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寫筆記的初衷,逐步建立個人知識系統!Notion 的快速指南與應用

Yu-Ning Kao
IxDA Taiwan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Jun 21, 2020
由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不,你只是還沒建立適合自己的筆記習慣!」

2020 年自從疫情以來,社群活動暫歇了一陣子,這次透過線上直播的方式,與『Notion.Taiwan 台灣官方社群』合作,打開 Jeff 和 Mark 的筆記本,深入淺出地帶領大家認識時下最火的筆記軟體「Notion」,一起來學習如何將知識轉化爲模組化筆記,打造自己的大腦知識庫!

完整的影片請在 IxDA 粉絲專頁上觀賞,這篇就提供給喜歡閱讀文章的你吧!當然,如果你有 Notion 帳號,這篇也提供讓你可以邊操作邊練習唷。

首先登場的是 Jeff,現為 104 用戶研究員,也是一位工具課金玩家(筆記狂熱份子),視把玩新工具為興趣。對他來說,不單單只是工具的應用,更是人生的知識累積。

就由他先從使用動機、基本語法、流程架構來一步步窺探他的工具箱!

由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把 Jeff 的分享分為四個部分:

  • 第一部分:寫筆記的動機與寫作哲學
  • 第二部分:Notion 的快速指南 — 好玩之處與組織法則
  • 第三部分:如何用在工作與生活?
  • 第四部分:結語 — All-in-one App 真的好?

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想看的部分。

第一部分:寫筆記的動機與寫作哲學

把想法寫下來,才有機會轉變為「實際行動」

回歸到寫筆記動機,「為了不要記那麼多事情」,因為「懶」,不想要在大腦裡暫存太多的瑣事,因此利用筆記記下來,把記憶與知識外部化,也等於儲存在你的第二大腦,只要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去「瀏覽」就好,不需要佔腦容量空間。

另外,將想法寫下來,才有機會轉變為「實際行動」,更進階地,能時時地組織想法之外,甚至能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如果你還沒有寫筆記的習慣,或許以上的動機可以讓你下筆開始記些想法!

當有了寫筆記的念頭後,Jeff 才開始嘗試各種數位筆記工具,例如 Evernote、Bear、Google Keep 等等,用過各個工具之後(課了不少金),最後選擇了 Notion。當然,Notion 的優勢後面會提到。

為什麼不用一般文書軟體來寫就好?

Jeff 在分享前調查了下身邊的友人,大概有三成沒有使用筆記軟體,都是透過 Word 或是 Google Docs 來完成一般的會議紀錄等等,但 Jeff 認為,儘管將檔名定義明確,相對起來還是較難一目瞭然知道文件內容、難以編輯,甚至是難以搜尋管理,除此之外,也需要花時間調整排版。相對來說,如果用好的筆記軟體,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組織內容。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什麼是 Markdown?「專注在文字」的寫作哲學

在進入 Notion 細節之前,Jeff 先簡單介紹了一下 Markdown 這項寫作方式。Markdown 對有在寫程式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作為「網路內容」的寫作用語言,是指透過簡易的指令、標記,來對文字進行排版。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簡單的快捷鍵,來完成大部分你想寫的內容,希望可以讓你在寫作時可以專注在內容生產,將挑選樣式的心力最小化,以達到「易讀易寫」的效果。(相關介紹請看這)

以下 Jeff 也示範了常用的幾個快捷鍵,有機會的話大家也可以自已試試看: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而在 Notion 裡面,你也可以直接把字反白去選取樣式,或者用鍵盤快速鍵來替換粗體、斜體等,而實際上使用大概就只有標題、列點、程式區塊等。 Jeff 也說自己是 Markdown 文本的信奉者,因為不單單在 Notion,許多現代編輯軟體也都支援 Markdown 了(例如 Bear、Ulysses、Typora、iA Writer、 etc…),因此推薦各位可以嘗試一下這樣的寫作方式!

第二部分:

Notion 的快速指南 — 好玩之處與組織法則

Notion 好玩在哪裡?快速指南

Notion 是擁有相當多功能的應用軟體,Jeff 提及他 2018 年剛接觸的時候,其實也迷路了!但後來試過各家筆記軟體,再回來 Notion 後,發現這裡所涵蓋的功能是蠻完善且好用的!

