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指南 | 《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謀殺自己》

iread_ebooks
iRead eBooks
Published in
May 16, 2023

編輯/拾光Ya&Micy

我自己是個習慣早睡早起,幾乎不熬夜的「雲雀型」,但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十足的夜貓子—「貓頭鷹型」,作息大約比我晚了2–4個小時,讓我們宿舍當年很困擾,或者說,不知道該拿我這個異端怎麼辦。

也因此,我們當年就睡眠時間進行了討論,我不懂為什麼大家能在短短幾周,甚至幾天的時間內就屏棄掉之前上學時,為了早起就必須早睡的作息;他們也不懂晚上就是要拿來嗨,為什麼我會那麼早打瞌睡?

《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謀殺自己》

我拿中醫對於生活習慣應該配合自然規律,亥時(21–23點)陰盛陽衰,應該睡覺讓身體充分休息為理由,支持早睡早起。

他們表示這老知識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情況了,更何況全球那麼多時區,那麼多種人,哪有每個都符合,既然不是通則,那自然會因地制宜、因時改變,現在這時代,比起古時候的作息晚幾個小時,不是理所應當嗎!

當時年幼無知的我就這麼被說服了,但看了這本書才發現,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或者說事情比我們想的都簡單,就像英國牛津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Russell Foster所說:

「人類真的是一個超級傲慢的物種,自以為能夠屏除35億年的進化,完全無視於自然界的晝夜節率來作息。」

也像世界知名睡眠專家Michael Breus表示的,

你是「雲雀型」或是「貓頭鷹型」很大程度是由基因決定,是一種先天傾向,其中「雲雀型」屬於隱性遺傳;「貓頭鷹型」則是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如果父母有一方是「貓頭鷹型」,那子女就會是「貓頭鷹型」。

或許年紀、性別、周圍環境、情緒等條件都會影響睡眠,但基因絕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圖片來源_Unsplash

不過睡多久就不是基因的問題了,而是由晝夜節率與睡眠壓力分別獨立調控,晝夜節率會藉由光跟溫度調節人體生理時鐘;睡眠壓力則是因為清醒時腦中會分泌腺苷,清醒越久,濃度越高,自然就會形成壓力,想要睡覺。

所以想要睡個好覺,就應該定時起床與睡覺;白天多曬太陽;晚上減少光照,保持黑暗;睡前1–2小時洗澡,促進血液外部循環,減少核心體溫;睡前遠離3C、不菸、不酒、不運動;保持腦袋淨空,

這樣就能有個完美的覺,睡7個小時再自動醒來,就是致死率最低的完美規劃。

現在看完這本書,忍不住想起當年那個討論,會不會可能單純只是因為我的基因決定了我是隻雲雀,其他人其實是隻貓頭鷹呢?只是他們之前被強迫當雲雀,現在自由了,就回歸貓頭鷹的本質,畢竟夜貓子的人數比雲雀還整整多了20%呢!

🟠本篇選書
《不懂睡眠就失眠:睡太多或睡太少,你都正在謀殺自己》

關於編輯

拾光Ya&Micy 【IG連結

Ya&Micy 目前是在後火車站大學就讀的研究生,在選書的方面較為偏愛人文科學、商業金融、自然科普……等工具書或知識導向的書。我們始終相信:「永遠不要停止進步。思維沸騰的瞬間,是足以燎原的星火。」 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希望藉由每週分享的書籍,在字裏行間給讀者們心中埋下火種,期望這小小的星火終將燃起不滅的火光,喚起心中對知識的喜愛,最後,願讀者與我們一起拾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