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賣零售還不夠?快閃店的城市新價值

Andy Hao-Che Hung
IVC-InVisibleCities
7 min readApr 25, 2019

近來,電商市場正日益走向飽和,新興線上品牌被埋沒在數據的海洋裡,與消費者陷入雙方互尋不得的兩難境地。快閃店因此成為線上品牌的新寵,在人潮湧動的地段(商場、車站、廣場)開設快閃店,攔截自然人流獲取新客,突破演算法的局限性與線上流量高昂的成本,接觸到線上無法觸及的客群。

乘著 O2O 的經濟潮流,快閃店快速地出現在城市許多角落。在不同的情境中,快閃店以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又創造出什麼新價值呢?

打造不易退卻的新鮮感

快閃店 in 商場

上海長寧幸福里商場裡,「一米市集」生鮮品牌開設的快閃店。Photo Credit: 洪皓哲

「商場越來越難逛了!」人們瞥了眼商場裡大同小異的品牌,邊抱怨邊划著手機想著怎麼離晚飯還這麼久,當櫥窗也不再吸引,商場一下就逛完。剛走出商場,卻看見廣場上誇張的排隊人潮,全是衝著品牌快閃店的體驗活動而去。

商場品牌同質化的問題日益嚴重,過高的店租與長達數年的租期使得許多品牌望而卻步,快閃店輕量、靈活的特質因而被視為挽回商場人氣的解方。快閃店的租期大多在兩週至三個月之間,建置成本也不高,小品牌能在可負擔的成本下嘗試不同地段的客流和銷量,適合線上品牌作為初入線下市場的嘗試。

藉由引入有自己死忠客群的品牌快閃店進駐,商場將湧入更多的人潮帶動其他商家的消費。此外,快閃店高流動的特性能幫助商場快速累積新品牌的名單,並測試不同品牌的客群特性與客流吸引力,成為未來招商時的重要判斷依據。

Boxpark Shoreditch. Photo Credit:Boxpark

在英國有商場更將「快閃」的概念推到極致,成立名為 “Boxpark” 的快閃購物中心。

Boxpark 位於東倫敦的潮流集散地 Shoreditch,鄰近 Shoreditch High Street 地鐵站的良好地段為 Boxpark 帶來密集的人流。這個快閃購物中心有別於傳統店舖,全由貨櫃組合而成,每個潮流品牌能擁有獨立空間來展示自己的風格。Boxpark 舖位租期從一週到一年不等,幾乎每週都會有店面變化,「幾天不去就似乎錯過了什麼」的新鮮感使得 boxpark 成為倫敦潮男潮女的購物天堂。

Boxpark 主打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消費模式。透過提供免費 wifi 與建設移動支付系統,Boxpark 鼓勵顧客在品牌官網下單後到店內取貨,既降低品牌開店的硬體設備門檻,也強化快閃店互動體驗的特性,打造更純粹的潮流品牌展秀地。

舊瓶裝新酒的獨特體驗

快閃店 in 閒置空間

電影院裡的 Qwstion 快閃店。Photo Credit: Qwstion

蘇黎世有家名為 Qwstion 的背包品牌,選擇在閒置的電影院裡開間快閃店。品牌順應原有的空間調性,在漆黑的牆面上投影建築影像塑造氛圍,並仰賴戲院獨特的沈浸式感受,讓顧客更專注在商品本身。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在網上消費,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實體空間的角色從原本完成買賣交易的空間,逐漸變成展示商品與彰顯品牌精神的體驗場所。許多品牌開始選擇教堂、劇場、倉庫等場地來開設快閃店,用特殊的空間氛圍凸顯品牌的特質,吸引粉絲前來朝聖。

當閒置空間開起了快閃店,將為當地帶來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首先,品牌為了讓閒置空間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會對空間進行改造創造出新的使用場景,賦予空間新的生命。同時,空間本身的個性也會刺激品牌去思考新的空間用途,創造更多的體驗可能。在快閃店開幕後,品牌魅力會吸引人流前來體驗消費,進而促進街區周邊的活力,吸引其他的小型商業前來開店,形成正向循環。

