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工設畢業展「設計中」:設計師加觀眾的角度完善設計, Trello 加 JANDI 打造全新協作體驗

「有你發聲,設計發生。」一場值得你專程前往的畢業展。因為獨立辦展,所以花上百倍精力策展;因為更用心專注用戶,所以更懂設計師需要的協作體驗

--

2018 成大工設畢展設計中,主要策展人林崇仁(左)與鄭嵐心(右)

第二次的自行辦展,為的是什麼?

2017 年,成大工業設計系 106 級從設計系學子的盛大殿堂「新一代設計展」退出,宣布獨立舉辦畢業展,這個舉動不僅對外引起了設計圈的關注,也是成大工設系本身的一大挑戰。

新一代設計展的優勢?為什麼選擇退出?

有 30 多年歷史的新一代設計展,匯集了當年幾乎全台設計科系的畢業展覽,橫跨產品、多媒體、平面、視傳、包裝、工藝、空間、時尚等,可以說是設計領域的集大成。甚至設計相關專業夥伴與公司廠商都會來參觀,對畢業生而言,是最好的曝光機會,也是畢業後從學界到業界的跳板之一。

因此,成大工設系選擇脫離新一代自行辦展,等於是放棄了眾多競賽與媒合的機會,更提高了原先去參觀新一代設計展的民眾的門檻,甚至還要多花一次時間與金錢,「特別」來看成大工設系的畢業展覽。

但正是因為「獨立辦展」,成大工設系必須想盡辦法讓自己的畢業展覽更有特色,除了讓原先就會參觀設計展的同領域朋友也會想來之外,也要讓更多原先對設計不太熟識的一般大眾想要來參與!

所以離開新一代的他們,選擇花上十倍、甚至百倍的心力與時間,就是希望能帶給更多人更獨特的觀展體驗,而不只是走馬看花,人擠人像是逛年貨大街的設計展體驗。

成功大學設計中籌劃團隊的幕後努力工作貌

「設計背後」到「設計中」

從設計師的角度,到觀眾角度的加入

如果說 2017 年的「設計背後」是重視「服務的體驗與產品設計的過程」,那麼今年的「設計中」就是著重在「觀眾的參與」。

也就是說,邀請參與者探討產品設計,以及演化過程發生的一切,如何透過共同參與在這個過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有你發聲,設計發生。」

是這一屆成大工設對於展覽互動方式的新嘗試, 也是他們認為「設計」的本質是同理心,去聽見使用者真實回饋的新模式,更是去年設計背後的傳承。

所有作品背後的介紹布條,都是以問句「?」開始,引導觀眾進入產品於服務的情境,例如:「周遭是不是常遇到這種問題?自己是否已經被困擾了許久?」每個區域都設有各自的「參與回饋區」,能讓使用者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心得,參與到設計之中。

圖中的三個形象角色代表著不同時代,面對技術變革與環境的改變不斷產生的新設計。
想知道這三個角色接下來的互動嗎?歡迎關注設計中粉絲專頁

設計衷、設計中、設計終……

還記得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就是當我問到關於這次的「設計中」的名稱由來,這個「中」一字有什麼意涵嗎?

策展人林崇仁解釋說,這其實可以看作是三個「字」:

「展板演示設計從頭到尾的背景研究,最原始初心的『設計衷』、過程研究調查的『設計中』,到最後呈現結果的『設計終』,將工業設計與商業設計和產品設計最大的不同,展現給觀眾。」

這也告訴著我們,設計不會停止,沒有結束的一刻,每樣產品及服務可透過使用者的參與,更為完善,讓觀眾參與過程,設計師就能即時回應、改善缺失。

實體產品的比例降低,提高服務與網頁的比重

另外一點特色,是這次的「設計中」展覽作品中,降低了過往的大比例的傳統工設產品(強調系統化整合、完整的使用流程,與能夠大量自動化生產的產品),提升了網頁等服務性質的作品。

為的就是扣合本次展覽的核心「更容易地讓觀展者參與」,甚至因應時代與環境的不同需求,產生的新設計與服務。

簡單來說,在這次的「設計中」,一切作品可能因為你的參與而有所不同。

成大工設 2018 畢業展覽|設計中|形象影片

去年的「設計背後」也是運用 JANDI 來溝通協作,因為有效所以延續使用!

設計中選擇使用 JANDI 作為整個展覽溝通與協作的工具,跨平台跨裝置的協作,讓團隊更有效率。

「因為去年學長姐的「設計背後」展覽策劃與籌備過程是使用 JANDI,讓整個團隊在溝通協作上比起過去的臉書或者 LINE 群組更有效,所以學長姐就推薦我們使用了這套工具。到目前為止,的確有所幫助!」設計中團隊告訴我們。

大量文件與圖片的上傳管理:針對檔案討論

由於團隊需要針對檔案或者圖片有大量的討論,JANDI 的「針對檔案討論」與「檔案不過期好搜尋」功能對我們的幫助極大。

前者讓一般訊息不會干擾到討論,後者讓我們有效的找到我們想要的檔案,這應該都是設計相關團隊最需要的核心功能了。

專案管理同步追蹤:JANDI Connect 串聯整合 Trello 通知

另外,我們也發現設計中團隊有使用 Trello 作為團隊專案與任務的追蹤管理,他們也很聰明巧妙地運用了 JANDI Connect 的功能,將 Trello 的變化串連通知到 JANDI 上,使得專案的追蹤不會遺漏!

我其實很高興聽到他們跟我分享了設計衷、設計中,以及設計終的概念,原來一個好的設計不能只是專業背景的人操刀,還需要更多使用者的參與,也就是同理心的拿捏。

如果說透過 JANDI 的功能設計,改善了他們團隊的工作協作模式,那麼我更相信他們這次的展覽,有了你的參與後,將更能發揮設計的價值,也讓你我用沒想過的觀點,重新認識設計這一回事。

「點此分享」此篇到臉書,給更多需要的朋友。

侯智薰,生產力工具人,每天都在研究更好的生產力方法,加入 JANDI 後更是無法自拔。

點此開始免費使用全亞洲領先的企業協作 — JANDI

JANDI 官方網站:http://jandi.com

--

--

曹凱閔 (KM Tsao)
JANDI Blog - 輕鬆合作,快樂工作

Swipe App Co-founder|ex-JANDI, 17Live, MAYO Human Capital|SEO, DAU Growth, B2B Content Marketing