接下來就初步介紹四項 Notion 基本特色,讓大家在入門時不會被他多元的功能所困惑。

A | Workspace 為個人空間

「Workspace」 在 Notion 裡是最大的單位,像是個人的工作空間,可以去管理自己的帳戶,例如設定權限等等,當然也可以把自己的空間分享給別人。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B | 構成筆記的主要單位

而筆記的組成上主要分成以下幾個單位:

  • Block 段落:每一個段落均為一個 Block,這也是 Notion 和其他筆記軟體最不一樣的地方,Block 就像是一個一個的樂高積木,能自由地拼湊成你想要的樣子(也就是拼湊成 Page 頁面,等同於筆記本身),另外,也可以透過 / 快速鍵來插入 Block 。
  • Page 頁面:而一篇一篇的 Page 頁面(筆記),就是由 Block 段落所組成,可以在其中插入文章、文字等等。也可以透過「組織頁面」來分類調整,此為在 Notion 中常使用的操作。
  • Database 資料庫:用來儲存資料的地方,也是其中一種 Block 段落。因為有多種的呈現方式,比較複雜,也是最容易迷路的地方。但如果有使用 Airtable 的經驗,因為兩者的基本概念十分相似,在使用 Database 較容易上手。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而 Jeff 也特別現場操作了下 Database,有分為兩大類別 Inline 和 Fullpage,如以下。Database 相較於其他筆記軟體是較特別的功能,裡面有許多的屬性 Properties,可以透過不同的面貌來檢視/編輯你所寫的內容, 例如表格模式、看板模式、清單模式、卡片模式等,甚至還有行事曆模式(也是 Jeff 最常用的模式),來把你撰寫的內容,視需求有不同的呈現。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C | 關於頁面自由度

而關於頁面的自由度,如上述兩點可知,Notion可以自由地拖曳排版、變換顏色,甚至背景圖可以換成很炫的 Gif 檔(下圖為 Jeff 採用的 Gif,是不是夠浮誇!但實際上當背景圖非常的吸睛啊!)

圖片來源:https://rachelvision.wordpress.com/2017/02/19/8-bit-japan-landscape/

D | 強大的搜尋功能

除此之外,在使用上也能感受到 Notion 在搜尋方面也有所專研,透過 Quick Find 可以搜尋整個筆記、段落等等。

截圖自筆者Notion

該怎麼組織 Notion 筆記?

不只是筆記軟體,而是透過數位筆記的形式來管理生活周遭的資訊。

組織上,Jeff 分享了兩個他使用 Notion 的組織方法,第一個是「Inbox 暫存區」,第二個是「P.A.R.A 原則」,提供給大家參考。

1. 📮 Inbox 的用法

在紀錄資訊時,首要任務是先「記錄下來」,希望速度至上,因此不希望花費過多的時間思考擺放的位置。因此 Jeff 會建立一個 Inbox 的頁面,將當天的任務、擷取的網路文章,甚至是未分類的筆記,都先存放在 Inbox 中,不在第一時間整理、分類資訊,理想上是每天必須整理的空間,而最佳狀態是必須完全清空。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2. ✍️ P.A.R.A

Jeff 也分享他的組織原則主要參考 PARA Method,此方法為矽谷的生產力教練所提出,重點旨在把身邊所有的資訊分為三大類,Area、Project 和 Archive。

  • Area :領域,自己關心的主題。無關乎時限。例如 Life,可以存放各個感興趣的領域。而Area 領域內包含許多 Project 專案,如下。
  • Project:專案,有想達成特定目標,有時限。例如 R 專案
  • Archive:不再關心的領域,或是已經結束的專案 (不刪除筆記,因為未來可能會用到)
圖片來源:https://fortelabs.co/blog/para/

當然,在網路上可以輕易找到多種組織方式,最常見的例如:GTD (Get Things Done),之外,還有許多的整理流派,例如知名部落客電腦玩物最近也在探索 Notion 用法。Jeff 也建議大家可以多方涉略,甚至是從 Notion 的 Reddit 可以見到很多有趣用法。例如:My collection of embeds and widgets on my pageMy latest Notion dashboard等,再從中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整理方式。

以上為組織 Notion 的基本原則,那怎麼用來組織生活和工作呢?

第三部分:如何用在工作與生活?

如何把 Notion 用在生活上呢?

而生活上,Jeff 最常把 Notion 拿來當文章的閱讀器,透過 Notion Web Clipper (Chrome Extension) 外掛程式,可以將 Chrome 上面的網頁存下來,日後可以在 Notion 中閱讀、畫線,甚至是改變閱讀字型、新增註解等等,一步步的把網路上的內容累積起來。(個人超愛這項功能,有了這個之後,都不需要手動複製貼上網頁內容了!)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Notion 在工作上如何結合?

另外,在專業上 Jeff 怎麼使用 Notion 呢?

