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雲端生活

雙向溝通、活絡互動:深度會員經營,你有不同的選擇

會員深度經營工具選擇:JANDI、LINE2.0 (LINE@)、Telegram、電子報 (Email)、Facebook 之間有什麼不同?

janli lo
JANDI Blog - 輕鬆合作,快樂工作

--

雙向溝通、活絡互動:深度會員經營,你有不同的選擇 ( design by Syuya Fujikawa )

近期,因為 LINE@ 2.0 (LINE 官方帳號 2.0)的正式上線,促使行銷人員開始尋找不同的會員經營管道。

例如:近期搜尋量驟升的 Telegram,又或是回歸到電子報、Facebook 等。而今天我們想和你分享另一種選擇: JANDI。

目錄:

一、會員經營工具比較:JANDI、LINE@、Telegram、Email、Facebook
二、利用 JANDI 經營會員案例 — 思奧共同工作空間
三、會員經營及成長的 3 個 JANDI 功能!

一、會員經營工具比較:JANDI、LINE@、Telegram、Email、Facebook

先思考經營會員的目的,再選擇適合的工具

若粗略去區分 LINE@、Telegram、電子報(Email)、Facebook、JANDI 的不同,我會以下列四個類別作為區分:

  1. 注重成員雙向互動,且有對話分層的需求:JANDI
  2. 資訊的單向傳達(活動發佈、商品促銷)、快速客服:LINE@、Telegram
  3. 深度內容傳達,延伸商品以外的知識點:電子報(Email)
  4. 注重成員的雙向互動、更偏向社群經營:Facebook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的目標是希望能快速將產品的資訊發佈出去,讓會員知道目前的優惠活動,導流到商品頁面,不需要太多的互動,那可以優先考量 LINE@、Telegram。

如果我今天是 to B 的企業,我預期客戶的購買流程會較長,會需要大量相關的知識性文章協助客戶做決策,我可能就會選擇電子報的方式,提升品牌的觀感以及專業度。

如果我今天是希望能夠聚集同類別的人群,提升品牌的聲量,那我可能就會選擇 Facebook。

有經驗的行銷人員,都能明白經營會員十分不容易,會需要長期的作戰,並不是一蹴可幾。不斷的跳轉不同的管道,可能會讓以往的怒力都付諸流水,所以建議大家在開始前,就「應該先思考會員經營的目的,並選擇合適的管道」。

JANDI 作為企業內部通訊軟體,可以如何協助經營會員呢?

JANDI 與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在於,他能依照「不同的工作流程,架設多層次的對話空間」,讓討論能分門別類(資訊分流),協助成員快速進行問題詢問、回報資訊。

因此,特別適合「長期經營」、「有雙向互動必要性」、「需要資訊分流」的群體,例如:共同空間的經營、讀書會的經營、社區大樓管理等。

二、利用 JANDI 經營會員案例 — 思奧共同工作空間

思奧共同空間最後決定轉換到 JANDI 的原因:

由於 LINE@ 屬於一對一的對話介面,無法串聯所有進駐的團隊,造成同樣訊息需一再傳遞,光是處理訊息回覆,就占用社群經理人的大半工作時間。

儘管爾後搭配 LINE 群組,但卻發現單一群組各種訊息混雜,更造成溝通不便;又或是嘗試臉書的社團模式進行互動,但又牽涉個人隱私,有些工作者不希望在工作場域,綁定私人社群帳號。

三、會員經營及成長的 3 個 JANDI 功能

1. 議題、記事板:

a. 多元討論頻道、資訊分流
在 JANDI 中,你可以開啟「多個討論空間」,讓會員可以立即辨識出主題,針對該主題進行討論、詢問。資訊分流也有利經營方管理。

b. 同時擁有雙向、單向溝通
同時涵蓋 LINE 討論串(議題)FB 式貼文(記事板)的功能,讓雙向討論、單向訊息公告都更容易。

左側介面為多個討論空間,中間的顯示匡則為「記事板」的範例

2. 永久儲存、無限回溯:不怕新會員加入,資訊空空

在 JANDI 中,所有上傳的訊息、檔案,都是「永久儲存」,不需擔心過期問題。而新進的成員,也同樣「能看到過往的歷史資訊」、立即掌握個議題討論的焦點,無痛展開社群互動。經營者更不用擔心交接資訊遺失的問題。

3.星號標示:建立個人收藏與待辦清單

過多的訊息,其實就是等沒有訊息,因為不是看了就忘,就是根本無法吸收。

這時利用 JANDI 中「星號標示的功能」,可以協助會員收藏自己有興趣的訊息、貼文、照片。

而對於經營者而言,甚至可以將星號視為待辦清單,把欲回覆的問題,都先標記起來!

雙向溝通、活絡互動:深度會員經營,你有另一種選擇

深度會員經營的好處是帶領私域間的聯繫,因為現在每個人在平台上獲得訊息的成本相當的高,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加強與用戶的聯繫。

這樣的維繫成本看似很高,但實際上互動下來,用戶也更願意給你更真實的反饋,並且對外能獲得更高口碑,長期互動後的效果更好。

有時候我們並非是單純只跟用戶傳送訊息,因為我們傳送訊息更多時候是為了期待有更多的聯繫;而當聯繫緊密,從中就會產生更多的消費行為。從而得知,選擇適合的工具會比盲目追逐話題工具還要來的更有效!

點擊圖片:體驗針對亞洲企業設計的通訊協作工具(JANDI)
喜歡這篇文章嗎,你可以:
1.拍手,給予 JANDI 團隊更多動力
2.追蹤 MediumFacebook 獲得更多生產力內容
3.追蹤「職場丼:工作生產力,向內管理社群 Work Productivity Don
Lily,個子嬌小的靠譜女孩,用認真的態度展現出工作的專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