Adidas, Factory 55 舉辦的工作坊。Photo Credit: localradar.co

Adidas 就在紐約 Brooklyn 將一個私人倉庫改造成創意快閃空間 “Factory 55”,並將這裡定義為「暫時性創意共享空間」。除了推廣展示 P.O.D. System 系列运动鞋,大部分的創意空間用來舉辦工作坊、開放實驗室課程,邀請當地設計師、藝術家和居民一同創作。

隨著品牌對於短期空間租賃的需求日益增加,新的商業媒合平台也應運而生,成為閒置空間與品牌之間的橋樑。

2013 年在英國成立的 “Appear Here” 是共享商業空間平台,初衷是想媒合那些空著店舖的房東和臨時需要開店的零售商。但在體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日,他們意識到品牌商對於空間的需求更加多元,因此現在在 Appear Here 的網站上,你可以租賃小到電話亭、酒吧、畫室,大至倉庫、教堂、地鐵月台和廣場等等的空間。

這樣的共享平台並非英國獨有,如中國的 “elsewhere” 和「鄰匯吧」等平台也都是類似的模式,當世界上越來越多地方有這樣的空間需求,更多閒置空間也會進一步被挖掘、活化。若能在有良好配套的前提下,為閒置空間引入暫時性商業不失為一種都市更新的方式,讓舊空間活化有更多的可能面貌。

在地商業的保護傘

快閃店 in 社區

Manifesto Bicycles. Photo Credit: Jason Henry for The Bay Citizen

在加州 Oakland 市區有群都市倡議者 (Urban Initiatives) 成立名為 ”Popuphood” 的組織,為在地創業家提供5間半年免租金的沿街店面,希望透過快閃店的模式幫助幫助在地商家找到存活的商業模式,逐步達成活化社區的願景。

Popuphood 在訪談中提到,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方式有幾點原因:首先,因為當地的店面已閒置了一段時間,屋主聽到快閃店商家將會修繕裝潢店面,都願意免費提供空間,即使半年後商家不願意續租,改裝後的店面也能增加出租的機會。取得房源後,Popuphood 運用策展的模式招募在地創業家,確保彼此的業態可以互補,創造多樣的聚集商業增加社區居民前來消費的意願。

商家進駐後,Popuphood 的任務並沒有就此結束,他們稱自己為「保護傘計畫」,希望以在地商業孵化器的角色,陪伴在地創業家找到能長久運營的商業模式,快閃店則成為保護傘的理想形式。而當商家透過快閃店累積一定的客戶基礎後,他可以選擇續租長約,長久地陪伴街區,成為活化街區的因子。

不過除了缺乏好的商家願意扎根社區,還有其他因素使得社區缺乏活力。

在過度強調機能分區的規劃下,禁止混合使用的法規,阻斷了支持生活的周邊機能進入社區的機會,使得社區顯得冷清單調。快閃店也許是提供社區機能的好解法。快閃店是臨時建物,更接近活動性質,能在廣場、公園等開放空間短期設置,在不違反現行法令下,依然能促成住宅與商業的混合使用。

公園盒子。Photo Credit: 公園盒子

在上海的小區和公園裡最近出現名為「公園盒子」的共享健身艙,他主打從社區步行5分鐘可及的健身社交圈,提供給社區白領最便利的健身體驗。用戶可使用移動支付按次付費,沒有一般健身房的年費壓力。

公園盒子選擇以貨櫃屋設立健身房,輕量的模式使其與物業和居委會的協商更有彈性,能夠快速打入社區。另外公園盒子選擇無人店的運營模式降低成本,以社區規模的人口基數就能維持運作,成功地滿足社區生活機能的同時,也找到商業上可行的模式。

結語

快閃店的崛起,從商業角度來看,是作為新品展示與互動體驗的臨時有效空間,為品牌助力;另一方面,其低成本、短時間等特性所帶來的靈活和實驗性,對於活化閒置空間、連結在地社群和補充街區的生活機能等方向,還有許多的潛力值得開發。

希望將來有更多類似 Popuphood 的案例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當新的模式不僅僅為了商用與私人盈利,也為街區抑或城市帶來更多豐富型態時,這樣的快閃之路似乎更為未來可期。

--

--

Andy Hao-Che Hung
IVC-InVisibleCities

A spatial designer/ urban researcher from Taiwan, currently lives 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