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2020 攝於Strasbourg

【不負責任經驗分享】 — 教你如何挑實驗室踩雷一次就上手

--

一堆文章教人怎麼挑實驗室不踩雷,這次咱們就來看看要怎樣挑實驗室才會踩雷踩到外酥內嫩吧,話不多說Let’s go!

溫腥提醒:這篇文章主要以是海外實驗室(歐盟)狀況為主,裡面有標*號的點在國內未必需要檢核喔!

何為學界悲哀,莫過於碩六博九嘔心瀝血,教職無缺人滿為患

何為業界哀鳴,莫過於學六碩六無人可用,博士薪水太高付不出

何為現實殘酷,莫過於學位取得之後,猛然驚覺薄紙換不了分文

學士四年碩士兩年博士現在進行式,待過的實驗室數一數也將近十個(謎之音:是多愛換實驗室?),認識的碩博士也超過百人,分析多人經驗之後有了這個踩雷寶典,供後世新鮮肝臟參考。

該國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

有些國家你會覺得八字不合,怎麼生活怎麼不舒服;有些國家只適合出遊,長期工作不是好選擇;有些國家或許沒有到一聽到就會眼冒愛心,但卻是一個適合生活與居住的地方。每個人的人格特質生活習慣語言能力掌握度不同,適合生活的國家自然不同。要在異國他鄉工作求學,必須要深入了解並且能夠融入他們的文化生活習慣,如果不能接受或是覺得生活起來太痛苦,請一開始就不要去挑戰那個國家的任何職缺。

想要痛苦多年了話請挑跟你八字不合且生活習慣、文化難以融入的國家去工作求學。

實驗室種族多元性*

如果人在台灣整個實驗室都是台灣人很正常,如果在歐洲走跳越大越穩定的實驗室種族多元性越高,除非是剛剛起步或是實驗室主持人對於特定國家有合作,不然健康的歐盟大學實驗室內種族多元性會很高

當實驗室大門一開只有單一種族時,思考人生再決定要不要加入會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想在國外踩雷了話請去挑種族多元性低的實驗室加入!

實驗室文件歸檔與語種

實驗室是否有妥善的文件歸檔?
實驗室文件歸檔的語種對於國際研究人員是否易懂?
實驗室耗材出入庫與帳目是否透明?

有些實驗室很重視傳承研究嚴謹性,有些則是隨便他去SOP不願遵守任意更改,教人看心情、對錯看運氣。有些實驗室文件自帶手工加密字跡難以辨認或是只用當地語言,沒有精通該地語言的國際研究人員難以查閱,要找到檢體與對應資料難如登天;正規有妥善管理的實驗室帳目清楚庫存易查,有些實驗室則是帳目不明研究經費不知去往何方更不用提謎之庫存,實驗器材在有跟沒有之間,挑實驗室跟挑工作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妨想想如果有間公司的狀況是…你會願意加入嗎?

只要心臟夠大,沒有妥善傳承沒有清楚帳目沒有友善語言環境的實驗室也是可以出頭天的...應該或許有機會吧...

實驗室人數、案件數、經費案數量

有些人說實驗室人少比較溫馨,如果你對於溫腥的生活也很有愛就去吧!扣掉剛起步的實驗室,有一定歷史的實驗室如果人少,通常對應到研究案也不會太多,研究經費案可能數量也不多甚至不穩定,如果你的薪水是實驗室支出的,那就…嘿嘿嘿

謎之音:經費越少的實驗室往往越需要學生花大量時間在雜務上,儘管補耗材出入庫實驗儀器簡單校對與維修是必備基本技能,但真的不需要挪用大量研究時間在雜務上,有些經費充足的實驗室或研究機構會請專員來處理滅菌消毒清潔等工作,或是購入其他可以節約時間的耗材與設備請好好觀察,倘若研究時間不夠用畢業遙遙無期,吃虧的人是誰相信讀者心裡有數。

想要踩雷請加入有一定歷史但是實驗室規模一直成長不了的實驗室,體驗溫腥生活 <3

實驗室氛圍與風評

有些實驗室是待過的人都說讚、離開的人念念不忘,偶爾聚餐和樂融融談到專業大家討論,跟其他實驗室關係友好的實驗室,有些則是後宮真煩傳,內鬥外鬥風聲鶴唳經費不足,專業討論大家鳥獸散paper掛名搶到頭破血流醜態百出,其他實驗室聽到都會微笑婉拒合作案的存在;人言不一定可以盡信但事發總有原因醜話一定要聽,一個人描述的狀態可能不能取信,如果整個研究機構都給予相同的評價…咳咳

覺得生活單調缺乏樂趣嗎?挑個實驗室氛圍與風評都壯烈無比的實驗室來演實驗室真煩傳吧!

