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追逐戰番外篇】 —九年學術之旅中我的心路歷程與那些不會出現在童話中的鬼故事

我第一次踏入實驗室開始做專題是大一開學後不久,追蹤過往歷史信件現在能找到最早的一封信是在2013年11月,九年多來在不同的研究環境跑跳、換了許多實驗室換了不少研究題目,大學四年碩士兩年博士三年,九年光陰轉瞬即逝我也在2023年3月順利通過公開口試成為博士。

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 土生土長台東人
  • 國高中沒有做過科展也沒有參加過奧賽培訓
  • 在台東唸書到高中畢業才到西部唸大學
  • 碩士就讀GIP-TRIAD學程(部落格中有相關文章可以看)
  • 博士在法國就讀,目前繼續留在法國就業發展

基本上一路升學都是走相關系所的最短年限

看起來很順遂,對吧?

其實並沒有。

就讓我們從我的學術旅程伊始開始講起吧。

大學

在台東唸書長大對我來說有沒有影響?

有,其實不少資訊跟知識上的落差不是網路普及後可以彌補的,師資、校外資源(如補習班等)、社團、學習風氣等其實都有不小的影響,這些影響有好有壞,有些到了我年紀較大時才懂的珍惜。

但在當年影響在我進入大學後不久放大了而且是負面的

當時比較親近的同學是一路資優班唸上來,不少課程內容他們瞭如指掌不用像我熬夜苦讀,討論過去學生生活被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無法理解為何要上學只能追一大早唯一一班公車,無法理解為何我沒有待過大型補習班,更無法理解為何很多課程我需要唸書不是出去夜衝夜唱。

總是跟他們笑笑鬧鬧或故作強勢來掩飾強烈的自卑,我告訴自己

應該要更努力比他們付出更多,在跟他們的互動上才可能稍稍平等

這樣的想法極其錯誤也非常病態,使我不敢真實表達想法不敢依據自己的意向做出決定,也使我後續在不同面向走上了無數歪路跌跌撞撞,在這樣病態的想法驅使下在教授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專題研究時我沒多加思索、沒有多加調查相關細節就答應了,在第一個實驗室開啟了學術之旅。

有興趣看我跟朋友們對於挑實驗室的重點(哪些建議避免)的心得分享,可以看下方這篇文:

因為自卑與病態的想法,我在實驗室內有時工作狀況可以說是瘋狂,扣掉上課時間不在實驗室,其他時間能待多久就待多久,睡在實驗室家常便飯,不當操作導致受傷的疤痕至今仍在我的右手上天冷時隱隱作痛;然而想法扭曲後不會只影響學習與工作,人際互動交往上也會有所影響,許多行為許多決定現在回想起來只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那時那樣狀態下的我卻甘之如飴。

不時總會看到文章說:初戀的影響最大。

我想第一個實驗室能帶來的影響也是。

一直不希望因為家鄉被嘲笑的我,在入實驗室不久最怕的事情就發生了:

:啊妳台東人喔,妳一定什麼都不會只會騎山豬上下學對不對哈哈哈~

:妳連基本知識都沒有,還不留下來多打掃多做事,沒做完不能回宿舍睡覺!

:犯錯的只有可能是妳這個台東人啦,就你不懂!

在第一個實驗室待了一年多後因為多重因素我當了逃兵,繳交了數據跟成果後離開了,我下了極大的決心才選擇離開實驗室,好不容易建構好:Jamie妳其實很棒,台東人不是問題是他們的問題!這樣的想法與微薄的信心在聽到這段話後當場潰堤

妳只是個女生,碩士就是妳這輩子的極限,妳不可能成才,這些成果就給其他男同學妳畢業後早點嫁人比較實在。

我當天躲在學校的角落中放聲大哭,哭到眼淚再也流不出來才去廁所內整理好自己裝作沒事回宿舍中跟其他系的室友聊天,離開實驗室後我輾轉去了不同地方實習,有研究機構也有藥廠,為了把生活塞得滿滿的我甚至加入了維基醫學專案做志工,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想要安慰自己證明自己不是垃圾,但那些話從我離開實驗室的那天一直在我腦中迴盪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

我開始厭惡學術研究對其極度排斥,我想或許未來醫院是我的歸屬,但等我熬到大四去醫院實習,卻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醫院,在實習時遇到太多讓我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噁心的事情。

在大學畢業前我申請上了台大的GIP-TRIAD,而在醫院實習時我遇到了正確指導我甚至鼓勵我回歸學術的恩師,也是因為他的影響讓我走完了後續的碩士與博士之旅。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人生有希望,我的苦難結束了?

