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30後的選擇-(1)我如何認識「藝術治療」的?by JoyLove

JoyLove喬依.樂乎
insideWhy話畫研習室
8 min readSep 19, 2018

你也跟Joy一樣,非心理或藝術相關科系畢業,卻很想進入「藝術治療」領域?或你完全不瞭解或好奇想知道「藝術治療」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職業?未來的發展性又是如何?…
在此之前,或許應該先聊聊,我是怎麼發現「藝術治療」這條路,而又是怎麼下定決心前往這段長途旅程的呢?我想這也是所有想進入這個領域的人,必須探尋的問題之一,因為「藝術治療」是條漫長的學習之路,要找到熱情與使命感,才有可能支持你接下來要走的漫漫長路。

在這系列文章中,我會聊聊自己接觸「藝術治療」這個專業領域的過程,以及從自學和實踐中所體驗到的“療癒”這件事…(這麼說吧!有點類似像佛教所提倡的「離苦得樂」這樣的過程吧!笑~~)

從30歲開始,我的生命就像在蘊釀著第二階段的選擇…

發現生命中有許多個自己

2014年的秋天,輕風徐徐微涼的天氣,Joy和Paul先生很快地墜入愛河,接著結婚、生子…全部都在兩年內接連著來,Joy成為了媽媽後,非常希望能體驗帶孩子的過程,因此放棄了一份自己很喜歡的工作環境和不算差的待遇;在這之後,我調適心態了好一陣子,才全心接受自己的新身分,“享受“ 了兩年育兒的職涯空窗期+偽單親媽媽掙扎期(P先生是無法常回家的職業軍人),這過程的酸甜苦辣,很難一一在此道盡,以後有機會可以帶入文章中與分享。

接下來回歸二度就業,我則是讓「潛意識裡對工作及收入感到焦慮」的那個自己,陸續以兩份做不到四個月的工作,暫時讓「她」在我生命裡告終(我不曉得未來是否會再出現這樣的焦慮,但至少現在已經離我遠去);接著我仔細回想這幾年內,育兒的過程給我的心靈啟發和呼喚,一開始因為好奇怎麼把寶寶帶好,進而想要瞭解並研讀「兒童發展心理學」,又想到了是否能將「心理學」這個興趣變成是未來的職業?於是,上網查找了如何成為心理諮商師的方法,發現門檻有點高,應該說自己已經過了求學的階段,「心理諮商」則是一門需要長期累積學習經驗的領域,因此擁有學位證明是必要的,非本科系畢業的人,是無法進入並考取相關證照的。

“woman praying beside tree”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那對於我這種想從非本科轉為心理學科的人,該如何是好呢?

原來 我還有學習的機會與能力

確切認識「藝術治療」這個名詞的過程,我已經有點忘記了(請原諒媽媽的金魚腦袋),只依稀記得是從某本書上看到的介紹,當喬依發現還有「藝術治療」這個特殊的知識學科時,當下我的心情是極度興奮與雀躍的!對於從藝術表達中,協助自己和他人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而寬心生活、減除煩惱,不覺得這樣的工作很迷人且療癒嗎?終其一生,我們在做的每一件事,不也都是在追尋自我、瞭解自我的過程嗎?透過最原始的表達,若能解放囚在心中的執著念想,不也是療癒自己的解方,你認為呢?

雖年過三十才得知台灣有這類型的工作及系所,幸運的是,近二十年來台灣已有許多專業人士在前頭開創帶領著,包括台北市立大學所開設的藝術治療碩士班,目前並無強制規定需相關科系畢業始可報考與就讀,惟畢業前要補滿相關知識學分,也是這樣的機會讓我有了報考和進修的念頭,以下也列出學校官網的資訊:

  1. 研究生在進入本組就讀之前,必須修滿24學分之前備課程(包括藝術領域12學分和心理領域12學分),若有學分不足者,需在研究所入學後至本校或他校大學部(以上)相關系所補足,或利用寒暑假期間至本校或他校之進修推廣部或育成中心修研相關課程;若成績單足資證明已修相關學分,則可抵免。
  2. 前備課程學分不列為畢業學分,且必須在論文最後口試答辯前補足這24學分,否則無法申請口試。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治療組

寬心看待 人生變數

只是計畫趕不上變化,三年前懷有身孕的我,興奮地找了市面上的心理叢書和藝術治療相關著作--*104年前的考試項目有四科(國文、英文、心理學及造形表現-術科),正準備安排讀書和創作計劃的同時,我兒子也呱呱墜地了,於此之後的兩年,我又將心全然放在孩子(需無時無刻地全職照護)和網拍副業上(先賺點生活費養小孩),著實難以找出時間靜心研讀,因為光是心理學,就有數不盡的書籍得列入書單(導論、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因而這項進修計劃被我無限期延後,但心中的那撮火苗還尚未熄滅,像蠟燭微光靜靜點亮著…

