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員工離職率?

菜鳥主管工作日誌 2021/12/7

--

時間發生在去年彼時…有鑑於最近做超過一年半的熟手的離職、剛入職兩天的新人離職(落跑)、業務部門也有約莫8個月的業務離職(前一個業務也是做了7個月離職),陸續三人的離開,讓總經理覺得主管帶領的整個業務後勤團隊離職率有點高,跟他深談了一個小時。

這件事其實讓我的主管有點氣餒,想想我現在也邁入小組長之路,這種情境未來可能也會遇到。所以在他跟我抒發情緒之後,我自己就決定來做點功課,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造成現在的局面?

想像當時苦惱的主管 Photo by Nicola Barts from Pexels

先不管大家各自離開的理由為何,要提出離職率高這件事情應該要有所本,不能只是好像感覺、似乎的字眼,要請HR提供數據,作為溝通的基礎。在網路上查到比較客觀的統計方式,叫做三維離職率

計算三維離職率,首先要先定義出老員工年資是多少(例如>1年),與之相反則為新員工(<1年),端看企業怎麼界定。再來就是正確的計算離職率。如此才能客觀去分析離職原因,檢討改善措施。

離職率計算方式可以參考此篇 最全離職率計算公式解析 ,有一步一步引導思考的步驟,其實跟想像中的計算方式不太一樣,這邊展示一下常見錯誤:

常見錯誤公式為:離職率 = 離職人數 ÷ 正式員工平均數
(一旦這樣計算,離職率很有可能就超過100%)

正確公式:離職率 = 離職人數 ÷ 當月底在冊員工人數

分析可能的原因

就老員工而言,如果人數不多,可能是外在因素的薪資不符合期待、沒有升遷機會、工作增加或分配不均、職務變化等情況;或是內在自我學習與實現的企圖沒有被滿足、提供的建議經常被忽視;若比例較高,有很可能存在公司體制或組織異動的問題、企業展望沒有獲得青睞、長期工時不合理或主管領導風格等出了問題。其實遭遇刁蠻客戶而離職的也不在少數。

新員工而言,普遍比較是職務與技能不一致 (包含期待不一、無法勝任等)、企業文化適應不良、對公司沒有認同感、沒有老鳥帶領、面試與上戰場有落差等可能都是原因。畢竟大家都花了很多時間在數字銀行的茫茫人海中投遞履歷,好不容易過關斬將正式入職,但卻在一年內離開,一定是有很大認知上的差異才會造成短期離職。根本原因在於,雙方未能在事前有充分溝通與了解。

面試者在茫茫數字銀行中找尋適合自己的職位、投遞心目中理想的公司
好不容易面試上了,如果沒有遭遇嚴重問題,一般不會輕易離職

Photo by George Milton from Pexels

改善的方向

根據Yes123人力銀行的調查,有75%的人不會告訴公司真正離開的原因。說真的,想要檢討原因,還是要靠中高階主管平時的觀察。

相對而言,老員工的離職對於直接與間接主管具相當的責任,中階主管身處承上啟下的位置,對部門直接或間接管理人員要有一定的掌握度,平常需要花時間關注組員,理解每個人的不同;經營團隊氣氛,帶人要帶心與溫度

同時也要能理解公司未來願景與目標、自己部門的位置與目標績效,合理的領取團隊任務及安排工作,定期會議傳遞給團隊成員知道。唯有透明公開,並且知行合一,才有可能大家團結合作。只懂得畫大餅或是過分壓迫,遲早會被看破手腳,失去主管應有的誠信與話語份量,連帶也影響對整間公司的觀感。

新員工的部分,負責面試人員就顯得更重要的。正式入職前唯一會與新人直接交流的人,角色通常是HR、未來直接或間接主管,通常都是經理職級以上的人。基本上這些人就是代表公司在做面試,所以談話中呈現出來的公司面向與工作內容就相當重要;並且也要能在履歷與談話中,判斷面試人員的品格、誠信、能力等,避免看走眼的情況

曾經陷入瘋狂找人的輪迴的我,也從中學習慢慢累積出面試心得,讓找人不再是一件痛苦萬分的事
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from Pexels

結論

  1. 員工離職,採用三維離職率的數據都要提供出來這樣才客觀,也才符合一般業界在講的離職率高。這是HR就要主動處理的事務跟責任,否則讓總經理有感覺上的高,恐怕淪為無謂的恐懼或是某個借題發揮的討論。
  2. 針對新舊員工離職率高的情況分別作分析,可能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改善離職率。
  3. 員工的離職,只有75%的人會說真話。雖然不免有家庭因素離開的,但你我都知道,幾乎被當成老員工離職唯一理由 …個人職涯規劃。
  4. 一旦員工決定要離開,通常加薪也留不住(頂多留住一時而已),因爲薪水已經不是最大的考慮。
  5. 員工離職直接主管的責任可以說是最多的,有多了解職缺、有多了解組員個性、是否有在經營團隊氣氛、工作規劃、管理風格、是否能發揮所長基本上直接影響整個部門的流動性。能夠讓員工有成長、成就感與實踐自己相當重要。
  6. 員工離職公司也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尤其在薪資獎金、組織升遷、經營方向、文化氣氛(包含加班、福利)上,一旦搞砸可大可小。
  7. 新員工任用,可以在事前做做點功課,例如描述詳細的職缺、工作比例、思考應備的人格特質;並在面試當下嘗試做性格分析與技能判斷,挖掘那些履歷看不到的事情。
  8. 要求別人要做的事情,主管自己以身作則很重要,自己一雙眼睛要看好幾個人,可是卻有好幾雙眼睛在看著你。
  9. 怎麼跟員工好聚好散也很重要。人離開是一時,但帶出去的話語可是完全管不著的。
  10. 員工離職,對於公司階段性發展該有的新陳代謝都是好事,大家也都各自完成階段性的任務,也增加我們的開缺的謹慎、任用的判斷、談判的鍛鍊、停下反省的提示,都是成為主管及公司的養分之一

最後做完這些功課,我問自己,也問在看文章的你。當離職的時候,你會如實的告知公司真正的離職原因嗎?很奇怪的是,如果輸入辭職原因調查,只會政府機關會出現相關的表格,難道只有政府組織在意員工離職原因?!

取自高雄市政府主計處辭職原因調查表
  • 本篇草稿(事件發生時間)寫於 2021/12/7,於 2022/5/15完稿

參考資料:

  1. 離職率計算 https://kknews.cc/zh-tw/career/p2qojep.html
  2. Yes123 統計 https://m.yes123.com.tw/member/white_paper/article.asp?id=20220222080516

--

--

Yvonne Wang
Xin's Life 心新小日子

簡單的生命並不代表你是個頭腦簡單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