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醫學系,到底填不填?」

首先要聲明,我是第一期重點科別公費醫學生,跟110開始的第二期公費學弟妹們的制度有服務時長(六年vs十年)以及許多制度上的其他差異。我不是很清楚新的合約內容,這篇文章單純只是自己身為公費生的個人看法。所以拜託請不要問我像是「我適不適合填公費?」這類問題。施主~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啊!

再過幾天,學測成績就要公布了。
也許你想讀醫學系,但是成績落在有點尷尬的區間?
也許你家裡環境不是很好,學費對你而言是個負擔?
也許你立志救人,不在乎科別也不在乎未來執業地點?
無論如何,考慮公費可能有很多原因,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稍微了解其中的利弊,以及要考慮的東西。

首先,是有關成績的考量。

眾所周知,醫學系公費生的學測跟指考成績,平均而言比自費生低一些些。所以想讀醫學系,成績卻卡在邊緣的人,會優先考慮公費生這個選項。我個人建議,除非你已經重考很多次,否則不要輕易填公費。應屆高三,甚至是只重考一兩次的同學,我都會建議可以給自己再多一次機會,看看能不能上自費。畢竟醫師的養成非常漫長,中間還有不少岔路。基本上即使重考一兩次,進來之後也不至於變成系上的年長族群XDD

再者,是有關經濟的考量。

公費包含學費、住宿費等等,還有每個月大約六千元零用錢、每學期的書籍費(雖然很少XD)說真的不無小補。如果家裡經濟不寬裕,確實是不小的誘因。可是你知道有學貸這種東西嗎?以大部分醫師未來的薪水,要還完六年學貸應該不是困難的事。如果真的不想辦學貸,聽說慈濟也有自己的公費,沒有像政府的公費條件那麼嚴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看看。.

最後,是理想的考量。

之前在宜蘭見習時,有一位家醫科的學長講了一句話:「公費生能做的,自費生都可以做」。沒有人規定想去偏鄉執業、想選五大科的醫師一定要是公費生。事實上我去偏鄉見習的時候,碰到幾位自費身分的年輕主治醫師。其中還有因爲喜歡衝浪而來恆春的骨科醫師。「想去偏鄉」本身並不是一個選公費的充分條件。也要考慮,將來如果成立自己的家庭,你還會願意留在偏鄉服務嗎?如果有小孩,你會把他送到擁有比較多教育資源的都市去,還是留在家裡自已教XDD

但是公費有沒有某些人說的那麼糟?

我覺得其實也沒有。排除少數極端個案,公費醫師的薪水應該還是遠高於普通人,而且在偏鄉執業,有時候會有意料之外的感動。在過去公費前輩們的努力之下,公費醫師所面臨到訓練、執業、進修的問題也獲得了不小的改善。至少過去一兩年觀察下來,我覺得衛福部是有心要改變舊制公費制度的諸多弊病,讓偏鄉能夠獲得良好的醫療資源,也讓公費醫師得到合理的待遇。(當然我還沒執業,實際情況現在也還沒辦法保證,只是聽不少學長姐說其實還OK)

打這麽多並不是要大家一定要或不要填,而是希望分析一些常見選擇公費的理由。終究你還是要靠自己,好好讀完公費的各項規定(都在衛福部的網站上),多查資料或問學長姐,才能知道公費適不適合你。

希望大家擇其所愛,愛其所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