境在不斷改變,快速改變,世界在改變,我們不得不反复思考這些變化與學校的聯繫。社會生活和職場所要求的能力已經發生改變,因而教育亦需要改變。”作為回應,芬蘭教育創新以獲取七種橫向能力為目標,分別是:思考與學習的能力;獨立自主,管理日常活動與安全的能力;文化素養,互動與表達的能力;多種語言能力;資訊科技相關的能力;職場能力與企業家精神;參與和影響建構永續發展的未來。本輪芬蘭教育改革始於2012年,內容包括授課的時長、國家教育目標,全國及地方核心教材等等。被《獨立報》誤讀的,僅是其中一項稱為合作式課堂的改革,課綱要求每一個學年,所有的學校都必須為學生提供至少一門跨學科、主題式、項目式管理的(multi-disciplinary, phenomenon- and project-based studies),課程,由多個學科的老師共同授課,學校自主設計課程。這是教育創新中強調綜合性和橫向能力的回應,並不能、亦沒有取代系統性的學科學習!

與一般自上而下的教育創新不同,芬蘭教育政策不祗著眼學生和課程,極其強調教師的角色,教師不僅參與和影響所有教育創新的演進,教師教育更是與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並列的教育領域。由於對教職的重視,薪酬水平的不斷調整,工作環境的完善,備受尊重的社會地位,教育作為職業有很大競爭力。2014年,芬蘭大學教育類專業的平均錄取率為20%,教師不僅需要擁有研究生學歷,更加需要每年參與培訓。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被賦予高度的信任,擁有寬裕的專業自主空間。這些高度專業、自覺進取的教師亦成為教育生態不斷創新的重要基點。

撰文:林敏華

自由撰稿人/從事公共政策研究,曾任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社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英國約克大學與匈牙利中歐大學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碩士,曾旅居挪威與瑞典,深感內地、香港、歐洲教育制度發展、教育文化差異巨大,希望通過自己親身感受及研究,為香港教育呈現更多不同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