Nope!

當年加入維基醫學專案做志工的這個決定開始發酵,毒素漸顯但當時仍處於有毒思想中的我沒有發現,就這樣讓自己在唸書的同時沉入了有毒的泥淖,而把我踹下去這泥淖的也只是來自另一位志工輕飄飄的一句話:

“Jamie妳英文很差,去處理國際業務磨練磨練吧!”

如果成為維基志工又處理國際業務,其實很容易遇到千奇百怪的人且因為海量的工作睡眠時間被壓縮(前提是你會想認真處理面對),當年離開實驗室的緊箍咒還沒退散又被說能力差,我再度陷入覺得自己能力極差無比只是個浪費社會資源的垃圾的想法中,開始無視生理與心理的警訊瘋狂拼命。

現在回去看,或許在大學四年中我其實一直在等別人跟我說

:Jamie妳做得很好很棒喔!

這樣一句話,只是我無緣等到。

碩士

關於我碩士的風風雨雨,身為學程第一屆學生的我有寫下來,有興趣可以在我的Medium上找來看,如果你只好奇我當時的心路歷程,可以看這篇文:

扣掉學業之外,我在維基社群中接收到的氛圍是:

  • 你英文不夠好,去處理國際業務磨練磨練吧。
  • 女生不用學歷太高太聰明,你就乖乖投身志工工作吧。
  • 你怎麼不化全妝?這樣很醜你知道嗎?
  • 你的學歷那麼低,有什麼專業可言?
  • 別人威脅要姦殺你都是玩笑啦,你應該要原諒他們。
  • 你不要交男友,你就保持單身這樣才有時間當志工。

一方面碩士走得跌跌撞撞,一方面學業之外的志工生活極度病態,走過大學與碩士,我還是覺得我是個能力奇爛無比的垃圾,當年的我寫下來這段話:

“我知道自己能力不強也不聰明,所以必須比別人更拼更努力,做更多的嘗試 、從無數的失敗中爬起來再繼續挑戰;整趟旅程中我並非一直保持熱忱與永遠樂觀積極,幾近自暴自棄的次數多到記不清,總是苦笑著如果能力夠強或許不會這趟旅程走的如此艱辛;無數個默默流淚的深夜,一閉上眼彷彿看見自己的靈魂坐在內心的懸涯上凝視著名為自我毀滅的深淵、思索著當年手握星盤躺在樓頂看著銀河的孩子曾經的夢,畏懼著現在人生軌跡失控而必須流浪的自己,卻又好奇命運會將我帶去何方;回頭審視我無比感謝這趟旅途中遇到的所有朋友,也珍惜那些瘋狂且寶貴的回憶,所有點點滴滴讓我成長讓我願意跟內心好好和解相處,去接納被傳統社會定義為離經叛道狂放不羈、卻仍天真的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敢拚就會有回報的傻子,去接納想要安定卻必須不時飛到不同國度出差開會四處流浪的自己。”

隨著學歷的取得我的自卑與病態想法似乎有慢慢好轉,我覺得自己似乎有一點能力可以做到些什麼,開始試著跟自己和解嘗試去多鼓勵自己一點,但當年做出的錯誤決定不斷惡化,維基志工生活像是毒蔓般把我拉著拖往深淵,想要逃脫尖刺便會深深刺入骨髓。