透過 Admin 頁面 一目了然看全貌

首先,他為工作開了一個獨立頁面,相似於 Admin (或有人稱為 Dashboard )的概念,透過此頁來管理每一項的任務,在 Workflow 類別中的項目代表「今天需要追蹤的內容」等等,如下: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Workflow 中 Jeff 放置了許多頁面,這邊來一一拆解給大家參考。

A | Daily 追蹤每日進度

透過 Daily 來追蹤每日進度,完成後就把筆記放入 Archieve。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B | Project Tracking 專案管控

透過此頁可以一目瞭然的看見專案規劃、專案狀態,或是內容細節等等。此外,由於前述所說,Database 的模式可以自由調整,對於 Jeff 研究員工作而言,有時會需要用「行事曆模式」來看訪談時間;或是透過「看板模式」來追蹤正在進行中的任務。正因為有相當大的彈性可以變化,這也是 Jeff 認為,在專業工作上最方便的地方。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C | Mission 臨時任務

而 Mission 內則放置非專案任務,偏單次任務,完成後就會被放置於其他Database。

D | Meeting Notes 會議記錄

當然,基本的會議記錄也可以建入,還可以紀錄會議時間、參與者等等。

逐步地建立系統化知識庫 Wiki

此外,除了 Workflow 之外,Jeff 在工作上也會在日常建立 Wiki 知識庫,逐步地把收集到的內容彙整至不同主題,就像是在個人空間裡面建立 Wiki。

或許有些人會好奇為什麼要建立 Wiki 呢?Jeff 說明,就像是把過去的知識做彙整,即便只是收集相關主題的網頁,久了他也會成為該主題的 Wiki 知識庫。如下方的範例,就是 Jeff 針對資料視覺化的 Wiki 。

不需要想得太複雜,這並不是要在一個晚上通通建立的,儘管只是隨意的摘取,透過日積月累的知識收集,最終也可成為個人的系統化知識庫。

由 Jeff x IxDA Taiwan x Notion Taiwan 提供

結語:All-in-one App 真的好?

All-in-one app 是 Notion 主打功能,幾乎完整地把各種格式、工作、生活都集中在一起,但這樣真的好嗎?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

而 Jeff 也提及,這是現今筆記軟體的趨勢,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怎麼說呢?分的部分,過去他為了完成生活中的大小事,會依賴各種不同的軟體來達成,例如 To-do + Trello + Google Doc + Calendar + Evernote + …….等等,但逐漸地發現,越來越多的軟體反而會超過負荷,這時就會在想,有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把這些功能通通彙整起來?而 Notion 對他(還有我)來說,就幾乎完美地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將「生活」和「工作」一網打盡

經由前面所述,我們能夠將所有的事情,透過 Notion 都可以一同紀錄。但也不要忘了,我們享受了方便,但是生活和工作的分界似乎模糊了(工作沒法丟在辦公室?),比如說,你可能在紀錄生活雜記的時候,突然看到工作的任務還沒達成,就會過去寫一些筆記,這時,其實也是種變相的加班!這也是 Jeff 在使用過程中的想法,透過 Notion All-in-one 的管控工作與生活 ,似乎就會很自然無法切割清楚。

整理筆記是為了消除資訊焦慮,還是有意義的產出?

Jeff 認為,Notion 的樂高概念讓寫筆記變得很有趣,可以享受兒時玩耍的快感,但偶爾他也會想,其實整理筆記不輕鬆(且有時算蠻忙的),但到底整理筆記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消除自身的資訊焦慮嗎,還是再進行有意義的知識產出。

回顧這點,無非是希望大家在鑽研筆記的變化時,也能回想當初自己寫筆記的初衷,假如是「為了妥善的安排工作坊」,那有達成此目的其實就很棒了!最後,Jeff 也說到,其實透過寫筆記的同時,能夠帶來以上這些思考,這就是 Notion 好玩的地方,也是做筆記有趣之處。

由 IxDA Taiwan 提供

以上為 Jeff 的分享,由於當天的內容非常豐富,故拆為兩篇文章,敬請期待另一篇由現為 Mozilla Taiwan 的 Product Manager, Mark 所帶來的分享。
若迫不及待想瞭解更多的,也可以在 IxDA 粉絲專頁上觀賞完整的影片唷!

感謝各位觀看本次記錄IxDA Taiwan 的活動記錄與感想文章。若你喜歡本篇文章的內容,請你也給我們鼓掌與關注作爲鼓勵;
若你發現本篇內容有些錯誤,也請你不吝給予我們指教。
Copyright:圖/文 @IxDA 直擊小組。
更多精彩的活動照片,請參考 IxDA Taiwan 粉絲專頁:http://bit.ly/2XJ23M0
感謝各位的閱讀,我們下次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