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Jiun Lee
IxDA Taiwan
Published in
8 min readJul 23, 2020

--

十天臺北:以設計撬動健康覺醒(上)

臺北的上班族有7成是外食族。很多人明明知道每天在外面吃飯不健康,還是改不了這個習慣。因為「好吃」,因為方便,也因為實在很便宜。然而,無論對個人、家庭、或社會來說,這都不是長久之計。大腸癌的威脅,上班族普遍亞健康的狀態,地溝油的傳聞,都為社會敲響了警鐘。

有何對策?

創新設計或是出路。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 ® Taipei 2016)最近與Continuum合作,希望透過設計讓臺北成為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

作為這次設計調研團隊的local partner本地夥伴,我有機會透過來自香港、德國和義大利的團隊重新認識我的城市,對設計思維也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文 / 陳思諭

我是臺北人。愛臺北,愛食物,更愛大自然。
所以一直非常關注食物安全的議題。

分享快樂。

【論對象的挑選:越多樣越好!】

臺北的食安問題複雜,牽涉範圍很廣。Continuum團隊切入的角度從年輕白領、媽媽與農夫三個族群出發。

短短十天,我們進行約二十六場個別深訪。訪談對象橫跨年輕白領、農夫與媽媽。其中,每個族群都能再細分成不同的小群體,不論是有機或慣行農夫(vide註:有使用農藥、化肥的一般栽培方式)、在意健康或天天速食的上班族。透過訪問正常和極端值,我們慢慢歸類、靠近想鎖定的群體,並尋找各族群中的飲食、生活模式與洞察。

質化深度訪談訪不像量化研究,沒有一百個人的表面資料為某個答案背書,所以重點在於找到每個族群決定性的需求與洞察,以確保發想出來的概念能成立。

如果,運用同理心敏銳挖出洞察,是偏向右腦的設計力;那麽串連起各個需求以發展健全完整的模式,便是偏向左腦的商業力。而這兩件事情密不可分。因為需求,正是來自對利益相關人的深刻洞察,當一個模式能滿足所有利益相關人的需求時,人們才會願意使用它。

以年輕白領為例,他們可被細分為好幾個不同的小群體。

每個小群體對飲食健康的重視程度與原因都不太一樣。有的人因為信仰問題,在意吃下去的肉品是否符合人道宰殺流程,否則寧願只吃蔬菜; 有的人關心父母健康遠多過自己,希望買最好的給父母,自己吃炸雞便當就很開心。選擇擁有不同看法的受訪者,能幫助調研團隊釐清各種心理洞察,串連起能觸發目標族群行為的動機。

【三個小時的訪談,是受訪者一生的精華濃縮】

一份訪綱有三、四頁A4那麽長,上頭清楚的將訪談分為不同模組。從五分鐘的破冰介紹、二十分鐘的飲食認知測試、三十分鐘關於人生的阻礙、價值和夢想。是的,你沒看錯,明明是針對飲食議題所做的訪談,卻問到「人生阻礙、價值和夢想」。

很多時候當我們直接了當的對受訪者問到:「你需要什麽?」要嘛得到很表層的答案像是我需要多休息因為我很累、工作很忙,要嘛問到最後他告訴你:「我也不知道耶…。」

所以在訪談時,我們會問那些關於理想中的生活、未來夢想、成功等,於他而言是什麽景象?而要達成那幅景象前,他受了什麽樣的阻礙?

近期很紅的阿德勒心理學主張,應全面而非片面地把人看做一個整體。受訪者的每個想法與行為都其來有自,飲食模式與生命經驗、心理觀念都有關聯。

這次的調研過程裡,調研團隊就發現,他們原以為應該是人生勝利組、吃好過好的白領族群,竟然是此次調研的三個族群當中最不快樂、最無助的一群人。

而他們在工作中找不到的成就感,部分也被轉嫁到近來興起的健康運動風潮中。相較於事業上抽象的未來目標,具有挑戰性又視覺化健身成果,成為生活中重要的意義,進一步也影響了飲食習慣。

