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大石頭」

Man Cheung
JC InnoPower: Fellowship for Teachers
2 min readJul 18, 2020

大家都可能聽過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大水瓶,先放入一些大石頭,只放入兩三塊,就發現似是滿了,難以融入更多大石頭了。然後又發現瓶內仍有空間,於是找來了小石頭,發現小石頭又可再填滿瓶內多一些空間;接著又再想,覺得可放入一堆沙子,沙子仍能填入瓶內的空位。大石頭、小石頭、沙子都填滿瓶子了。有人再想,不妨注入一些水,看看是否可以,最後,又發現原本以為已填滿的瓶子,原來還有空間加入一些水。這就真的滿了!

大家通常會怎樣詮釋這個故事?任君自我解讀。以前我會想到是做事方法與次序的重要,逐步逐步放入合適的材料,自能完成任務,把瓶子填滿。以前我又會想,這也是關於突破固有成見、思考更多可能。

以上我想都是合理的解讀。

只是到了今日,我開始想,如果把次序改一改,先放入了小石頭、沙子、水等,大石頭就放不入了!瓶子內的多元呈現也會失去大石頭一種重要的特色。就像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教學,究竟什麼來我們的「大石頭」呢?有時,或許在我們的生活、或者教學中,我們理得太多那些小石頭、沙子等,以至我們有時忘記了對我們影響最多、最重要的「大石頭」、甚至以為沙子等就可以取代大石頭,卻忽略了這樣的瓶子呈現的內容單調得很。

知道了什麼是我們生活不同方面或我們教學中的「大石頭」呢?知道了我們的「大石頭」,有了這個重心,能幫助我們更懂得取捨,或說更有勇氣作出選擇,然後恰當、有智慧地選擇放入不同東西,這瓶子定能呈現多元與精彩吧!我想,生活如是,教學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