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環境

2020將要過去,想想一年下來有什麼得着,突然間想到「環境」的重要。

不知道各位對「環境」一詞有什麼想法?起初上「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培訓時,被問到「大家有無諗過改變一下課室的環境呢?課室係咪一定要係書台、椅子一式一樣地排呢?學生又是不是一定要固定一班人坐好呢?」我聽了不以為然,覺得沒有必要一定要改現在的模式呀,現在一列列地排也很好,學習的地方,清潔整齊就好了。

然而,這幾日,這問題又突然出現在腦際,但我想到的是「環境」,不但是指課室、禮堂等學習場所的環境,還包含的是身邊的人物。我突然擴大了對「環境」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其實是源自這一年特別的 InnoPower 經歷。

話說本來四月開始整個十星期培訓,這個抽離式的學習令人期待,可以去學習新的東西,又可以到外國參觀創新學校。我的想像是,哪怕十星期忙到沒時間吃飯,也是值得去努力的。十星期後,我就期待着有重新或一些新的改變,產出一個創新計劃回校,實現夢想。

但,疫情來了,停課、網課、社交距離、在家工作 ⋯⋯ 突然間,連四月如期開始的時間都沒有。好了,面對突如而來的東西,考驗一個人應變與思考。最直接就是想「延期」,今年不行就下年,總會可以的。但實情是,十三間學校、十三位校長、十三位創新老師、十三個團隊,能抽空出來培訓,又能成功錄取,中間的過程絕不簡單,延期一年,背後的考慮必不如表面說說因為疫情延期就能解決。大家在前路不知如何走下去之際,InnoPower 導師團隊向我們示範了運用同理心,與我們每位創新老師、每間學校協調,了解需要和擔心,最後,在花了一定時間去開會、討論、協商之後,我們有了「同行一整年」。

將十星期的培訓,分作五個階段,分布一整年實踐。好了,面對「新嘢」,又考驗一個人的接受程度。有些人會覺得「吓,唔係呀嘛?即上足一年堂?!」又有些人會覺得「即一邊培訓、一邊返學校?兩邊一齊做,做死!」又也有人會覺得窩心,有導師一整年的支持與教導,又有些且行且觀察,見步行步 ……

好了,到了十二月,由五月到現在,可以是時候想想我在這計劃中的得着。對於我,「同行一整年」是辛苦又成功的。辛苦是一方面兼理學校教學事務、一方面培訓,兩邊同時並行考驗能耐與堅持。但我們老師好像一向捱得,過着過着,又捱過了。另一方面,「同行一整年」提供了一個「環境」,這個環境可能是其他教師培訓所沒有的。

平日在校,幸運的是你有朋友,但未必同志;有同志,又未必同道;而志同道合的,又未必有時間持續交流。而外出進修或退修培訓很容易成為「進修時天堂」,即培訓的十星期內火火熱熱,但一回到實境,變成離了火的玻璃,又成了固封瓶子。

「同行一整年」中,我們在現實中生存與突破。既要求生 — — 教好書、備好課、改好文;又要求變 — — 創新計劃。這逼使我們一直想一直想一直試可行之法。而因為同行一整年嘛,則有一班人不停給你一些啟發,有一些人不停正能量,有一些努力計劃自己的創新想法,又定時有一些網上聚會,這給你一種有別於平日學校的工作環境。而這種環境,會令你持續思考、探索、轉變,趨向更新變化,帶來無盡支持。我想,這就是「群體環境」。

於是我想,若平日在校,我們能努力營造一個正面、積極、有進益而又持續的環境,一定會給我們更大更大的力量,為我們深愛的下一代做更多更好的事。

年末之際,網上見 Youtuber 分享來年十件事,其中一件是遠離消耗你能量的人。我正面地想,來年目標應是建立身邊的積極正面群體,創造美好的「群體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