實驗室討論方式與讀書會頻率

通常實驗室中的討論會分為:個人與指導者(教授/博後)的討論、相同專案的研究員與指導者(教授/博後)的小組討論、整個實驗室的大型討論以及讀書會/seminar,在這邊簡單介紹其屬性

  • 個人與指導者(教授/博後)的討論
    每天到每週的進度報告與討論,頻率看實驗室風氣但建議最少要每週跟指導者約一次討論,這種比較著重在你個人的研究進度與狀況,還有討論你最近研究的想法,確定進度有跟上。
  • 相同專案的研究員與指導者(教授/博後)的小組討論
    當研究案比較大型不是單一人負責的時候,就會需要相同專案內的研究員定期討論,頻率我的經驗是兩週到一個月至少一次,如果密集點的一週兩次也是有遇過,主要是確保大方向正確,還有不要做到重複的工作互相幫忙,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鑽牛角尖到burnout。
  • 整個實驗室的大型討論
    所有實驗室的成員聚在一起各自分享各自的進度,也可以在這種場合上反饋問題或是討論要不要採購某些設備及軟體,討論整個實驗室的實驗主排程等等,是個練習發表的好時間會有各種不同面向的反饋,不一定會討論到很細節但可以知道彼此的狀況,好互相幫忙。
  • 讀書會/seminar
    每個人輪流報告自己新看的paper,不是每個實驗室都有這個風氣但如果有是件很棒的事情,不僅可以練習自己的發表也能聽別人的報告快速吸收一篇新的論文,主要是學術取向

如果你是自己一個人扛一個專案,那相同專案的研究員一起的討論可能就不需要,但如果你有同專案的同事卻從來不一起討論,那出狀況的風險就大,如果你去的實驗室上述四種討論都不在意,那你能否畢業他們也不在意。

做研究不是單打獨鬥更不是孤立無援才是真理,但如果你覺得不討論最好自己可以闖出一片天,那也只能祝你成功了。

研究機構中的生理/心理健康相關資源

首先先深呼吸,再來仔細閱讀下方文句:

「每個研究生取得學位的背後一定經歷了無法想像的生理與心理摧殘!」

請記住這句話並思考:如果之後短則兩三年、長則八九年要待的地方沒辦法在你生理健康或是心理健康不穩時提供足夠的資源,更慘的是整個研究機構裡面的人生理、心理狀況普遍極差,你會願意加入嗎?

覺得自己身體好心理強健沒有相關資源沒關係了話,就上吧勇者!

實際研究工時與薪水

提到工作時間與工作量不禁讓人想起經典四字名言:

“ 能者過勞 ”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能者過勞!如果去觀察實驗室生態不難看出通常裡面會有幾個人扮演保母的角色,把實驗室打理得乾乾淨淨自己累的要死還要拼了老命做研究,最後工時爆炸領不到加班費,薪水晚發時常可見的慘況。有些實驗室在你加入前簽的契約(在歐洲博士生比較偏向員工,我就算是學校聘任的外國研究者,只是頭銜是Ph.D. candidate,有支薪也要交稅,當然也有休假跟加班費等)跟之後實際工作情況差異懸殊,如果是必要加班例如剛好實驗就是需要比較長的操作時間或是操作時間點剛好排到週末這無法避免,有良心的實驗室會說請留下出勤紀錄之後可以補休或是有加班費,當然也會有實驗室把員工假日上班視為理所當然、根本不讓你請假,如果不想要累死他鄉還窮困潦倒,請好好打聽仔細評估。如果發薪水的機構不是實驗室本身,那請小心在你剛上工的時候他們合約是否已經處理好、相關保險與資料是否已經到位?如果沒有…請自求多福。

如果不介意領不到薪水並且樂於瘋狂加班的話,挑個惡名昭彰的實驗室去打拼吧!