【用五感體驗做調研】

為了更深刻的瞭解每位受訪者,Continuum團隊除了透過文字訪問,也參與受訪者一部分的日常生活。

例如跟著媽媽們一起經歷買菜和煮菜的流程,又或是要求白領們寫下自己的飲食日記,詳實紀錄日常三餐都吃些什麽。

為了健身而嚴苛要求自己飲食的上班族女孩,原來依循的是教練開的菜單;為了信仰而嚴格把關每樣食物來源的年輕爸爸,也會在過度忙碌的上班生活中選擇基因改造食品。

這些輔佐資料就像證據,除了印證著受訪者說過的話,也帶出更多受訪者未提及的影響與動機。

除此之外,觀察受訪者身處的環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其實為何他們要大費周章,從上海特地跑到臺北親自做調研呢?打電話不是一樣的嗎?

「還有很多其他可以瞭解的啊!」Josipa眨眨眼。

基本上,每場訪問都會儘量安排在受訪者的家中或者他們喜歡的環境進行。調研團隊不只是錄音錄影記下訪談過程,也會拍下環境中幾個重要角落的照片。例如:書櫃。

書櫃根本就是面赤裸裸的鏡子,映照著一個人內心的期待、擔憂和幻想。從受訪者書櫃中存放的書籍類型,就能猜測他的部分人格是如何被影響與養成。

另外像是幾個擺在顯眼位置的物品,也都可能是對受訪者而言很重要的存在,例如一進門就映入眼簾的神桌,或者是擺在電視旁的Xbox遊戲機。這些透過五感觀察到的資訊,都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細節。

【視覺化圖樣提問,讓受訪者更好進入問題中】

Continuum的團隊問了許多抽象的想法問題。例如:「當說到健康,你想到什麽?」「大自然對你而言,是什麽景象?」

受訪者一聽到這樣的問題時,常常會突然愣住,不曉得怎麽回答,但不代表他們心中沒有答案。

有些時候,他可能還沉浸在上一個問題的思維中尚未抽離,需要被引導進入另一個情境才有想法;也有些時候是千頭萬緒在他腦海裡,短時間內卻不知如何組織、從何說起才好。

Continuum調研人員的做法是,針對這樣的問題使用圖像或字卡,讓受訪者選擇符合他們心中的答案,並進一步作解釋。

受訪者會被邀請依照重要程度排列每張小卡,這幫助受訪者更有邏輯的講解自己選擇的依據,而調研人員也能更有系統的組織受訪者的回答。同樣的圖示與字卡,在各個受訪者手中形成不同的排序。調研團隊就能從每種不同的排列組合裡,進一步的挖掘最接近受訪者心中想法的資訊。

【做調研就像洗三溫暖,忽冷忽熱才專業】

「資料,就像牛奶,越新鮮越好。」每天訪談行程結束後,我們會有一段總結時間,根據當天訪談內容提出不同想法,甚至是新的核心概念都有可能在這時候靈光一現。總結時間,我們抽離訪談過程中無限認同受訪者的心理狀態,依據對談中的所有記錄和感受,拼湊這個人之所以是這個人的原因,小心謹慎的將他分析和分類。

這奇妙的轉換就像在泡三溫暖。短時間內,調研人員獲得他的家世背景、對成功的願景、夢想藍圖、生活起居,甚至與親密家人或愛人的關係。在這麽大量深入的訊息中浸泡太久後,我們又跳回冷水池,重新解析在熱水中的各種感覺和訊息。厲害的調研人員得在一定時限內來回洗幾趟三溫暖,還不得頭暈目眩、失去方向。

延伸閱讀:十天臺北:以設計撬動健康覺醒(下)

作者:陳思諭,IxDA Taiwan 使用者研究員

目前就讀政治大學傳播學程四年級,長期關注農食議題並撰寫相關故事文章。曾參與愛樂活社會企業、一米市集生鮮電商等農食相關組織的實習計畫。

本文授權來源: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主辦單位Organizer: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總籌Chief executive: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企劃執行Executive:Continuum 、IxDA台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