“lighted candle” by Jarl Schmidt on Unsplash

使火苗再度熊熊燃起的日子,就是我前面所說的,歷經兩次短暫的二度就業,加上孩子慢慢適應幼稚園的學習(遊樂)後,我又有了讀書的念頭,如今台北市立大學的考試科目,也精簡成一科「藝術治療概論」,對此我感受到學校的用心,目的應該也是希望更多人對這項知識有初步瞭解,才能抱持熱忱與真心,不至於被未來蓽路藍縷的創建之路給擊敗。

雖然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勇敢堅持到底,因為「人生變數s(們)」總是不時地出來搗亂一下,但請寬心看待它,生命課題總有它的道理,也許它的出現是要讓我們反思現況,例如:發現意志不夠堅定時,是不是能夠找其他方式喚醒它;而衝太快時,也需要適時地緩和一下,正所謂「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有時候我也會因為hold得太久,把自己逼得太急,反而會有一陣子「什麼都不想做」的彈性疲乏期,所以,也要慶幸有「人生變數s(們)」協助我們緩一緩,留點時間空間給他們去思考,下一步就會走得更穩、更好,也會感謝自己能有這樣的寬容之心。

學校教育 V.S 人生目標

接下來是自己的感慨文+體悟

在長達12-16年的學校教育裡,每個人發現自己熱衷事物的速度不盡相同,但我們總會拿學校成績來墊高自己的成就,或者砸毀自己的信心,現在想起來真像是井底之蛙,埋沒了原本想要找到熱衷事物的初心,反而追著考卷上的數字窮忙,出了社會後一樣為了現實利益折腰著,直到有一天,你的初心受到感召或被某些事觸動了(我的觸動點是慣老闆的一句話+長久以來讀書內化的累積 *延伸閱讀〈找出生命的意義-Find your life back!),接著你會體悟到「原來過去的一切都是找回自己的過程」,就像答案揭曉般的醍醐灌頂,我一方面體諒了過去的自己,一方面也這樣告訴當前的自己:

『有的人可能從小就有某方面的執著或天賦,勤加苦練學習,累積久了必然有相對應的成果,也從中獲得成就感,這類型的人又被稱為「電鑽型」,總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得努力付出什麼,他們在過程中必然是享受的,我很羨慕這樣的人,也將他們視為我的學習對象;然而像我們從小對所有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人,什麼都想嘗試,卻每年也都在更換目標和意志的「鋒鳥型」,也不要因此感到心慌或打擊自己,你只是尋找目標的時間比較長,仔細想想…你也因許多美好事物和自己的選擇,而豐富了自己的人生,對吧?!』 我一直深信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

重點不在發現熱衷的時間點,而是你是否願意承擔並享受當下的決定!

也有的人甚至在退休後才想再學新的技藝,或者突然發現自己對某項事物很有興趣,在伊莉莎白.吉兒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創造力》一書中,就有提到一位在80歲發現自己對考古學很有興趣的女士--溫妮芙列(Winifred),她利用了十年的時間,在90歲時就成為了「美索不達米亞研究」的專家,所以誰說得準呢?說不定你就是下一位哲學家、諮詢師,或甚至是諾貝爾獎得主了呢!

“Dream signage surrounded sequins”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要知道,人還有95%冰山下的無窮潛力等著我們去挖掘!無關乎你現在究竟幾歲、身處何地…

何時開始都不晚,只要你願意開始!

我就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開始我的自學之路,你呢?是不是也有內心期望已久的事物,別考慮太多,每天利用一點點時間去實踐吧!

想要製作這系列文章內容的起心動念,純粹是把所知所學,用自己的方式闡述和理解,以利當媽後記憶力不如以往的我,能夠把知識內化,如果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一起互相督促討論,又是更棒的一件事了!

這個在台灣不到20年時光的新興學術&實務,需要更多人共同努力推廣與實踐,如果你也有同樣嚮往的心,想要為自己和他人在心中種下一顆自我療癒的種子,希望你能讓我知道,並期望我們能發揮1+1>2的力量,讓台灣社會能更加美好、你我的生命都能因此而充實又自在!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掌聲鼓勵鼓勵~ :)
覺得還不錯請拍1~5下;寫得深入你心,則可依心情多拍幾下哦!

FB粉絲團:insideWhy話畫研習室
SOSreader:JoyLove喬依.樂乎

有任何建議或想法,也歡迎你來信與我一起交流&討論
E-mail: joylove2015dream@gmail.com

--

--

JoyLove喬依.樂乎
insideWhy話畫研習室

愛我所愛.分享所愛:) 一份喜愛畫圖的內在初心 .一個懂得聆聽的人生學習者. 一段探究藝術治療的長途旅程*願​以藝術聆聽、用心關照自己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