碩士畢業後選擇升學的我人被大學時的緊箍咒:“妳只是個女生,碩士就是妳這輩子的極限,妳不可能成才,這些成果就給其他男同學妳畢業後早點嫁人比較實在。” 深深腐蝕,那些話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儘管我的恩師是男性我也遇到許多男性貴人,我仍不願意去任何實驗室主持人是男性的實驗室,不管那個研究主題有多棒我有多喜歡都會因為實驗室主持人的性別而放棄,在這個拉扯的過程中,我幸運的申請上了一個所有實驗室成員上至PI下至實習生皆為女性的博士班,在法國的東北角開啟了新的生活。

博士

博士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的是真的不順,在博士班開始不久後Sars-Cov-2疫情便爆發,維基上工作越來越多同樣也被人輕賤甚至威脅到我的人身安全,我的健康也出現不少問題。

研究上的壓力、維基上的崩潰、健康垮台的不適,痛苦會麻木,而痛到極致會醒悟

我曾經想著我加入維基就要做好,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在疫情爆發之初,身為該場會議委員會的我建議因為疫情重新審視會議時間時,被吼:

“妳什麼都不懂學歷低毫無專業可言,閉嘴!”

痛到極致自尊被踐踏至極後我醒悟了,不論我多努力他們都不會滿意,我的性別與種族是他們眼中的原罪,我其實已經很棒了我只得被當成“人”而非畜生來對待,下定決心後比起把精力投入黑洞我選擇離開:

在離開維基之後我把重心投入到研究中,也開始修正自己的心態。

我開始正視自己對於學術的厭惡心態是來源自哪裡:

  • 種族?這不可能更改
  • 性別?會因為性別瞧不起別人的人不適合為伴
  • 出生?理應為家鄉自豪
  • 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有努力問心無愧即可

一切的厭惡其實追根究柢來自於不自信與我太過在意那些惡毒的評語,但他們並不了解我,我對於他們的認知或許也僅是表面。

了解我的人是我,也只可能是我

我開始沉下心虛心向學,告訴自己不應該自大更不應該自卑扭曲;放棄過往收穫脫離有毒環境,跟會說實話的長者討論朝正確方向努力,正視自己的生心理問題並採取治療,一點一點把自己的狀況鞏固起來,而我也懂了在學位追尋之路上應先當好學生充實好自己再跟指導教授成為合作夥伴,好好帶學生也好好對待自己。

我花了九年去了解自己,去一步一步走完學位追逐之旅,這趟旅程中的傷害不是對我沒有影響,我的心態也曾經無比扭曲,自卑轉自傲或是極端自卑,但我有努力讓這些影響不傳給其他學生,不用那些人以前傷害我的方法去傷害他人。

實驗室的學妹們跟我朋友說:“Jamie人超好超有耐心,都願意陪我們做完實驗而且問問題都願意回答,從來都不罵我們都會一直鼓勵我們。”

我總是笑著說她們很棒,這樣做是應該的。

但我內心深處清楚的知道那是我希望多年前指導過我的學長姐能擁有的態度與行為,因為不曾擁有,所以選擇給予有些傷害一輩子無法癒合,而那些傷害我的人也不會道歉,在多方權衡後我選擇在法國繼續前行,以博士後的身份踏向學術之旅的第十年。

拿到學歷的光鮮亮麗下可能有著你所想像不到的千瘡百孔與悲傷過往,回顧過去九年我會真心建議:

  • 不要過度鑽牛角尖放大自己的不足
  • 如果有人因為你的家鄉或是性別批評你,請遠離他們
  • 選擇靠近那些會真的給你良心建議的人,花言巧語或是毒舌攻擊都請離開
  • 尋找有政治敏感度的同伴,如果發現沒有請遠離
  • 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不要盲從
  • 為自己的所有選擇負責,但適時離開也是種選擇

願所有人能被溫柔以待,同樣溫柔待人

我不會是第一個經歷這些歷程的人,也不可能是最後一個,但我發自內心希望有一天這樣的悲劇循環可以結束,把愛傳下去。

這是友人們一至認為最貼合他們聽完我的故事後的模樣的雕像照片

--

--

Li-Yun Lin (Jamie), PhD
Jamie的走跳手帳

PhD in immunology @unistra. Postdoc @inserm 🦠 Research direction: HIV functional antibodies. Gmail:jamielinliyu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