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裡的生涯規劃課
乘著剛過正月十五的機會,出一篇新春拜年的忽發其想吧⋯⋯
中國人社會農曆新年中,晚輩跟長輩們四出拜年,除了可以見見親朋戚友外,當然亦少不了逗利是的福利(這可是未婚人士的福利)。但是,有時候,久未見面的親戚總是萬分八卦,正在讀書的小朋友就會被問起邊間學校讀書、讀幾年班、考試考幾多名呀;正在工作的人士就會被問起做甚麼職業呀、人工多少呀、有沒有前途呀;年紀大多些少的就會被問到拍拖未呀、結婚未呀;已婚的就會被問到幾時生小朋友、想生幾多個呀⋯
晚輩面對這些場面或會感到給人scan了一次似的、或會感到被人比較、有點兒壓力。讓我不禁聯想到拜年亦是別人對自己「生涯規劃」的考驗⋯⋯
著名生涯理論學家舒伯 (Donald E. Super, 1986)認為人生好比彩虹,人的整體發展是由時間、領域和投入程度決定的:
(1)時間層面:職業生涯時間層面,按人的年齡和生命歷程劃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五大階段;
(2)領域層面:職業生涯的領域或者範圍層面,是指一個人終生所扮演的各種不同角色,如兒童、學生、公民、休閒者、工作者或持家者等。
(3)深度層面:深度,即職業生涯的投入程度,指一個人在扮演每一個角色時所投入的程度。這就是人生彩虹圖理論。
彩虹上的陰影部分是不同角色的份量,是因人而異的,不同角色之間亦會互相影響受外內間因素所左右,每人都可畫出不一樣的彩虹。
拜年活動亦正是提醒了我們有時候會面對別人眼中的「理想彩虹圖」或許與你的不一樣、他們的「成功方程式」或許亦與你不一樣,實在沒有必要作比較。回歸返舒伯的理論原點,生涯發展可是發展和實踐自我概念的過程。「做自己想做的」、「按自己想行的步伐」就已經足夠。
恰巧,上年(2018)的通識公開試題卷一第2題正提到教育相關的議題,當中亦提到個人成長、生涯規劃等的概念。藉個機會讓學生建構、想像一下自己的「生涯彩虹圖」亦是一個不俗的切入點來教授生涯規劃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