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考察後的下一步: 個人化學習

“個人化學習”講得比較籠統, 實際比較針對性的主要概念是:容讓學生 ”做自己” (Be Themselves)。在學校能夠感到安全地忠於自己, 做真實的自己, 認識和追尋自己, 追求和發展真正自己所想。

敢想.敢講.敢做! “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 by Walt Disney

回港Jet-lag半夜睡不到, 忽發其想有幾個小點子想試行, 內容希望自己做到後再分享,因為最重要 “唔好得個諗/講字”。

回想起進行中的創新計劃,同樣有著想學生”做自己”的價值在背後,希望學生探索及了解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 明白生活方式是有選擇, 生活方式可以是照顧自己well-being的一樣東西。(下減3千字, 之後讓學生作品說話吧! 會為他們設個展覽, 談起發現自己都很期待:))既然信念上不謀而合,更加要帶著考察後的得著,努力empower 學生完成 “Live Well”陶土之旅,在不批判底下成就學生成為自己所追求的人, 讓他們勇敢表達自己, 同時讓大人在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學生並不帶批判。

這是海外考察後的小整理, 雖然腦圖畫面上混亂交錯,但充滿連結和有著我確信的核心價值,因此畫面不美, 但正正就似大腦內的知識一樣運作和發展。

說實話, 在整個計劃不只是學生在成長和學習, 我同樣在成長和學習, 多謝學生。多謝這個學習之旅讓我記起 “藝術是認識自己的過程”。既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 就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與他們自己的生活真正扣連吧! 讓學生為自己而學, 為自己而活, 讓他們擁有一個真正設合他們需要和想要的未來。

滲入戲劇元素的藝術導賞,劇中人物會與學生對話, 跳舞, 讓學生參與其中, 有如第一身經歷。除了互動, 還告別了傳統博物館必須安靜嚴肅的固有印象, 十分欣賞!

後記: 當初想解決個痛點是學生學習動機, 但發現它只是個表徵, 所以深入訪問完學生就決定先解決學生身心靈和精神健康的問題, 於是開始了 “Live Well” (同在)計劃, 打算在第二個階段會做 “Learn Well”, 但在考察最後一天, 與已移民的家長對談後, 我發覺原來兩者( “Live Well” & “Learn Well”)根本不應該分先後, 就如有雞先定有蛋先的比喻。我如夢初醒發現外國學校不用特別去解決學生身心靈和精神健康的問題, 因為they learn well! 香港的教育有問題, 導致衍生多一個學生精神健康問題, 甚至家庭關係, 親職教育壓力等, 教育體制影響學校體制,學校體制影響每個個體,每個個體合成為社會文化, 所以藤掕瓜瓜掕藤, 一整個生態圈(Ecosystem) 。學生(甚或家長)能否活得好, 希望靠著我們在教育路上作為前線的老師可以有一點點改變(we can be change makers)。加油呀香港教育工作者, 共勉之!

P.S. 移民雖然是逃離困境的最快辦法, 但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走/放棄/逃避很易, 堅持很難, 但我始終想試。

--

--

Cassandra Lau
JC InnoPower: Fellowship for Teachers

“Art is Life.” There is no absolute definition of “art”. It is hard to tell but we can create space and curate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student to experienc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