實驗室整體語言能力與語種

台灣學生英文能力普遍來說都很棒,出國留學以英美語系國家為大宗,日本也是許多人心中的首選,也有些人在歐盟各國深耕;有些留學生精通該地語言,有些則是以使用英文為主,但在實驗室中大多還是會希望能用英文作為主要語言(尤其是實驗室種族多元性高且期刊投稿以英文為主的領域),除非你能熟練了掌握當地語言並且語言能力已達到專業/近母語等級,不然請你找能夠專業且流利使用英文的實驗室,不僅可以增進自己的語言能力,投稿時也比較不會困難重重還要幫別人看稿;如果你的研究領域以其他語言為主則不在討論範圍內。

簡而言之如果你跟你老闆與指導你的人無法妥善溝通請再三思量你做研究是為了甚麼?求學的意義何在?

如果你的研究領域以英文為主流語言,想要挑戰自己的語言能力極限了話,可以挑個母語強勢英文普遍偏差的國家,找個實驗室種族多元性低英文平均能力不到B1的實驗室加入,並只用英文想辦法生存,相信你會對於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前人的去向、是否願意回來?

以前畢業或是離職去其他單位的研究人員去了哪裡?他們是否會回來探望呢?我想這應該是不少人會加入實驗室前後會好奇的事情吧(笑),如果想要對一個地方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問曾經在裡面生活打拼過的人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解析,如果問都問不到人都逃的遠遠的,不妨想想可能發生了什麼吧(露出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

有些人討厭交際討厭跟前人打交道,如果你比較喜歡有點藍鬍子風的實驗室就去吧~
murmur: 個人比較喜歡熱鬧有前人可以求助的實驗室就是了…

研究方向與實驗室主持人的專業度差異度

這一點比較微妙,在這個提倡跨領域的時代似乎沒差,但會攸關你發表的文章是否有可信度與畢業難易度!我之前看過一個案例是學生挑的題目極難,但PI對於該領域不懂,在經費與器材不足以支撐整個研究主題的狀況下啟動了研究計畫,後面的結果我不忍去追…跨領域不是不可以也不是說單一領域單一研究方向就是好,但在研究經驗可能還不足有可能會誤判研究難度與所需資源的時候,有個專業的PI給予指導還是很管用的,沒有人希望研究做了數年才發現竹籃打水一場空吧。

想要挑戰自身運氣,那就選個研究方向與實驗室整體專業落差極大的專案,且實驗室主持人對於該專案不理解的實驗室吧!不是不可能成功,只是過程可能會不是普通的辛苦而已。

備用逃難方案

曾經我們都有夢,希望牽手一輩子不要放開(?);曾經我們都有夢,想在一個實驗室一個研究領域闖出一片天;但事實是殘酷的有時候就是不合有時候就是沒興趣,每個人的接受度與忍耐力不同,但沒有設停損點或是準備退場方案一股腦地投入很容易吃虧喔!

人生苦短想要更苦那就不要設停損點與退場機制直接撐下去吧!

以下簡單列出如果你想要踩雷踩到外焦內嫩了話可以遵守的指南:

  1. 挑跟你八字不合且生活習慣、文化難以融入的國家去工作求學*
  2. 挑種族多元性極低的實驗室*
  3. 選擇實驗室文件歸檔不明確、帳目不清楚且記錄語言難懂的實驗室
  4. 挑已經有一定歷史卻人少的可憐的實驗室
  5. 挑大家聽到都會對你露出同情、拍著你的肩膀說過往慘烈悲劇並祝你好運的實驗室
  6. 挑不在意定期討論研究檢查實驗筆記的實驗室
  7. 挑根本不注重研究人員生理與心理健康的實驗室
  8. 挑根本不遵守工作契約(工時爆表薪水遙遙無期)且申訴會吃案的實驗室
  9. 挑根本無法用英文流利書寫溝通的實驗室
  10. 挑前人都逃的遠遠的不願意再回來的實驗室
  11. 挑實驗室主持人會叫你去做他根本不懂的領域的研究案,無法辦法給予足夠經費支持且沒有專業人士可以求助的實驗室
  12. 不準備任何備用逃跑方案不設停損點,直接硬撐到底

如果你對於踩雷有著極高的熱誠,以上十二點歡迎一一實踐,如果你嚮往平穩的研究生活,相信你會知道要注意避開哪些(笑),但請別忘記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與人為善,祝大家實驗室挑選與研究生涯順利啦~

--

--

Li-Yun Lin (Jamie), PhD
Jamie的走跳手帳

PhD in immunology @unistra. Postdoc @inserm 🦠 Research direction: HIV functional antibodies. Gmail:jamielinliyu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