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學習之旅 – Fruitful!

Chiu
JC InnoPower: Fellowship for Teachers
5 min readMay 21, 2019

今天天氣又涼了一點,幸好昨天睡得還好,可以展開第二天的學習旅程。早上,Frum向我們介紹了荷蘭的教育制度,並概括地闡述了對未來教育的看法。

在偶然之下,曾經在Medimum看過一篇與今天有關的文章,聽起來時更容易明白。

雖然Frum沒有明確提及,但是如果Tony Sir的文章沒錯的話,只有約10%學生能讀VWO,約20%學生讀HAVO,而剩餘的70%都是讀VMBO,重點在於培訓他們不同的技能。當然,這不正就是等於香港的Banding制度嗎?我個人只是部分認同,因為Banding本來並無不妥,這可說是按不同的能力提供不同的教育,重點在於有沒有足夠的支援予能力較弱的一群。如果讀VMBO的學生佔大多數,政府有沒有足夠的培訓及實習機會?這類學生的前景如何?相信要親身體會過才有最確切的答案。

與香港不同,荷蘭把學生分成三類,每一類都有其獨立的課程。可是香港無論是哪一所中學,學生能力如何,都是同一的課程內容,都要面對同一程度的DSE考試,這樣部分學生注定失敗,更白白浪費了六年的時間,學生、老師、家長身心俱疲。因此,IVY這類學校絕對有生存的必要,而社會對於學生的接受更不能只限於DSE,何不多培訓他們一技之長?

對於未來的教育,知識的傳授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透過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讓他們能與周邊的人和環境進行有效的連結,從而學懂不同的技能。

要成功推行創新絕對不是容易的事,但我緊記會把我的想法多與別人分享及交流。下午,我本來要到一所小學參觀,但臨時改變出主意,只因被這所中學的理念所吸引,希望看看他們如何發掘學生的潛能。

幸好選擇了這所中學,讓我在下午有了很大的啟發:

  1. 學校有豐富的Social Capital,能與不同的公司合作。學生課堂所做的作品不是老師所要求的,而是按客戶(公司)需要而進行設計。據學生所說,和學校合作的公司超過30間,而他們更會定期到公司進行匯報。下圖只為部分合作公司的名單。

2. 學生上午仍然需要上語文及數學等科目,而下午他們有足足5小時的時間去進行設計及研究。而整個過程都是採用Design Thinking的模式 – 先了解客戶(公司)需要,然後進行資料搜集,找出箇中原因,並分組進行設計。過程中需要到公司進行匯報。根據學生所說,或是1分鐘,或是10分鐘,視乎情況。而學生需要按客戶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再反覆進行測試,最後才把製成品交予公司。如果做得足夠出色,公司會把作品真實地生產出來。整個過程約8星期,完全體現出Design Thinking的概念。

3. 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四人一組,當中不同的學生負責不同的工作,並由組長負責帶領及分配工作。因為這所學校重點是發掘學生不同的能力,細問之下,原來每位學生開始進行學習前,都會寫出自己希望發展哪一種能力,然後在過程中進行自評,而老師及同學也會觀察他們,並給予意見及回饋。由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希望發展的能力,再由其他同學及老師進行觀察,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呢!

4. 學校給予部分同學自行訂定一個學習時間表,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彈性,同時也更願意去學習。

5. 無論是今天觀察到的,從學生口中得知的,還有學校的一些行政安排,都能體現出學校對學生十分信任,讓學生能感到被重視。

6. 雖然在一所學校裡有3種不同的教育制度,但從我問過的5位學生中都聽不到有任何嚴重的Labeling Effect,因為他們說就算是較弱的學生,他們都有足夠的機會去發展他們不同的技能。

今天的感覺是充實的,尤其是下午的所見所聞讓我對我來的教學又有了新的啟發,同時又學會一個新詞 – Technasium。當然我腦海中還有一個疑問:今天帶領我們參觀的都是能力較好的學生,但對於能力相對較弱的,又是否有足夠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所長?我仍未有肯定的答案。很珍惜每一次進入學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謝謝Eric的整理,讓我們今天的探訪變得更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